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瞿雅茹
摘 要: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性决定了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重要性,由于中国社会工作开展的特殊路径和现实背景,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在整个社会工作教育体系中仍处于薄弱环节。本文针对当今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中出现的问题,从双因素激励理论视角出发,厘清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影响因素,并探讨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双因素激励;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本土化
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具有操作性和实务性取向,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同西方国家相比,具有教育先行和专业滞后的特点,同时表现出“重学术、轻实务”“重理論、轻应用”的取向[1]。在此社会现实背景下,即使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已经成为各高校不可或缺的实践教育环节,但因为涉及更多校内外因素,在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上仍会出现大量问题,这些问题大都是由实习学生而爆发。本文针对社会工作实习出现的问题,结合本土化背景,根据赫茨伯格双因素激励理论,以实习学生为调查对象,尝试分析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影响因素,并给出对应的解决策略。
1 双因素激励理论
双因素激励理论(dual-factor theory)又叫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Herzberg's motivation-hygiene theory),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于1959年基于对影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的因素的调查结果提出的。赫茨伯格经过实证研究,把影响人们工作行为动机的各种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保健因素,一类是激励因素[2]。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因素,可以消除员工的不满意,但不起激励作用,这是保健因素;对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因素的改善,能够激发员工的热情和积极性的因素,称为激励因素。
2 保健因素探究
通过对本校实习学生的实习调查,笔者发现存在的保障因素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分别是机构的行政管理、学校的实习制度、实习环境以及督导层面。实习学生对机构行政管理以及学校实习制度最不满意,其次是实习环境和督导。
2.1 机构行政管理
我国当前许多社会工作实习机构对待实习学生都有行政管理上的偏差,具体表现在安排学生实践的内容。
一些机构给实习学生安排的实习内容仅仅只是机构日常事务性工作或者机构管理事务,这些工作内容基本接触不到服务对象,也运用不到社会工作专业所学理论、技巧和方法。“机构给我们安排的内容就是发发传单,做做调查,这个调查和我们想象的还不一样,就是在小区找一些老人聊聊天,其实相当于每天闲逛,学不到任何知识。”(访谈对象3)笔者认为,实习学生来到机构实习的目的就是学习社会工作实务技巧,把理论和实践进一步结合,机构安排这样的实习内容无法让实习学生掌握更多的实践知识,还浪费他们的精力与时间,实习学生自然会对专业实习表示不满和失望。
2.2 学校实习制度
学校是安排学生实习具体方案的策划者,但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看,大部分学校社会工作实习制度都不够规范,对于实习学生来说,较为关注的主要是学校安排的实习时间和实习过程管理。
我国学校安排的实习时间不足,实习过程管理不够规范。
“其实我们的实习时间特别短,一周的实习时间其实满打满算就相当于三天,总的来说,根本达不到600学时,我们也不满意,这么短的时间让我们学什么啊。”(访谈对象4)
“实习都快相当于在这里闲逛,反正学校也不管,实习也没有什么成绩,就是一个形式而已。”(访谈对象5)
从中可以看到高校对实习时间并没有具体的硬性规定,并且很多学校也达不到600学时这个标准。而且没有明确的评估程序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大家的实习成绩相差无几,努力得来的成绩和随意得来的成绩差不多,也就使学生对专业实习缺乏积极性。
2.3 实习环境
本文的实习环境指的是大背景下的机构环境,以及实习背景下的学生生活环境。
在当前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背景下,具有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的社会工作机构缺乏,许多社会工作实习其实都是在政府的相关福利机构中进行。
其次是生活环境。大多数高校的社会工作实习都会安排在暑假,时间在一周或两周左右,学校会给实习学生安排住所,一些住所的住宿条件较差。
“天天晚上睡不好,蚊子太多,离实习机构太远,每天都要提前几个小时出发,感觉很累。”(访谈对象8)
“距离真是太远了,而且附近也找不到吃饭的地方。”(访谈对象5)
这些外在因素会引起一些实习学生的不满,从而影响他们的工作态度,降低实习效果。
2.4 督导
督导是社会工作实习中最重要的环节,专业的社会工作实习督导有助于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转化为实践,帮助他们树立社会工作价值观,并加强专业认同感以及自我认知感。社会工作实习督导可以分为两类,机构督导和学校督导。
“有机构督导吗?哦哦,是有的,感觉没怎么和他们接触过,而且有两个督导感觉他们说的很矛盾,我都听不懂。”(访谈对象2)
“老师也挺忙的,也不是天天都能见到,对于实习操作往往是机构老师指导。”(访谈对象9)
目前而言,我国机构督导和学校督导受过专业督导训练的人数较少,在实务与理论方面各有欠缺。由于工作繁忙等,对学生的指导不足。
3 激励因素分析
其实在实习过程中,对于实习学生而言,激励因素可能更为重要。实习生都会听从学校的安排,机构的组织,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实习任务,但是却不会热情和积极地看待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往往带着敷衍的态度,导致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成效低。
3.1 成就感
在机构实习过程中,学生更看重的是实习本身带来的成就感,但在实习过程中,实习学生较难获得很强烈的成就感,一方面是由于案主的特殊性,例如自闭症儿童,这类案主仅靠实习学生在短暂的实习时间的帮助就有一定改善,是不可能的。一方面实习学生的自身能力有限,也许理论知识储备量较多,但是实务能力较弱,他们没办法给这些自闭症儿童提供服务,以防给自闭症儿童带来二次伤害。
“我在实习过程中就去看了一下自闭症儿童,我的专业能力不够,也不能给他们提供服务,这次实习没有给我带来成就感,我并没有帮助到任何人。”(访谈对象7)
社会工作实习学生无法运用自己的力量达到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目标,会给他们带来挫败感,而不是成就感。
3.2 专业认同
高度的专业认同会激励实习学生自身责任感的迸发,从而在实习过程中有更积极的表现。为了证明专业认同度的影响,笔者采访了两位实习表现不同的学生。
“社会工作其实感觉没什么前途,而且学了一些課程后,感觉自己对它还是不怎么感兴趣,我都后悔当时没有在大二调剂到别的专业。”(访谈对象2)
“我其实表现也就一般啦,我就是非常喜欢观察人,和人沟通交流,学社会工作专业不久,我就爱上了它,也非常期待实习。”(访谈对象11)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当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生对本专业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后,他们就会期待有关社会工作领域的实务,会有充足的兴趣去完成社会工作实习,从而取得好的成绩。
3.3 发展与成长实习
学生在机构实习过程中,因为实习时间短,从机构工作人员那所学知识有限,所以在实习过程中往往运用的还是自己在课堂上老师传授的知识,没有什么创新模式。并且许多实习机构对实习学生态度不够重视,分配的内容仅仅是每天发传单,接听电话或者坐在电脑前充当打字员,被当成免费的劳动力。
“我感觉自己没有得到进步,学到的实务知识很少很少。”(访谈对象3)
在这种条件下,学生也不想实习,需要给实习学生制定激励模式,让学生有奋斗目标。
4 回应策略
4.1 关注保健因素,营造良好实习环境
4.1.1 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和完善实习基地
有质量的实习基地是学生能进行有效的社会工作实习的重要依托,要想建立和完善实习基地,必须整合社会资源。社会资源可以分成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学校可利用资源较多,可以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在校内建立实习基地,便于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实习的规范化。校外资源比校内资源丰富,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习需要,选择适合的实习机构,高校给机构提供智力支持,帮助机构解决问题,机构给学校实习生提供场所以及相关服务。制定双方都满意的实习方案。
4.1.2 通过专业培训,加强督导队伍建设
督导队伍的建设首先应该建立和培养社会工作专业教师队伍,本专业教师往往会有更加丰富的实务经验。其次,对非本专业为社会工作的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培训、对外交流、与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合作项目等方式,促进教师的实务能力,丰富他们的实务经验。机构工作人员,尤其是一线员工,同样也应该要积极参加相关培训,提高机构督导专业化水平
4.1.3 保证实习质量,完善实习管理制度
实习质量取得实习生取得良好实习效果的保证,为此学校要完善实习管理制度。实习管理制度包括对学生实习课程的规范管理,例如实习的次数、形式、内容等,对课程的规范管理,有利于实习过程的完整性;包括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评估制度,对实习生的评估、对督导的评估以及对实习机构的评估,对实习过程各个阶段的评估,以及总结评估等等。同时可以把实习纳入到教师的教学评估指标,有利于促进学生和老师的交流,改变当前重学术和重理论的氛围。
4.2 发挥激励因素,提升学生实习热情
4.2.1 加强肯定,制定激励机制
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然后这些挫折会减少学生对实习的满意度,从而影响实习效果。笔者通过对实习学生的调查发现,要想保持一个较长时间段的热情,需要学校和机构制定激励机制,对学生实习内容有明确的指标,在实习结束后,根据指标给各个实习学生打分,成绩优秀的同学可以给予证书证明,同时给予一定的奖励,例如数额不多的资金、具有纪念意义的小礼物等。当学习和机构对实习生多加以鼓励,同时给予他们一定的物质资源时,实习生才会感觉自己的努力是有价值的,才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实习热情。
4.2.2 确定角色,模拟机构员工体制
其实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实习生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依旧是课堂上的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也相当于一名见习社会工作者,缺乏了属于社会工作者的责任感和对社会工作专业的热爱。笔者建议学校和实习机构给实习生制定相应的工作表,工作内容要具体,每个人在每天都要具体的任务,并设置工资制度。通过这些措施可以让实习生更多关注社会工作者这个角色,让实习生有自己也是机构员工一份子的感觉,随之增加责任感,激发工作热情。
4.2.3 大力推广,提高专业社会认可
通过对本校实习生的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同学对报考的社会工作知之甚少,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被调剂,一位访谈对象告诉笔者,他们班只有三四个同学第一志愿是社会工作。报考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在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受周围环境以及自己亲朋好友的影响,对社会工作的第一印象是浅淡的。所以从事社会工作专业的人员可以举办宣传活动或者通过社会工作实务介入公众,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向公众展示社会工作的宗旨、价值观,大力向社会公众、机构以及政府进行专业推广,提高专业社会认可。
参考文献
[1]史柏年.谈中国特色社会工作行政体制建构[J].社会工作,2012(06):4-9.
[2]Herzberg.F:Mausner.B、Snyderman.B:The Motivation to Work(2nd ed).New York:John Wiley&Sons;,1959.
[3]杨晶,周玉鸿.双因素激励理论视角下高职“双主体”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17):40-41.
[4]林诚彦,张兴杰,曾细花.专业认同影响从业意愿路径的实证分析——以社会工作专业为例[J].高教探索,2013(03):133-13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