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摘 要:“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思想和技术的革新与突破给高校图书馆服务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文章从高校图书馆服务现状出发,力求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服务模式如何变革进行探讨,提出一些可以促进服务转变的视角。
关键词:互联网+ 大数据 高校图书馆 服务模式
1 提出问题
2015年3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这一提法涉及到了网络信息技术领域的方方面面,如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与各行业的融合与相互作用,并指出这样的融合和相互作用要能创造出新的业态,而不是简单的技术与行业的相加。[1]在此前提条件下,“大数据”成为各行各业中被广泛提及的一个热门词汇,如大数据背景、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平台等等。有了“大数据”,我们可以微观到研究个人行为模式并为他的预期行为提出建议,也可以宏观到预测一个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而促进行业进步与革新。那么究竟什么是大数据?
大数据(big data),或称巨量资料,原本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它有四大特点,我们称为4V,即:Volume(巨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eracity(精确)。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数据的概念既是技术领域的,也是行业领域的,其外延还是指各行业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收集、管理和整合该行业的巨量、繁复信息,并得出一个精确的结果,以便该行业各方面的创新发展。
2 “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现状
2.1 实体图书馆空间使用率下降
实体图书馆空间,即是我们目前已经建成使用的物理空间建筑体。虽然,绝大部分高校都把图书馆建筑作为学校标志性建筑,在外观设计方面舍得投入,也各具特色,但在内部空间的装修、装饰和布局上,仍保留着相对传统的大流通借阅模式,并无其他突出特色可以吸引读者。与此同时,在“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革新,以及丰富的“大数据”内容,为读者提供的虚拟空间却呈现出了色彩缤纷、特色各异,足以吸引讀者眼球和兴趣的种种功能。
2.2 传统纸本资源使用率下降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很多读者认为智能设备是万能的:一机在手,走遍天下都不怕。人们通过先进的信息通信和网络技术,用智能设备不仅仅可以检索信息、收集信息,还可以再加工和分享、传播信息,这种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交流,方便而快捷。伴随着这样的发展形势,实际上不仅仅是人们阅读习惯发生了重大改变,更是人们整体行为模式的巨大变化:遇到问题,直接通过智能设备和网络解决,不用再查找翻阅相应资料,可谓是手到擒来,由此造成传统纸本资源被“边缘化”。
2.3 电子资源投入与使用率不成正比
电子资源实际上也是网络信息技术进步下的产物,是为了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读者跨越时间和空间限制获取资源的需求。电子资源目前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投入最高的资源之一,资金雄厚的高校多则几百个电子资源,资金薄弱点儿的高校也有几十个。然而,这些电子资源的使用率与资金投入是否成正比关系呢?根据走访调查和我校图书馆对资源利用率的评价报告可以看出,除了个别数据库的使用成本可以达到一个基本合理的范围内,绝大部分的数据库在使用率与资金投入都是不成正比的。究其原因,除了有宣传、推广不足的因素外,实际上电子资源的使用仍然受到时间、空间、法律等客观因素的限制。电子资源的采买和使用仍要受到很多限制,如数据更新的速度、文献收录的年限和滞后期,同时下载的文献数量,虚拟空间(即网络IP地址)的限制,甚至包括由于采买政策和指导思想的变化而使采买的数据库没有连续性或者完整性等。尽管各高校图书馆都在尽量解决这些问题,如使用VPN账号登陆,或者让数据商提供一定数量的校外账户,来解决校园网IP的限制问题等,但受网速和用户并发数限制,效果并不理想。而在“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高速的网络交互模式和越来越多的开放获取资源(我们称之为OA资源)出现在网络上,像谷歌学术、百度学术这样的搜索引擎也提供了一些具有权威性的学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很多读者的需求。这使得校园网范围以外的师生读者退而求其次,求助于网络,进而影响了电子资源的使用效率。
2.4 馆员整体素质无法满足读者新需求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却又不得不每次都有所涉及。因为每一次思想与技术革新给高校图书馆带来的服务模式转变,最终都需要由人来操作、实现、创新和推进。在“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逐步发展成为“一个资源获取平台和科研辅助机构”[2],并向着智慧图书馆的方向大步迈进。投入其中的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创新意识,还要掌握与时俱进的新技术、新方法。而目前的现状是,大部分高校图书馆人员仍抱守陈规,沉浸在大开放、大流通服务模式的“成绩里”,对图书馆整体利用情况逐年下滑的情况视若无睹,特别是很多馆员还期望着能够借借还还混到退休,丝毫没有时代发展、技术革新带来的紧迫感。
3 “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变
3.1 从“读者”到“用户”
“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变,首先是思想意识的转变。思想意识形态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模式,而思想意识形态发生变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就是传统读者称谓的变化。“用户”一词其实很早就出现在了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很长时间与“读者”称谓并用,相比较而言,情报学领域应用的更为广泛。“读者”一词的外延和内涵比较狭窄,通常是指以阅读形式对传统文献进行使用的群体。而“用户”的含义则更为广泛,除了包含有“读者”的意思之外,主要是指运用多样化的方式、方法对包括图书馆建筑在内的传统文献、数字文献、网络信息、软硬件设备及相关服务等的使用和享受的群体。
3.2 从传统藏用功能到“星巴克”式图书馆
思想意识形态转变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二,即是高校图书馆建筑内部装饰格局的转变。高校图书馆的外观无论设计的多么宏伟壮观,若内部装饰格局仍是中规中矩的书架和阅览桌,这无疑对当前“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的读者已经失去了吸引力。“星巴克”式图书馆,实际上最早来自于商业领域,被称为“星巴克图书馆式咖啡厅”,是设计师为星巴克咖啡厅进行名为“星巴克浓咖啡之旅”的店内设计,让书本与咖啡亲密接触。为的是让“客人可漫步室内,随意翻阅,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口味。在柜台,凭书购买咖啡,但可保留封面以了解咖啡相关信息,如果喜欢也可另作自己书的封面。这间‘图书馆鼓励客人像选择一本书,或一句诗那样选择咖啡,正如走进了小说世界那样。”[3]很多高校图书馆的同仁们,特别是资金雄厚的高校图书馆,借鉴这一理念对传统图书馆建筑的内部装饰格局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施改造,便有了个性化空间的诞生,如:研修室、创客空间、VR体验馆、外语空间、3D影视体验馆、音乐鉴赏室,甚至健身室等,同时也会根据各自的馆藏特色建立一些有别于其他馆的个性化空间。
3.3 从阅览室、自习室到“知识获取交流平台”
思想意识形态转变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三,即是高校图书馆角色的转变。从传统意义上来说,高校图书馆就是为全校师生提供一个可供查阅资料的物理空间,如:阅览室、自习室等。无论是闭架、开架还是大流通服务模式,都没有完全摆脱这一传统的角色定位。在“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定位发生了质的变化,成为资源纸电一体化,服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慧空间综合体,是用户知识获取与交流的平台。这是智慧图书馆的雏形。
3.4 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
思想意识形态转变的外在表现形式之四,即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的转变。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服务状态基本是以被动为主,等着读者上门,甚至时至今日仍有馆员认为主动提供服务就是放低姿态、降低身份。这种观念和认识都是十分陈旧的。在“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不说网络信息和技术带来的诱惑力吸引走了用户,还有校外很多数据商、情报机构也在与我们竞争,如果不能认清事实、主动出击,高校图书馆势必会继续衰败下去。所以,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是我们要迈出的关键一步。
“主动式”服务并非新概念,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美国学者将主动式服务定义为除传统被动式服务外,图书馆需要开展的最核心业务。[4]这一服务模式的核心已经不完全以资源为主,而是以高校图书馆自身为主体,主动挖掘用户潜在需求,通过服务创新引导或帮助用户来参与并获取知识。这种服务模式不再局限于图书馆的物理空间,而是要求馆员走出办公室、走出图书馆大楼,充分利用学校各种场所,根据用户需求为用户定制更精细的服务和相关资源。比如:举办用户阅读体验沙龙,嵌入教师科研团队,为学校人事、科研等政策提供分系报告,咨询专家走进教室,嵌入教师的教学过程,建立学科服务流动咨询台等。主动服务的形式与内容实际上是十分丰富的,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各高校图书馆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人员配置、经费情况等进行选择。它可以让已然暮气的高校图书馆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4 结论
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問题,是由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个人认为主观因素仍然起了重要作用,但它不是不能突破和改变的。在“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人应当有接受思想变革和技术革新的勇气,努力学习新东西,改变旧观念,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认真研究分析用户需求,不断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和内容,在高校用户中扩大影响力,树立良好的品牌意识。
参考文献:
[1]康宁.“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研究[J].甘肃科技,2017(16):P51-53
[2]江新姿.高校图书馆读者阅读激励策略研究[J].情报探索,2017(4):P62-64
[3]商业空间设计:星巴克图书馆式咖啡厅.百度文库:https://wenku.baidu.com/view/a14b79f2910ef12d2af9e7d0.html
[4]陈洲.美国高校图书馆实施主动式读者服务内容研究[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7(3):P78-80
作者简介
李霞(1977-),女,四川广元人,本科,助理馆员,图书管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