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教师的课堂观察技能及其培养

时间:2024-04-25

摘 要:课堂观察作为一种教学技能,是教师必备的一种基础性重要职业技能。只有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才能切实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获得教学反馈信息,从而取得课堂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课堂观察 教学技能 培养途径

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学生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了解教与学行为的基本途径。近年来,课堂观察在国外的教师教育课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课堂观察技能被视为教师必备的一种重要的专业能力以及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影响因素。然而,在我国,课堂观察仍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因此,我们应对课堂观察进行积极的研究,以便更好地改进课堂观察,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1课堂观察的内涵及其意义:

课堂观察,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感知觉器官有意或无意地对教学过程诸要素(学生、教师、教材、教法)以及教学环境等进行的感知觉活动。很显然,观察的主体是教师,观察的对象是教学过程诸要素和教学环境。

课堂观察对于教师来说十分重要,其意义集中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课堂观察是教师必备的一种基础性重要的职业技能;第二,只有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教师才能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使教学活动顺利地进行;第三,只有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教师才能获得与教学有关的反馈信息,从而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第四,教师通过眼神与学生交流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效的课堂观察有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第五,准确细致的课堂观察是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出科学和公正评价的前提和依据。

2 课堂观察的对象:

课堂观察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其它还包括教师、教材、教法和教学环境。

学生:观察学生可以从以下六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⑴参与情况。看学生是否全部参与。没有全部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谈不上是成功的课堂教学。⑵学习态度。看学生在课堂中听课的专注程度、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练习和作业的完成情况等,以此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积极。⑶思维状况。看学生是否积极思考,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看这些问题是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独创性。⑷交往情况。看学生是否有丰富多样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活动,是否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行为。⑸认知情况。通过看学生对问题的反应速度、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来看学生是否记忆、理解、掌握和善于运用老师所教授的内容。⑹情绪状态。看学生的表情、分析学生的行为,看他们是否有恐惧、焦虑和紧张的情绪。要改变学生的不良情绪,使其能有良好的情绪对待学习。

教师:教师对自己的观察准确与否,会对教学的成败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对自己的观察可以从以下五个不同的角度来进行:⑴组织能力。看自己是否很好地对课堂、教材、语言和教学活动等进行了组织。⑵注意状况。看自己是否在授课时进行了注意的适当分配,既注意了自己的教学,又注意了学生及其他方面。⑶教学机智。看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突发情况时是否能表现出敏锐、准确的判断能力以及灵活的应变能力。⑷教学态度。看自己是否充分理解、尊重和信任學生,以和蔼、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⑸教学境界。看自己是达到“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形成人格”等三种教学境界中的哪一种。

教材和教法:教材和教法也是教师要观察的对象。教材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看教学是否围绕教材进行,自己是否准确把握了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教材难度是否适中。不仅如此,教师还要看教学活动是否遵循教学的规律和原则,是否按照一定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是否根据教学目的、对象、内容的不同,从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灵活运用。

教学环境:教学环境也是教师要观察的对象。教学环境主要包括校园和教室。教师要注意观察校园和教室内外的情况,确保校园安静、整洁,使其成为环境优美、适宜学习的场所。同时,还要观察教室的布置、教学设备和教学工具等,确保教室光线充足、布置简朴素雅。此外,教师还要观察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学风等心理环境。

3 课堂观察的原则:

计划性:有效的观察来自周密的计划。教师应在课堂教学的关键处设立观察点,有意识、有目的、有选择得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这样才能根据观察到的情况随时对课堂活动做出调控。有意识,就是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观察意识,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目的,就是要求教师看什么,为什么看,怎么看,要做到心中有数。有选择,就是要求教师会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对象,掌握良好的观察时机和选择便于观察的位置,突出所需观察的对象。因此,教师每次观察都要有侧重,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身职业能力发展的需求确定观察内容,选择不同的观察点。

客观性:客观性是指从实际出发,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按客观事物本来的面目反映事物,决不做主观虚构。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选择性因素的存在,并不存在“纯客观”的观察,因为任何一种观察都是一种选择,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观察者的价值体系的影响。首先是观察者的知识背景不同,对同一现象的观察可能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其次是观察者的认知方式与观察方法的差异,能够影响到对观察结果的分析。因此,课堂观察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避免各种观察误区,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水平,在预先设计的观察框架下,收集充分、适当的信息,使观察得到的结论更加准确、客观。

全面性:教师在课堂观察过程中要注重课堂教学整体性的效果观察,对课堂中的全面情况加以监控,同时又要根据课堂情境的特点和学生的表现,对课堂活动的某些方面或某些学生的个人行为进行重点观察,以达到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深入了解。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全面的整体观察和个人的重点观察相结合,统筹兼顾。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掌握各种观察方法,如注视、扫视、环视等。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调查方法解决课堂观察中的问题。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举手,进行课堂教学效果反馈,以弥补课堂观察的不足。

课堂观察的方法:⑴ 注视:注视是指人的视线主动而集中到某个被观察对象之上的行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注视对象主要为学生。对教学而言,教师的这种注视行为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教师的这种注视,不仅可以使教师获得来自学生的丰富的反馈信息,而且可以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监控效果。

⑵ 扫视:扫视是指人的视线将被观察对象快速进行过目的行为。在教学中,教师时不时地用目光扫视全班学生,则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这样做既可以快速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及时觉察课堂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又可以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

⑶ 巡视:巡视是指如有可能,教师要到教室的各个地方、各个学生身边转一转、看一看。在教学进行到阅读、讨论、练习等教学环节时,教师应该到学生中间走一走,以便收集到来自学生的更多、更准确的反馈信息,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控。可以说,巡视在课堂教学中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观察手段。

⑷ 换位:换位是指教师要注意自己所在位置的改变。教师不要总是局限于站在或者坐在讲台上,而是要不定时地改变一下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如站在教室左边、右边、中间、后边等,从而可以使自己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各种观察。

⑸ 耳听:耳听是指用耳朵来感知学生。教室里学生的声音往往是对教师教学情况的一种反馈,教师一定要对此加以分析利用。课堂上鸦雀无声,说明老师讲得好;有人窃窃私语,说明老师可能没讲清楚;有人抱怨,说明学生可能有某种不满。总之,教师要针对不同情况加以具体分析。

⑹ 口问:口问是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来询问或提问学生。无论是询问还是提问,都可以既面向学生个体又面向学生全体,以此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⑺ 手记:手记是指做好观察笔记。教师可采用描述法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或者所发现的较为独特的现象与学生行为等在适当的时候、在适当的地方做一些必要的记录,以便今后对学生的评价做到有理有据,客观而公正。

课堂观察技能的培养:课堂观察是一项复杂的教学行为,教师课堂观察技能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漫长的逐步内化的过程。教师不仅需要了解课堂观察的重要性和方法,还需要长期的教学实践,不断的进行总结,以逐步培养自己的课堂观察技能。具体来说,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要自觉开展课堂观察实践活动: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一个教师学习的过程。教师有规律、有方法、有重点地开展课堂观察实践活动是提高这一教学技能的保障。在上课之前,教师应做好必要的物质和心理准备。然后,教师再根据既定的观察内容和观察点设计出相应的观察记录表,确定不同的记录方法。记录观察信息的方法分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定性方法就是应用实录和现代科技手段,记录和再现出课堂发生的一切,为教师提供丰富的信息。定量方法,往往把课堂分成若干小部分,进行小规模的观察,并采用分类整理清单、填写各种表格、制作各种问卷来分类整理和分析各种信息材料。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都是分析观察信息不可缺少的方法。與此同时,教师要从自己教学的角度形成自我期待,以利于教师在观察中和观察后来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异同。教师在观察之后,应尽快进行资料的记载和整理,有助于教师本人进行教学反思。

反思应贯穿在整个课堂观察实践活动中: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自我行为表现为依据进行“异味”j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对教师的教学技能的提高尤为重要的是,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这类知识的获得,因为其特有的个体性、情景性和开放性的特征,要求教师通过自我实践的反思和训练才能得到和确认,靠他人的给予是不可能的。教师只有通过反思,才能不断发现并提炼出实践当中遇到的教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同时,积极主动地寻求自己的专业发展,把教学的信念和技能内化。对于课堂观察而言,重要的是,教师能根据观察发现,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经过观察—反思—再观察—再反思的循环往复,才能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教学,做出更合理的教学决策,同时促进教师课堂观察技能得到不断提高。教师的反思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①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达成了吗?②各种主要教学行为是否有效?③有无偏离自己的教案?最后,教师要形成相应的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结论主要体现三个方面:一是成功之处,即本课中值得肯定的做法;二是个人特色,即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三是存在的问题,即根据本课的主要问题,提出主要的改进建议。然后,再进行跟踪递进式观察。

倡导教师之间开展课堂观察活动的合作研究:课堂观察活动倡导教师之间的积极合作。目前的学校大都呈现孤立文化的形态,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教师都习惯于单兵作战,很少有机会,而且也不愿意主动与其他的教师进行专业探讨。此种学校文化特性,限制了教师专业分享与相互支持的机会,课堂观察活动也不例外。面对复杂的课堂观察问题,仅凭教师个体的力量难以胜任,需要群体的智慧参与,需要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寻找并创造课堂观察活动的合作机会,抱着求同存异、尊重多元的心态,通过倾讨论等交流方式,开展多样化的课堂观察活动的合作研究,以取得更好的课堂观察活动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如平.教师的课堂观察技能及其培养.教学与管理,2004(8).

[2]阮翠莲.教师的观察能力及其培养.山东教育,1995(3).

[3]张国伟.论课堂观察.教育探索,2005(2).

[4]张立昌.试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教育研究,2001(12):17.

作者简介

刁晶晶(1988年05月),女,汉族,山东德州人,专任教师,助教,硕士研究生,现任职于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从事语文专业教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