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杨鸿娅+寇建平
田跃民清楚地知道,评价艺术的标准在观众眼中而非艺术家手中。
由此,田跃民的雕塑艺术坚持民间生活的原汁原味,真诚而坦然,纯正而敦厚。
2014年9月14日,呼和浩特。
天高云淡,清风徐徐,呼和浩特的这一天格外美丽。坐落在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中心的内蒙古博物院迎来了一个重要的时刻——“视觉中国梦——艺术世界行,田跃民雕塑·国画世界巡回收藏展暨呼和浩特站”开幕,明媚的阳光似乎在表达着对远道而来的艺术家的欢迎。
由中国文艺界国际协会主办,内蒙古兴安盟众仁集团承办,上海迈锡尼协办的此次展览,共展出雕塑11件、水墨画作品60幅、速写雕刻20件。此次展览也是2014年田跃民雕塑、国画艺术世界巡展的重要一站,展出当天便受到了当地民众的热切追捧,尤其是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狂放不羁的奔马雕塑,让这个马上民族的游客欣喜不已。
田跃民,这位来自鲁西北黄河岸边的有着“艺术狂人”之称的、“中国国礼艺术大师”、“人民功勋艺术家”、“中华文化艺术巨匠”,跟大多数这个地区的老百姓一样,衣着质朴、稍显木讷、见人三分笑。
受祖辈影响,田跃民从小就对中国传统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家里的作业本上、墙上满是他或临摹或即兴的画作。他说:小时候没条件,拿起一根棍子,在地上也能画上一阵!
自初中开始,田跃民喜欢上了临摹连环画,对艺术写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一定基础之后,他便试着临摹徐悲鸿的马,那惟妙惟肖的神态,深深触动着他的心。这也对他之后的创作心态产生了影响,他说:“不管是画画还是雕塑,都首先要让自己激动。如果自己都激动不了,还谈什么感动别人呢?还谈什么艺术感染力呢?”
1978年,田跃民进入山东曲阜师范大学艺术系学习油画。在此期间,他亦潜心研究了中国传统水墨画。
水墨国画注重水与墨的协调,“墨遇水,化而渲染”,在画画中讲求技法与构图,达到一种意境,此处与油画相同,这也为其之后的水墨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田跃民创作的水墨画是在其扎实、稳健、浑熟、急速与淋漓酣畅的速写基础上,加入中国传统水墨的笔墨,有鲜明个性,特别是以水墨马为主题的系列绘画,受到了国内外艺术人士的垂爱与赞誉。
当绘画成就达到一定高度时,他开始了人生新的挑战——1982年跟随著名雕塑家程允贤学习雕塑。程允贤是著名雕塑家和书法家,他创作的百余座古今中外著名人物的青铜和大理石、花岗石雕像以及大型纪念碑,以深厚的造型功力,生动的形体语言,展示人物的神采风貌,力求刻画其内在的心态、情感、风骨和气质。
师从程允贤,是田跃民艺术生涯的一个重要开端。而中国水墨画的功底和造诣使得田跃民对于雕塑艺术有更为深刻的见解。
“对于现代雕塑和绘画两者在创作过程中会产生延伸,互相碰触,而如何把西方的形式语言、艺术观念与中国自身的文化精神、审美理念融合,形成自己有生命力的现代雕塑艺术,我觉得是要不断思考实践并需要继续努力解决的问题。”
1984年,田跃民作为唯一助手和潘鹤、程允贤、郭其祥等一批雕塑艺术大家一同参与创作了日本长崎公园的《和平》雕塑。
1986年,田跃民独立完成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地道战》及半景画馆的制作;同年10月调入中国革命博物馆(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之后,其又创作了《梦》、《中国商人》和以传统文化经典为题材的创作雕塑,如:至圣先师孔子《论语》情景雕塑等,原创雕塑作品数量近千件,并在2010年获“中国2010年最受关注的艺术人物”奖。”
田跃民认为,每个艺术家的创作都是自己对题材的表述。一个好的艺术家,要使自己的作品更接近大众,接近环境,要表达大家关注的问题。艺术家要能从平常的、沉淀已久的东西中发现新的角度去解读。
有人可能会说,田跃民在雕塑上如此卓越的成就凭借的是天分,但他自己认为这些成就离不开其前半生对于绘画艺术的刻苦钻研,绘画艺术和雕塑艺术本就是相通的,《罗丹艺术论》中讲到“不管绘画还是雕塑都要以表皮而看到或者感觉到深入到表皮底下的结构,这样在绘画或者雕塑中才能更完美的表现形体。”
在田跃民的作品中,绘画的每笔勾勒与雕塑中每一下的雕琢,都为的是使作品中的形象更加立体、写实、生动,更加感人。
雕塑界人士评价田跃民的马:“徐悲鸿的马是画在纸上的活马,田跃民的马是雕塑出来的立体的活马。” 他潜心创作的青铜马系列雕塑,有烈马、奔马,有组合、有单列,造型多样,种类繁多,形成了强大的艺术格局,深得国内外收藏家的热爱与收藏,其青铜马价位也是累年迅速上升,到目前已经达到单匹青铜马数十万元的市场价位,收藏前景与升值空间非常具有潜力。
而他的人物雕塑以其简练、逼真、传神而著称于世,被艺术界传为佳话。
就中国当代雕塑艺术而言,可以说是流派纷呈,风格迭起,但由此显现出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雕塑偏离现实生活的真实存在,缺乏锥心刺骨的疼痛感,缺乏应有的精神立场;另一方面反映在忽视雕塑艺术的本体功能上,将雕塑与绘画的边界模糊,甚至朝着无边的写意与装置方向偏离与滑翔。
在这种背景下,雕塑家田跃民的雕塑引发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相应的学术反响。概括地说,田跃民的雕塑艺术确实显现出一种十分重要的品质,那就是他坚持不变的艺术情怀和精神立场
用田跃民自己的话说:“现在雕塑越来越不像雕塑,更像大写意绘画和过分随意的装置。从他们的作品中,既看不到坚实准确的造型,又看不到雕塑自身的存在。”事实上的确如此,不少雕塑家出于追赶潮流,趋之若鹜所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将雕塑做得不像雕塑,一种无休止地追求雕塑的绘画性和装置性,雕塑变成了既不雕也不塑的随意性杂活。
田跃民坚信雕塑一旦无休止地离开雕塑语言,离开坚实准确的造型,离开应有的视觉体量体感,雕塑就从最根本性的层面上丢失了自己的艺术独立性和相应存在前提。endprint
在当代艺术界,有人将田跃民的雕塑看成是现实主义的作品,这种归纳本身并不存在异议,但是所不同的是田跃民的雕塑呈现的是人性深处的本质现实主义,而不是一般性的表象现实主义,或者说是被革命艺术传统模式化、标签化的现实主义。
田跃民的雕塑深植于当代艺术语境下的生活土壤,或者说当代社会的人民生活、大众生活为田跃民的雕塑艺术提供了真正的创作源泉,既源源不断,又真实可靠。
田跃民近年来创作的《西藏风情》《挑夫》《奔马》等系列作品中荡漾着浓厚的大众生活气息,十分鲜活与饱满,普遍受到人民大众的欢迎与学术界的热切关注。
在当今先锋主义、精英主义艺术变得越来越乏力甚至可疑的背景之下,在市场主义、消费主义越来越甚嚣尘上,一切艺术品都只能依赖单纯的商品标价来作为审美判断标准时,田跃民雕塑的价值和意义就更加凸显。
田跃民的创作精神及作品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好评,中宣部原副部长龚心瀚对其作品做出了高度评价:雕塑富国画元素,国画具雕塑因子。这也是对田跃民老师一生对于绘画与雕塑追求的完美诠释。著名电影演员杨再葆写下诗句:“萧萧铁马指下功,人各有貌栩如生,刀笔纵横出异采,风流化入不语中。”对田跃民老师所创作的马高度赞赏。中办秘书局原副局长傅西路也以一句“一马当先”表达了对田跃民创作的马的情有独钟。田麒更感叹于田跃民的创作之神——创造之手介于神与表之间。匠人世俗则重表,大家超脱而传神。
近几年,为了更好地发扬传统文化,以文化的力量促进和谐,田跃民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不断奔走着——2011年2月,在日本东京中日文化交流中心举办画展。2012年10月,赴美国举办个展并受邀在美国阿肯色大学讲学。2014年6月,泰国曼谷中国文化中心成功举办“视觉中国梦——艺术世界行,田跃民雕塑、国画世界巡回收藏个展暨泰国站”。其作品也在香港等地均以高价成交,这一系列成就为我国的国画、雕塑等艺术传递到世界起到了重要作用。2014年8月,田跃民受邀参加“视觉中国梦、艺术世界行”赴蒙古国展览写生活动,与众多艺术家一起,将蒙古国文化跃然呈现与作品中。
田跃民老师虽以雕塑成名,但其对水墨画以及速写的追求从未停止,他以年过万张的速写记录,从生活中汲取可用于创作的灵感,打破了泥案与画板之间的间隔,使得水墨作品延续了泥塑完美、洒脱和惯有的磅礴大气。
田跃民清楚地知道,评价艺术的标准在观众眼中而非艺术家手中,由此,田跃民的雕塑艺术坚持民间生活的原汁原味,真诚而坦然,纯正而敦厚。正是这种雕塑精神的全神贯注和坚守,使田跃民的雕塑在如今的艺术乱局中坚若磐石,并由此彰显中国民间本土艺术的当代性文化指向。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