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农民创业选择及其过程机制研究

时间:2024-04-25

李正文 刘彩凤 王娟

摘 要:本文通过对以往相关研究成果的论述与分析,提出了农民创业选择路径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对云南地区的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农民根据自身所具有的资源进行职业选择,初次选择选项为农业劳动、外出务工以及自主创业;在初次选择为农业劳动的农民,会继续保持选择状态;选择为直接创业的农民,若创业失败,则农民会回到务农状态,并重新处于选择状态;若选择为外出务工,则结果为持续务工或创业,若选择创业,但创业失败,则会回到外出务工的层次并再处于选择状态;农民直接创业的成功率低于外出务工之后再创业的成功率。

关键词:农民;创业选择;外出务工

三农问题是关乎国家命运与根基的根本性问题,其中农民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换句话说,农民是决定国家命运前途的掌控者。但是,农民群体有其本身天然的属性,由于这些属性,农民可能在创业选择上及其过程中具有相当的复杂性。本文根据以往相关研究成果的论述与分析,进行研究并揭示农民群体与创业选择以及创业过程变化的机理机制,以便于更好的为农民群体创业选择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选择机制,并为以后的学者在此方面研究提供一个参考的理论框架与思考方向。

1 相关理论背景

1.1 农民

目前,关于农民的概念仍没有统一表述。国内外学者关于农民概念的界定多是从不同角度进行的,一类是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学科角度进行界定的;一类是从区域指向、职业指向、身份指向等群体本身活动范围进行界定的。除此之外,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新型农民概念,指出新型农民具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三个特征。新型农民概念是相对于传统农民概念而言的,但是,本质上还是农民范畴。国内学者张春莲认为新型农民是指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动机且以从事现代农业生产、农业经营或农业服务等生产为主的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农民[1]。《辞海》中将农民定义如下:农民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社会,主要是指集体农民[2]。而马克思主义认为,农民是农业生产者,并且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农民是生产者;二、农民从事的主要是农业。《经济学大辞典》认为农民是指个人或集体占有或部分占有生产资料、从事农业劳动为主的人。法国社会学家蒙德拉斯认为农民是相对于城市限定自身的,如果没有城市就没有农民[3]。国内学者高建民认为,农民是具有农业户口、在农村生产生活、与土地有着天然联系的社会劳动者[4]。从定义中,我们可以发现,农民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农业户口、农村生活、劳动对象是土地。

基于以上的分析与论述,本文认为新型农民与传统农民在本质上都是农民的范畴,新型农民相对于传统农民具有现代化的思维与一定的技能。根据本文的需要,本文将农民定义如下:是长期在农村居住、劳动对象是土地、与现代化社会联系并主动获取自身最大利益的群体。

2 研究假设

根据以上对农民的界定可以发现,农民是一个特殊群体,同时也是一个普通群体,他的特殊性表现在,区域指向和身份指向;他的普遍性表现在农民群体和其他群体一样,所采取的经济活动,也是一个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群体。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结果显示:农民的职业选择形成以农民、农民工、个体或合伙经营者及乡镇企业管理者等多层次的职业分化格局[5]。并且根据葛晓巍和林坚实证调查发现,农民的职业选择主要倾向为:农业劳动者、农民工、个体工商劳动者、农村非农职业、企业管理者[6]。从以上的农民职业选择中,则可将其归类为:农业劳动者、农民外出劳动者以及个体或合伙经营者三大职业。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以及职业声望对个人的职业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7]。我国经济30年高速增长带来的物质生活方面改善,使得农民外出动机中的新一代农民已经由经济型转到经济型和生活型并存或者生活型[8]。并且,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具备了一定的行业技术、管理经验等人力资本和外出务工期间积攒下了一定的物质资本,除此之外,在当今经济增速下滑、产能过剩、由08年经济危机导致的企业倒闭潮还未停止等等情况下,我国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正打算进行自主创业。然而,由于农民及农民工群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使得创业并不能总是以很高的几率成功,所以对农民及农民工创业失败的研究就显得相当重要。

根据以上的论述与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A1:在农民职业选择中,农民根据自身所具有的資源进行职业选择,初次选择余地为农业劳动、外出劳动以及自主创业。

A2:在初次选择为农业劳动的农民,会继续保持务农状态;选择为直接创业的农民,其结果为失败或成功,若为失败,则农民会回到务农状态,并重新选择;选择为外出务工的,则结果为持续务工或创业,若创业失败,则会回到外出务工的状态。

B1:农民直接创业的成功率低于外出务工之后再创业的成功率。

3 结论与分析

本文通过理论模型构建和实证研究,得出了农民群体的创业选择过程及机制机理:在农民职业选择中,农民根据自身所具有的资源进行职业选择,初次选择余地为农业劳动、外出劳动以及自主创业;在初次选择为农业劳动的农民,会继续保持选择状态;选择为直接创业的农民,其结果为失败或成功,若为失败,则农民会回到务农状态,并重新处于选择状态;选择为外出务工的,则结果为持续务工或创业,若选择创业及创业失败,则会回到外出务工的层次并处于选择状态;农民直接创业的成功率低于外出务工之后再创业的成功率。

在国家创新创业和精准扶贫的大战略环境下,对农民创业选择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农民创业选择机制机理研究得出的实证性结论,具有以下价值和意义:一,对农民群体进行职业选择有了可靠地参考,比如,若想高成功率创业,则要具有一定的相关经验、资金及技能,通过外出务工途径获得以上资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二、对政府制定农民帮扶政策具有基础性的参考价值,比如,可以对农民进行创业教育培训、资金支持、技术培训等;得出的模型结构对在此领域研究的学者具有可借鉴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春莲.新型农民理论的国内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8(29).

[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出版社,1979.第854页.

[3].蒙德拉斯[法],李培林译.农民的终结[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8.

[4].高建民,中国农民概念及其分层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5].葛晓巍.市场化进程中农民职业分化及市民化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07(4).

[6].葛晓巍,林坚.我国青年农民的非农职业选择[J].青年研究,2006(10),19-24.

[7].张发恒.职业的选择及其模型-一种社会学的解释[D].安徽,安徽大学,2007(5).

[8].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社会学研究,2001(3),63-76.

作者简介

李正文(1992-),男,汉族,河南省周口市,现就读于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15级企业管理专业。

刘彩凤(1992-),女,汉族,广东省韶关市,现就读于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15级技术及经济管理专业。

王娟(1987-),女,汉族,山东省莒南县,现就读于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15级会计硕士专业。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