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与改革探讨

时间:2024-04-25

王春玲

摘 要:本文阐述了做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罗列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并在结语部分做了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改革

1 做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档案,记录了事业单位日常活动的真实情况与发展历程,档案管理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档案管理能够保证整个行政事业单位协调、有序、高效的运行,单位领导可以根据所记录的档案,及时、全面的掌握单位的整体情况,据此进行策略调整和制定。档案管理还能促进单位自身的科学发展、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人民群众正当权益的维护。社会各界可依据维护历史真实面貌的档案,分析事业单位的业绩,分析情况,从而为选择合适机关进行合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2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状的分析

2.1 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的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制度方面,虽有相关规定,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这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阻碍。一方面,地区之间的管理部门差异较大,另一方面,资料管理存在着行政方面的问题,有的省分由县级发出,有的则由市级发出。这些都导致了档案管理的混乱。

2.2 資料保存状态不佳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档案 ,主要由两种方式存在,第一种是经由纸张记载的纸质资料,第二种是经由磁盘、u盘记载的电子资料。对于纸质资料而言,纸张的保存难度较大,时间一长容易变质、发黄,赵成文字不清晰,导致信息的不完整、不准确,保存状态不佳。

2.3 资料保存设备落后

目前,我国不少事业单位的档案保存设备落后,主要体现在:保存设备破损、保存工具不正确,有些甚至将档案直接放在柜子或者盒子里,不进行任何防火防潮工作,在保密性、安全性方面完全无法保障。

2.4 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档案管理人员,在综合素质方面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文化水平偏低、管理意识欠佳、专业知识欠缺、管理能力不足等等,直接导致了档案管理工作的低效,尤其在工作交接过程中产生的矛盾,让管理工作难以进行。

2.5 管理力度不强

事业单位的领导团队,对档案管理工作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它与事业单位的效益关系不大,因此对档案管理工作投入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在缺乏领导支持的情况下,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受到打击,管理效果自然无法保障。

3 事业单位档案工作改进措施

3.1 强化制度建设

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水平,有赖于制度的保障。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完善档案管理制度。第一,制定档案的采集、保存制度;第二,完善档案的整理、归档程序;第三,构建对档案管理部门的监督机制。从而实现权责分明、确保档案管理工作有据可依。

3.2 推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第一,增加档案管理室电子设备、软件系统的经济投入,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做好物质保障。将容量小、体积大、检索麻烦的纸质档案转化成电子档案,在缓解档案积压的同时,减少时间和空间成本。第二,针对档案数量大、分布散的特点,制定档案共建共享新模式,在系统内部进行资源整合,将各种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处理,储存在统一的数据库中,并用“一张图”进行可视化处理。

3.3 提高基层机构的档案管理能力

在档案共建共享模式下,各级档案管理部门的沟通就及其常见了,提高基层机构的档案管理能力势在必行。第一,提高建档意识,组织专业培训,进行必要的考核评比,培养档案管理人员收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在建立档案的过程中,结合当地的特色。同时,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准入门槛,并配套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进行行业规范。第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明确保密义务。对于违法泄露各人隐私、商业机密行为,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3.4 强化前端控制

对于那些保存价值大、综合利用率高的档案信息,档案管理机构应该提前策划、优先收集。同时,为了强化集约共享模式,需要加强个管理系统之间的联系,档案及时入库,避免积压,根据轻重急缓情况设置优先级,灵活移交,对于过渡性资料,应设置专门的区域保存。在满足准确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应变,提高效率。

3.5 具体实施策略

3.5.1 收集。档案管理中的收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第一,制度类文件。第二,管理类文件。第三,合同类文件。在进行档案收集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按照组织要求确定归档范围、制定分类标准,收集文件材料。第二,特别注意辨别档案的真伪,辨别同名异人的档案,检验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完整齐全。第三,对于有盖章要求、本人签名要求的材料,确保手续完备,如有缺损,应当补办后再归档。第四,对于一些重要的证明性材料,比如身份证、银行卡等不属于归档内容的私人档案,应当在核实原件之后留存复印件,以备后续考察。

3.5.2 整理。收集完毕的档案,是杂乱的、原始的,需要经过进一步的整理,才能进行归档。档案的整理工作,主要包括档案的鉴别与分类、档案的排序与编目、档案的技术加工与装订。对于不同的档案,采取不同的整理方法,比如,员工档案以个体为单位整理,以组织机构为单位进行排列。其他档案,则可以遵循方便检索的原则,进行分类整理。如果事业单位规模较大,流动频繁,需要保存的文件较多时,可以按照年份和类别进行排序。

3.5.3 利用。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其最终目的并不是简单的储藏保管,而是档案的利用。第一,对档案进行专题汇编,制定和发布档案查询办法,为档案的利用提供渠道。第二,制订档案查阅、借阅审批制度,明确使用原则。在档案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办理相应的查阅、借阅手续。第三,确定档案使用权限,明确拥有使用权限的个人、部门。第四,档案如需外借,则需要经主管批准,记录在案,限期归还。借阅单位或个人,不得转借他人。第五,档案的使用,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协定,且不得涂改、损毁、撤换档案资料。第六,对于电子档案,应当及时更新、强化安全工作与保密工作。

3.5.4 销毁。对于失去保存和利用价值的档案,进行集中销毁。第一,档案的销毁,应该严格遵循档案管理办法,不能凭借个人意愿或某个部门的意愿随意销毁。第二,档案在进行销毁前,应进行价值的再次鉴定,筛选有价值的档案材料。第三,采取预防措施,保留已销毁档案的电子版本,做好补救工作。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管理制度不完善、档案保存状态不佳、档案保存设备落后、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强度太低等。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需要对症下药,第一,强化制度建设,做好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第二,强化宣传工作,革新管理理念;第三,优化设施设备,重视数据库设计工作;第四,改进工作方法,强化数据库管理工作。从而全方位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提升事业单位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永久.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与改革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8(06):119.

[2]俞惠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与改革探讨[J].宏观经济管理,2017(S1):161+163.

[3]郑盛楠.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与改革探讨[J].人才资源开发,2016(22):14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