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贺汉魂 张灿
摘 要:乡村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教师是整个乡村教育的灵魂人物,承担着整个乡村教育的责任。“最美乡村教师”是我国千千万万乡村教师的杰出代表人物,他们心怀大爱、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扎根农村、坚忍不拔的坚守精神,以身立教、立德树人的敬业精神,永不放弃、迎难而上的乐观精神影响并改变了许许多多乡村孩子的命运,也感动着整个社会。“最美乡村教师”对于师范生将“中国梦”与“我的梦”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最美乡村教师;人格魅力;师范生
本文系湖南省思想政治教育课题:《“中国梦”语境下大学生人生发展观教育有效性研究,批准号:,15C38)的中期成果。
1 我国乡村教育的基本现状与“最美乡村教师”的群体特征
实现“中国梦”,教育发展是关键,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乡村教育的发展尤为重要。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近些年来,乡村教育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以及社会的关注,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其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学校办学条件差。1993年我国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时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在20世纪末占GDP的比例应该达到4%,近年国家对乡村教育经费投入虽有所提高,但远未达到4%的目标。相反,在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高校持续扩招的发展背景下在国家教育政策的改变和号召下,尤其是高校扩招后,各地的高中教育蓬勃发展,许多地方政府高度重视高中教育,把更多的教育经费投入到高中的新建和扩建中,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乡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乡村教育经费因此更加吃紧。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许多偏远乡村地区,许多中小学学校的教学楼都是危房,教学楼是危房的问题都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在其他教学条件及硬件设备改善的进程就更慢了。
其二,乡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现阶段,我国乡村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乡村教师的整体知识文化水平不高。当前我国乡村教师受过专门高等教育的鲜少,大多数教师是由原来的民办教师转过来的,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比较落后,不太跟得上时代进步的潮流;二是乡村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队伍数量少。随着不少年龄增大,许多乡村教师已经到了退休的岁数,再加乡村经济落后,教学条件差,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不好,许多年轻的教师不愿意到偏远的乡村来教学,即使来了也无法长期留下。这些造成乡村教师队伍数量减少,教师队伍不稳定。
其三,偏远乡村重视教育的意识不强,儿童辍学风气严重。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个别偏远的乡村贫困生的失学率高达30.4%,辍学的学生大多都是90后。这些失学的人当中有一部分人初中还没毕业就外出打工,剩下的一部分人就留在家中帮忙干农活来减轻家中的负担。在中国西部很多地区才刚刚解决温饱问题,农村经济收入低的农户比比皆是,许多父母都外出打工,家中留下爷爷奶奶照看孩子,很多孩子成为留守儿童。
三是以身传教,立德树人的敬业精神。乡村教师是带给孩子们知识和人生希望的人,正是乡村教师的坚持和辛苦付出点燃了乡村儿童的梦想和希望,使他们的未来和人生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最美乡村教师”,美在敬业,美在对自己的学生和教育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他们以身传教,用他们高尚的师德感染着自己的学生,为自己的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贵州省遵义市的余光德老师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马背上的老师”,20多年来,他长期生活在金鼎山上的原始森林深处,在大山深处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为了方便孩子们上学,他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靠自己的双手和一把柴刀为孩子们砍出了一条路;没有书,他用一匹白马驼回孩子们的书。20多年来他一直做这些密林深处孩子的引路人,用自己的高度敬業和不辞艰辛的劳动托起了孩子们的希望,他以身传教,立德树人的敬业精神感染着自己的学生,也让这个大山深处的教学点后继有人。
2 “最美乡村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师范生的启示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2]“最美乡村教师”对即将走上三尺讲台的当代师范生将“中国梦”与“我的梦”相结合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最美乡村教师”的人格魅力有助于强化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坚定从业信念。“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也就是对于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是指师范生对于教师职业的性质、工作特点、社会地位等的认识,提升师范生对于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是帮助他们树立职业理想的前提”[3]。现代师范生大多都是90后,经历了新旧两个世纪的交替。现代中国,由于社会价值多元化的发展和市场经济负面的增强,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道德规范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许多师范生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感并不强,认识理解并不清晰深刻,很容易被一些负面的事件所影响,甚至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感产生怀疑。 “最美乡村教师”伟大的人格魅力感动并影响着现代师范生,容易使他们对人民教师这一职业的崇高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自觉形成为祖国发展奉献青春和热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坚定从教的决心和信心,树立坚定的从业理想。
“最美乡村教师”的人格魅力激励着师范生自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立德树人。教师职业道德是师范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师范生成为一名教师极其重要的修养,即师德修养。韩愈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古至今,教师的第一要务和责任就是教导学生做人的道理,其次才是传递知识。没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就不能称其为称职的教师,甚至可以说根本就没有资格进入教师的行列。“最美乡村教师”的伟大人格魅力正是其高尚的师德修养的体现。师范生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在预备阶段就应该努力加强自身的教师职业道德,促进师德素养的提高。
“最美乡村教师”人格魅力激发师范生实行自我教育,做到思想与行为相统一。师范生绝大部分都是成年人,他们具有了较强的道德意识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而且可以对自己的道德水平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师范生在平常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应“在普遍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我教育的内化作用,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内在的道德信念,并将所学到的知识主动运用到教育实践中”,[4]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
参考文献:
[1]黄燕.中国教师缺什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8.
[2]乌申斯基语,转引自管宏斌.教师人格魅力:德育的无形资源[J].教育理论探索.2006.05.
[3]赵月娥.新时期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对策研究[J].湘潮(下半月),2011年第06期.
[4]贺春湘.当前师范生师德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06.
[5]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86.
作者简介
贺汉魂(1969-),男,湖南衡南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后),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访问学者,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二层次)培养对象。
张灿(1994—)女,湖南湘乡人,湖南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本科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