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岳智勇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中国的小康,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合理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扶植富民产业,推动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总书记指出:“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目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平均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是衡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之一。2018年3月起,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讨论、数据分析等调研方式,从镇江市丹徒区上党镇2017年农村居民收入来源构成入手,分析收入增长的特征和原因,得出富民增收的几点意见,以飨读者。
1 丹徒区上党镇基本情况
2017年末,全镇乡村人口48347人,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562元,同比增长9%,增长约1705元。从收入结构来看(见表1),2017年上党镇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3236元,同比增加1117元,增长9.2%;人均经营净收入4414元,增加315元,增长7.7%;人均财产净收入770元,增加58元,增长8.1%;人均转移净收入2142元,增加215元,增长11.2%。其中,工资性收入是全体居民增收的主体,增收贡献率达65.5%;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的增收贡献率分别为18.5%、3.4%、12.6%。
2 丹徒区上党镇2017年农民增收的主要特征及原因
2.1 工资性收入增长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一是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从原来的1770元调整至1890元,月增资120元,增幅为6%。二是开展“春风行动”等就业服务活动,为农民外出务工提供岗前技能培训以及大量的就业岗位,积极推动农民外出务工。由于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有效地促进了农民的增收。据统计,2017年全镇实有从业人员25398人,其中从事二、三产人员达到15357人;2017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637人,新成长农村劳动力589人。三是大力推进创业。据统计,今年全镇共99名创业者成功创业,带动就业625人,协助8名创业者解决小额担保贷款215万元,实现就业带动创业。
2.2 經营性净收入平稳增长
一是农民创业受政策驱动,形势向好。2017年,全镇新增个体工商户404家,新增私营企业120户,有效带动了农村居民经营净收入的增长。二是全镇夏粮、秋粮生产稳定,农民种粮收入平稳提高,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南园北茶”农业发展格局进一步深化,高效设施农业持续发展,全年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4000余亩,种植业“三品”比重达45.7%,新增“三品”数量2个。三是政府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不断加大。2017年,新增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6家,新增市级示范专业合作社2家。截止2017年末,上党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50多家,家庭农场70多家,其产品和服务既较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又赢得了相应的效益增长空间。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猛发展,在带领农民致富方面起了很好的作用。
2.3 农村居民家庭转移净收入持续增长
一是政府对养老、医疗、失业等各项保障的财政投入力度加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2017年,全镇新增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52人,退休职工养老保险金上涨6.5%,享受人员1336人;新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92人,退休金月上涨15元,享受人员4554人,新增享受老年补贴33人,补贴每月上涨15元,享受人员5346人。2013-2016年全镇享受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第四年龄段的共有4159人,2017年养老待遇标准提高到721元,月增长33元。二是惠民政策给农民带来实实在的利益。在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方面,全镇15个行政村补贴户数达到12800多户,共享受补贴面积为43000多亩,补贴金额总计500多万元;发放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40多万元。按照“能保则保,愿保尽保”的原则,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种植业保险务和高效农业保险覆盖率,提高承保理赔的及时性、准确性、充分性,2017年,农业保险理赔金额超过140余万元。三是城乡低保共始终坚持“动态管理”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使有限的救助资金发挥了较大的救助作用,切实解决农村贫困群众基本生活困难。2017年,全镇享受农村低保411户699人,低保标准提高到655元/月,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316.4万元;城镇低保户13户17人,累计发放城镇低保金9.2万元;发放低保户春节慰问金22.61万元;五保对象113人,其中:分散供养90人,发放生活补助约57.375万元;在敬老院集中管理供养23人,敬老院集中供养经费约21.7万元;为2002人及时发放了697550元尊老金。募集慈善捐款8万元,发放慈善救助金11.95;为53人办理了新增重残补助,发放重残补助176.63万元;为13人办理了新增特殊残疾补助,发放特殊残疾人补助29.03万元;为56人办理了新增护理补贴,发放护理补贴50万元。四是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465户低收入户中,351户实现脱贫,比例达77%。实施2017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购置标准化厂房项目,7个经济薄弱村每村投入200万元购置标准化厂房出租,年收益率达6%以上。同时,认真做好省财政扶持村集体经济试点项目,2017年省财政投入1000余万元扶持9个经济薄弱村经济发展。
2.4 财产性净收入增长强劲
一是政府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以及北汽落户投产的溢出效应,吸引了很多企业前来投资,随着本地及外来就业人员的增加,集镇三产服务业得到充分发展,1-11月份,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98亿元,同比增长10.13%,商业市场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房租收入的提高;二随着居民财产不断增加及理财渠道增多,助推了财产性收入的上涨,成为增收新动力;三是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活跃,全年新增流转土地面积1000余亩,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收益不断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增加。
3 新时代富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3.1 深入推进富民工程
要建立健全以工资性收入为基础、经营净收入为重点、财产和转移净收入比重稳步提高的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长效机制。要从自身资源条件出发,积极引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实施“一村一品”,大力发展精品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打造名、特、优品牌,促进主导产业提升、特色产业扩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要办好“益农信息社”,加大对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充分利用“亚夫在线”等新平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强化互联网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和创业创新的融合。
3.2 深入开展就业帮扶活动
要优化创业环境,大力引导以新技术、新模式、新特色为核心的新型创业,加快推进创业孵化平台建设。要加大经费投入,开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职业技能培训,发展和培养 “土专家”、“田秀才”,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要依托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开展“春风行动”、“金秋创业行”等招聘活动,帮助就业困难人员顺利实现就业,稳步提高工资性收入水平。
3.3 扎实推进“强村富民”达新标行动
要将精准扶贫作为“一号工程”,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社会救助托底功能,做到应保尽保,努力做到全面小康一个不少、一户不落。要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积极动员农民以转包、出租、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规模经营。要开展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加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让沉睡的农村资源变成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