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农业供给侧改革透视六盘水市农村“三变”改革

时间:2024-04-25

陆先洪 杨浩

摘 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围绕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从供给侧发力提升农业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的增效,农民的的增收。通过在农业领域开展“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以下简称“三变”)的探索与实践,有效地提升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农村产业的繁荣。结合农村“三变”改革的所取经验与启示,为“三农”的改革、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关键词:供给侧;三变;改革

在2015年10月11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十一次会议上,***总书记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由此改革的方向由需求侧和供给侧的两端进行发力。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需求侧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已经略显乏力,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在短期来看可能是有效的,但长期具有不可持续性。凯恩斯认为在短期内决定经济增长是总需求而不是总供给,经济的长期增长还是从总供给寻找。当前农业的改革应从供给侧发力,寻找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而农业的供给侧有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对以往的农业领域改革梳理发现,“三农”改革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时代的热点,从源于安徽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国家层面的允许农村土地进行流转再到地方层面的农村“三变”改革,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中农业领域的“构建新型农业体系,赋予农民财产权利”到201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三农”发展新难题,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等都是立足于解决農民的致富,农业的增效,农村的发展。围绕着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内的专家学者对此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改革与发展研究院的孔祥智认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通过深化土地制度的改革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二是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来农业的协调发展,增强竞争力,三是通过确保谷物基本自结、口粮绝对安全来确保农业的安全。发源于六盘水市的农村“三变”改革就是围绕土地,资本,资金,劳动力资源,优化资源的配置,合理地有效地整合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资源,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农业资金的使用效率,扩大农业技术投入,科学合理地配置劳动力资源,有效降低土地的市场交易成本,立足于“土地”挖掘“土地”的潜力,释放农业的土地资源,全力提升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了农业的增产,农民收入的增收,农村市场经济的繁荣。

1 探索与实践:农村“三变”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六盘水市进行一系列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农村“三变”改革模式。农村“三变”改革凝练地总结为:土地公有性质与耕地红线占用不改变、高效整合农业资源,盘活农村土地、高效利用涉农资金,有效激励农民的改革。就是将农村集体的土地资源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作价入股,投入农村的涉农资金量化为集体和农民的资本金作资入股,将农民的土地承包使用权,住房产权(以下简称“两权”)作股投入到公司或合作社进行规模化经营,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农民的增收,集体经济的增长等多方共赢模式。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六盘水市自2014年开展农村“三变”改革以来,全市所属的乡镇全都参与进了农村“三变”的轰轰烈烈改革中,共计36.79亩集体土地,19万亩四荒地,40.9万平方米的水域面积,56.88万亩农民承包地量化为股份进入市场经营主体。共计投入各类农业补助资金约4.5亿元,有效地拉动村级集体资金3.8亿元投入经营主体,整合农民的分散资金约2亿元、社会资金约34亿元进入到各类产业平台。共培育企业189家,合作社280家、家庭农场32家等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形成了以猕猴桃、刺梨、核桃、蓝莓等为主的特色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建成农业特色产业基地271.46万亩,形成了三变+高效农业园区,三变+高效生态农业园区,三变+农业观光园区产业集群。截止2015年底,六盘水市共计有12万名贫困人口通过农村“三变”改革摆脱贫困”,其中农村“三变”改革带动27万余名群众增收致富,通过与农民分享股权收益的方式人均新增收入就达到1200元,集体经济积累新增收入8856万元,村集体经济积累平均达到24万元左右,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消除村集体经济积累长期为零的问题。

2 机遇与挑战:农村“三变”改革的风险与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基本解决农民的“吃饱”问题,但却难以解决农民的“致富”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农业发展的特性,首先是我国的农业发展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造成土地资源的分割,农业分散式化经营,集体资源分散分布,资金的使用分散的矛盾。其次是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提示农业的生产率只能进行精耕细作。再次是在农业市场化改革之后,农村经济缺乏规模化,组织化的矛盾凸显,投入农业的金融,科技,人才支持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益,农业变成更为弱势产业。为激发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从改革的供给侧发力,围绕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布局,在农民的增收致富上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继全面深化改革之后,在供给侧围绕土地,资本,技术,劳动力,着力提升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对农业产业发展而言充满机遇与挑战。首先,农业发展的脆弱性的制约,农业产业的发展易受市场的支配,农特产品的生产需要符合市场的需求,选择什么样的产业发展往往是根据以往的农业产品的“性价比”来决定的,而市场的信息是变化莫测,瞬息万变,这无疑增大农业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其次,农业抗风险性的制约,农业发展也易遭受雨雪天气等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因素的侵袭,农业产业发展具有不可预见性。第三,农业改革的市场的违约风险性,农业进行农村“三变”改革之后,农民土地资源和集体资产并入到进入合作社或者公司,相对于合作社或公司而言,农民是弱势群体,如发生违约风险(农民如若退出合作社或公司),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第四,农业发展的法制滞后性,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如企业或合作社若改变土地的用途,改变土地的使用方式,以土地资源进行非农化建设(房地产开发)时,现行的政策缺乏必要奖惩制度。

3 经验与启示:农村“三变”改革的路径与推广

3.1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为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六盘水市围绕着土地,资本,技术,将农村资产股权化,土地股份化,资金股金化的农村市场化改革。其中地方政府必然要在这场改革中发挥主要的引领和主导作用,政府支持和鼓励资金,土地,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通过量化为股权的方式进入农村市场,引导经营主体进行规模化经营,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流转或者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多种方式发展规模经营,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从而形成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市场化经营模式,以采取抱团发展的方式使集体经济、农民、公司三者形成利益联结。通过市场化运作有效地解决个体独立经营的市场风险,然后按照分享股权的方式获得收益,能够高效整合资源,从而繁荣和壮大农村市场经济。从而形成了各类产业平台,以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园区,生态农业园区,农业观光产业园区为主的产业园区。

3.2 规范产权,厘定权属

农村“三变”改革的一个重要关键因素是明晰产权归属,确立和规范农村市场主体,产权交易,土地流转,厘定权属关系。六盘水市以产权改革为突破口,依照不动产登记条例进行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全市对所属的自然资源进行全面地核查,登记,评估,確定集体土地所有权,个人土地承包经营权,房屋所有权,宅基地的使用权,林权的确权登记。有1400万亩集体土地,70余万亩承包地,6.4万亩宅基地,546万亩林权,进行确权颁证登记工作。依照土地登记制度,鼓励和引导集体组织将土地资源流转,并核实和清理集体的资产,地方政府牵头组织建立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平台和制定产权流转管理办法及相应的实施细则。有效地明晰了产权的归属,详细地掌握农业的土地资源,为农村三变改革奠定基础。

3.3 引入资本,防控风险

资本进入农业能够加快农业的快速发展,激发农业的生产力,增强农业的抗风险能力。然而涉农信贷进入农村市场经营主体,需要创新投融资的体制机制,突破体制障碍,发挥资本服务“三农”的效益。六盘水市首创在全国开展“两权”抵押试点,解决农业发展长期投融资不足的问题。与此同时相应地开展农村合作社互助组织,将公司,农户,集体三者的利益链接在一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模式。同时还将农户和经营主体的信用纳入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推广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支持公司,集体,农户建立融资担保机构,有效地防范了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农业产业属于自然风险高危产业,易遭受冰雹雨雪等极端天气侵害,为减少经营主体,集体,农民的损失,积极引入保险机构防控风险,政府加大对农业保险补贴力度,扩大特色农产品保险的覆盖范围。

3.4 比较优势,共享收益

六盘水市地处乌蒙山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土地贫瘠,人均耕地少,贫困人口多,95%的土地属于山地,农业的转型升级只有因地制宜选择发展山地高效农业。全市按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改革要求从供给侧发力,在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上,围绕着市场需要什么就发展什么,什么产品赚钱就种什么,充分发挥农特产品的比较优势,有效地提升农特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在利益保障上,为降低农民的市场风险,保证农民的权益不受损,企业或合作社采取最低收购价定价方式,产业收益的股份分红,当期利益返还等多种方式确保农民的后顾之忧。针对特色农业挂果成熟周期长,见效慢等问题,地方政府引导鼓励农民在流转的土地上大力发展林下种(养)植,采取了以短养长的方式既保障当下农民的现时收益又兼顾农民预期的长远收益。

4 小结

从农业供给侧的土地、资本,技术、劳动力等来观察在农业领域的开展的农村“三变”改革,经验和意义具有启示和推广意义。首先是将农业打造成产业聚集,以农业产业园区为平台,整合农村土地资源,资金资源,人力资源形成规模效应,政府引导公司,集体,农户朝着同质化的方向发展,为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地方经验版本。其次是规范的产权制度,建立产权交易平台,有序的解决土地流转,流通,让农业的发展适应市场化改革的要求。三是引入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加快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发挥山地特色农业的“特”的优势,有效地增强产业的竞争力,有力地解决农民的增收,农业的增效,农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远坤; 农村“三变”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行政管理改革,2016年1月

[2]李再勇;“三变”:深化农村改革的哲学实践思考[N] 六盘水日报,2016年1月25日第011版

[3] 哈文丽; “三变”变出新天地—水城县农村资源改革探索[N]第三期 当代视线 2015年6月23日

作者简介

陆先洪(1988—),男,贵州六盘水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杨浩(1991—),男,四川西昌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