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白泽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学的配合”,“让语文同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进行学科整合,可打破学科界限,借助各学科的形式或特点为语文教学服务。
1 与数学学科整合
数学是非常理性的学科。它的科学、准确、精密的数据能让抽象的概念明了化,让复杂的文字简捷化。
学习《峨眉道上》时,我请学生找出课文中带有数据的几个句子:“他们在十多里外开取石板”、“每个竹篓里放一块石板”、“峨眉山游览路线就有二百多里”。然后,根据以上数据间的关系,让学生小组合作计算几道数学题:峨眉山仅仅是游览路线就需要多少块石板?峨眉游览路线铺设的石板是从十几里外运来的,运石板有多大的工作量?学生用数学的方法计算得出了数据一铺设游览线路约一万五千块石板,需五千个工作日。交流中,学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真切地感受到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艰巨的劳动。师生都被工人不辞劳苦的精神所折服,为工人默默奉献的品格所叹服。本来一个模糊的认识一下子清晰起来,工人的高大形象也随之凸现。
2 与自然学科整合
课文中的许多内容对小学生来说,有的是陌生的,有的是抽象的,有的是有难度的,这时候若仅靠教师讲解,学生是不易理解的。针对学习内容,不妨借鉴自然的直观演示进行语文学习。
《捞铁牛》一课中,怀丙捞铁牛这件事发生在宋代,学生看不见,摸不着,怀丙如何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离现代化的打捞水平相距遥远,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课堂上,我给学生演示“沙减少――船上浮、绳越绷越紧――铁牛被拔起来”的经过,再现怀丙捞铁牛的动态过程,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枯燥乏味的讲解变得新颖有趣。这样,学生在形象化、趣味化的探求知识过程中,又得到教师适时、适度的点拨,强化了思维能力。继而,我鼓励学生课后自己动手试一试,让他们在自主的体验、有趣的观察中把学习需要转化为内在的强有力的学习动机。
3 与音乐学科整合
音乐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能给学生以无穷的遐想。美妙的旋律能开启学生的心智大门,把思维引向广远的时空。
《月光曲》的第四段,着重描写贫穷的兄妹俩听到贝多芬弹奏第二首曲子时联想到的景象。学生在阅读时产生了疑问:为什么听到这首曲子他们没有联想到其他景象偏偏就联想到月亮、微云、大海和波涛?要突破这一难点,就应该联系音乐知识,启发学生从课文中有关兄妹俩联想的文字描写,推想一下贝多芬当时弹奏的钢琴曲的节奏、力度和速度分别是怎样的,它们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抓住诸如“波光粼粼”、“穿过”、“刮起大风”、“卷起巨浪”、“一个接一个”、“涌来”等词语品评体会,让学生们感悟到当时弹奏的曲子旋律可能是由舒缓渐趋激昂的,节奏由慢到快,力度是由弱转强的。为了给学生更深刻的印象,适时地播放与课文相吻合《月光曲》的有关乐段,让学生闭目感受,用心体悟。这样的横向联系既帮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了铺垫,还帮助学生通过对曲子的节奏、力度等要素的体会,弄清了贝多芬为什么能在当时情形下即兴弹奏出如此动听的曲调来。
4 与美术学科整合
美术以其奇妙的构思、鲜明的色彩、生动的画面而深受学生的青睐。当把美术迁移到语文学习中,语文便拥有了活跃的氛围,学生也亲历、享受到了美。
小学第七册中有一篇课文《赵州桥》,而第七册美术中有两篇课文《家乡的桥》、《我为祖国造大桥》。我以了解桥梁建造的结构与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为融合点,设计了以《桥》为主题的合作课,拟订了合作课的教学目标:1.了解赵州桥的历史与设计特点;2.了解拱桥、索拉桥、引桥的力学道理;3.运用泥塑或绘画塑造想像中的大桥,增强学生为我国古代文明而自豪的情感。合作课上,学生的心智在尽情流泻:有的设计图案,有的描绘图形,有的泥塑模型……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5 与网络资源整合
网络的辅助教学通过形象生动、色彩明丽的画面及具有动感的字体变化来揭示某些知识及其内在联系。学生足不出户就可感知大千世界及从古到今之事,在很大程度上可弥补传统教育手段的不足,既可事半功倍,又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鲸是生活在海洋中最大的哺乳动物,它不属于鱼类,很多学生感到奇怪,这就为学习《鲸》这一课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是,学生对鲸这种神秘的动物又充满了好奇,这也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发动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学生兴致盎然地在网上点击、变换、切入、定格、显示、下载,明白了鲸的进化过程,了解了鲸的种类和大小、形态,还知道了鲸的生活习性,教学内容不断丰富,不断完善,不断增值。网络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世界,学生从中得到启迪,萌发灵感,敞开心灵。
6 与社会实践整合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应根植于现实。语文教学要根植于现实,就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如人教版第九册第七单元,本组课文安排了《鲸》、《蟋蟀的住宅》、《海豚救人》等课文,这些课文分别讲述了动物知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该单元可以“人与动物”为主题设计活动。在“人与动物”这一母课题下,又可按层次递进分成这样几个子课题:
1.蚂蚁(或其他常见小动物)生活习性探秘(实地观察,交流介绍)。
2.生物的进化、人类的起源(搜集资料、汇报成果)。
3.动物知识知多少(知识竞赛)。
4.编一个童话故事,想像人和动物之间可能发生的故事(写作)。
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开阔了视野,而且积累、运用了语言,并真正领悟了课文中“开卷有益”的深刻含义,将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连,使语文学习走向生活。
7 与多学科整合
新一轮课程改革针对原来课程门类多、条分缕析、界限分明、人为割裂知识之间联系这一弊病,提出了淡化学科界限、强调综合的理念。这里“淡化学科界限”,除了加强学科间的纵横联系外,更要注重学科间的整合。“整合”不是板块拼装,而是灵活多变的组合。正如糖溶入水中,整合的结果是一个无痕的新整体,而这个整体的密度(恰似知识的含量)比未整合前高出,体积(恰似所花的时间和精力)却几乎没增加。语文的学科间整合,教师可设计作业“套餐”,让学生根据兴趣、特长自行选择。
小学语文的学科整合,并非取消或削弱语文和其他学科自身的任务,关键是找准他们之间的结合点、融通点,力求相互为用、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辅相成,让语文的个性神韵和生命活力焕发得愈加淋漓尽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