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创新模式研究

时间:2024-04-25

吴继权 张红亮

摘 要:针对目前中职体育教学在教学观念、评价体系、教学模式和课程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如下建议:第一,以实现“健康第一”为指导,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第二,以提升“综合素质”为旨归,探索多元评价体系。第三,以探索“运动学习”为重点,变革教学模式。第四,以革新“课程结构”为内涵,探索富有特色的教学服务。

关键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创新模式

1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中职的体育教学改革历时多年,成果显著,但在教学观念、评价体系、教学模式和课程结构等方面依旧存在诸多问题。

1.1 教学观念有待变革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经过多年的改革,体育教学中“健康第一”的原则已经广为人知,但并非深入人心,其教学观念有待变革,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达标与竞技”的思想根深蒂固。受传统应试思想的严重影响,目前许多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思想观念仍停留在身体素质达标和竞技体育上。这与我们当前提倡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有差距的。第二,体育教学浪费时间的思想依旧存在。目前有不少中职学校,特别是升学班,为了“考出好成绩”压缩体育课时量,牺牲课外活动,使每天学生坚持1小时的要求成为“一纸空文”。第三,流于形式的“演戏”思想还有一定市场。我们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是为了让学生“爱上锻炼”,而不是为了哗众取宠,给别人“演戏”。

1.2 教学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虽然正在日臻完善,但仍然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首先,考核目标较为单一,考核指标多停留在技能上,对学生体育的知识性测试几乎没有,至于对学生“情感态度”和“创新性”的培养更是鲜有所体现。其次,任课教师“垄断考核”的现象比比皆是。从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考核来看,仍然是“教”“考”一体,即教师既是授课者,又是评价者,这使得很难看出教学质量的优劣。最后,“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依旧存在。当前许多中职学校为了节省时间,采取的考核方式还是“一锤子定音”,他们往往忽视了对学生阶段性的“过程考核”。

1.3 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从目前来看,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较为呆板,缺乏创新性,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一是师生缺乏互动性,即要么是教师抢了学生的“戏”,整堂课45分钟,教师都在“表演”,要么是“放任式”,教师在教授一个动作后,便由学生自由锻炼,不再过问和关注学生训练的情况。二是创新性不足。创新不仅仅是创业教学的“专利”,要求广泛渗透到各个专业、各门课程中去,但从当前的体育教学来看,鲜有采用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团队教学法进行教学模式创新的。

1.4 课程结构亟待调整

“体育课程结构是指在学校体育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将所有课程类型或运动项目组织在一起所形成的课程体系的结构形态。”[1]目前中职学校的课程结构亟待调整,这主要表现为重视显性课程,轻视隐性课程;重视必修课程,轻视选修课程;重视课内教学,轻视课外教学实践活动。

2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创新模式探索

针对中职学校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探索和创新体育教学模式。

2.1 以实现“健康第一”为指导,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以实现“健康第一”为指导,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要求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第一,政府相关部门,特别是中职学校的行政管理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让这些部门的领导从骨子里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什么是“健康第一”,如何做到“健康第一”。第二,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真正融入到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发展规划之中,融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之中,融入教材之中。第三,强化体育教师对“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认识,让他们始终把坚持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作为一个整体目标,做到“真正关注学生健康、和卫生习惯的养成,把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始终贯穿于课程实施整个过程[2],不可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

2.2 以提升“综合素质”为旨归,探索多元评价体系

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坚持以“综合素质”为旨归,探索多元评价体系,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首先,构建多元评价目標体系。以“综合素质”为旨归,要求我们在确立评价目标时不能局限于某一方面,它应该是集“运动参与目标、增强体能目标、体育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职业素质目标、社会适应目标”[3]为一体的。其次,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以“综合素质”为旨归,要求我们在对学生做出教学评价时,必须打破教师“独霸天下”的局面,构建由教师、学生和社会(或第三方)组成的三方评价体系。最后,探索多元评价方法。以“综合素质”为旨归,要求我们在对学生做出教学评价时,必须打破“唯结果论”,做到“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即在对学生做出评价时,不仅要注重他们学习的结果,更要看重学生学习的过程,综合考察学生的方方面面,如态度、出勤率、自身锻炼的情况和创新点等。

2.3 以探索“运动学习”为重点,变革教学模式

以“运动学习”为重点,革新教学模式,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好“演员”。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是指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主体的地位,并在熟悉他们差异的情况下,为其提供思考、发言、动手和创新的机会,不要把学生当作“木偶”或“摆设”,教师“垄断”课堂。另一方面,以教师为主导,让教师做好“导演”。我们强调“学生为主体”并不是允许学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要求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如同导演一样,是课堂的组织者、指挥者,但不能代替学生,成为演员。三是注重师生互动。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多采用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团队教学法,与学生共同参与,合力完成教学。

2.4 以革新“课程结构”为内涵,探索富有特色的教学服务

以革新“课程结构和内容”为内涵,探索富有特色的教学服务需要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第一,注重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有机结合。显性课程是与隐性课程相对立的,显性课程也被称为正式课程,它是学校列入教学计划的课程。革新“课程结构”时必须处理好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关系,——我们不仅要看到二者的独立性,更要看到二者之间的关联性、交叉性和互补性。第二,注重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有机结合。设置必须课程的目的在于完成基本教学目标,而设置选修课程的目的在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实践证明,单纯的必修课程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现实的需要,我们既要照顾“大多数”,又要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兴趣和性格学生的需求,做到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有机结合。第三,注重课内课程与课外课程的有机结合。我们不仅要注重课内课程,还要注重课外课程。课外课程是课内课程的延伸和继续,是提升教学质量的辅助手段,如我们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可依托学生社团、协会,通过体育骨干,组建俱乐部等形式建立起单项队伍网络”[4]。

参考文献

[1]郑保华.我国学校体育课程及课程结构的改革与发展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4(4):117.

[2]范道海.浅谈体育教学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 2011(17) :161.

[3]王永莲.重庆市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D].重庆:重庆大学体育学院学位论文,2011:17.

[4]马正圣.皖江城市带中职学校体育现状研究[D]. 苏州:苏州大学,2015:27.

作者简介

吴继权(1986—),男,本科,河北经济管理学校助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

张红亮(1980-),男,大学本科,河北经济管理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