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地域文化、经济差异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影响

时间:2024-04-25

封益超 张桥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大量高校学生在地域文化、经济条件等各个方面均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极有可能导致高校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以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15级全体学生为例,通过线上和线下的问卷调查以及个体访谈案例分析,并给予建议。

关键词:地域文化;经济差异;高校学生;心理健康

鉴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同地域的文化风俗习惯不同,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各区域又具有自己区域文化特色等问题。故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在地域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具有显著差异的同学进行心理健康调查,旨在分析在地域文化、经济等差异与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且促进分析地域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探讨影响因素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1 调查方法及对象

本调查通过线上线下开展调查问卷以及个体访谈。调查对象为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2015级全体学生。先通过线上测评来调查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而后对线上调查中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开展线下调查问卷。从学生的自身环境、经济条件、人际交往、学业状况等各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最终统计分析数据,得到调查结果。

2 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调查分析

经过心理软件系统测评后,交通运输学院2015级参与测评的453名学生中有67人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占全体调查对象的14.79%。现对这67名同学发放调查问卷,回收问卷67份。在被调查的对象中有25位是本地学生,42位外地学生,其中有6名少数民族学生。最后汇总分析问卷结果,作者发现这些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多数认为来自不同区域的同学的行为习惯有很大差异。在调查的67名同学中,有49名同学存在这样的观点,其中本地学生23名,外地学生26名,且有12名同学表示不能理解和接受这种差异;

2、不同区域的学生在理解和接受其他区域的文化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在调查的25名本地学生中有9名表示不能理解这种地域文化差异,而42名外地学生中有23名表示不能理解这种地域文化差异,其中有8名更是表示不能接受;

3、绝大多数学生都有想通过大学改变自己的想法,但大多数对大学生活没有明确的规划目标。在调查的67名同学中有64名同学想通过大学改变自己,但其中有39名同学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以及目标,其中34名同学来自条件一般及以上的家庭。剩下的25名有规划目标的同学里,有18名来自经济条件差的家庭;

4、来自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通常在人际关系上处理的不太好。在调查的67名同学里,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有24人,其中有18名同学的人际关系均显示一般或者糟糕的状态。

(二)个体案例分析

为了进一步验证调查的准确性,深入了解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故对心理活动表现异常学生进行个体心理访谈。以交通运输学院董同学为代表作为个体访谈对象。该同学来自宁夏,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学业状况较好,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一个比较理想的目标规划—考研。但他经常感觉到孤单、失落和抑郁,学习压力大,长期认为自己学习时间紧张,学习困难、无效率。经过与他不断的深入聊天谈心,最终了解到:对他而言,前往大学的求学经历,离家距离之远、时间之长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

3 总结分析

通过对调查数据及个体访谈的分析,作者发现:从整体情况看,能进入高等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乐观健康的心理,但由于地域文化、经济差异等环境因素带来的彼此不一致而导致的消极心理,会使部分大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而这些影响主要产生因素如下:

1、地域文化差异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由于高校具有多元区域文化集合的特点,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从小生活的环境各不相同。而在不同的文化、社会习俗风气里成长的生源容易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人际交往方式等各方面表现不同[1]。譬如:以地区划分,以重庆为代表的西南地区的女孩子性格泼辣,江浙一带的女孩则子温柔细腻;以南北方划分,南方人精明机捷,北方人朴实豪迈,当北方学生和南方学生在一起,南方的学生会认为北方的学生太粗心,北方的学生会认为南方的学生不豪爽等等。外地大学生习惯于从自己地域的文化模式出发去思考,用自己地域的价值行为观去衡量本地大学生或其他地域的大学生,从而在为人处世、人际交往上加深对其他地域文化的偏见[1]。有调查显示:50% 的大学生反映大学的人际关系淡漠;10.7%的学生经常想家和昔日的朋友[2]。

2、经济条件差异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

基于环境和物质基础的不同或者家庭因素而带来的贫富差距,是高校学生又一个明显差异体现。并且大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会比中学时代更能反映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目标、价值观、处事方式、社会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1]。通过调查数据显示,来自经济较发达地区或者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虽然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表现不错,但其中大部分会不太注重学习,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以及规划,心理承受能力也通常不够坚韧,遇见较大的困难时容易逃避、不敢面对。相反,大部分来自欠发达地区或者家庭经济贫寒的学生,大多数重视自己的学业,做事认真专注,对未来具有明确的目标以及规划,想通过大学来改变自己的人生[3]。

4 建议及对策

在上述影响分析中,都是一些客观实际的外界环境因素影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想要解决这些因素带来的心理影响,通过外界的帮助措施,能在客观层面进行引导,最有效的办法是高校学生能够主动打开内心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目标,学会调节自身情绪,拥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懂得以正确的方式去解决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

1、理性对待地域文化、经济差异所带来的影响。大学生应该正视地域文化、风俗习惯、经济等差异所带来的影响。学会包容与换位思考,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

2、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用健康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理性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的内涵,学会适应环境,并能取长补短,突破自身局限,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心理素质;

3、正确对待大学生活。大学校园是一个多元区域文化生活的集合。当我们进入高校时,就注定了与中学时代单调、简单、乏味的文化生活不同。大学生应该建立一个清晰的大学生活目标以及规划,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主动参与班级集体活动、学校社团活动,懂得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不要沉迷于在寝室玩网络游戏[4];

4、学会处理好周围的人际关系。能够一起从高考线上脱颖而出是一种缘分;能够进入同一所学校,亦也是一种缘分;最终能够彼此相识,更是一种缘分。面对身边的同学、朋友,应该学会待人真诚,对人和蔼,团结友善;

参考文献

[1] 杜波,倪娜,李博飞.地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影响[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1(26)

[2] 潘丽莎,李胤.大学新生心理困惑的原因分析与消除[J].劳动保障世界,2010(2)

[3] 石婷,范利,貧困大学生生活压力与心理健康硇调查研夯[J].科技信息, 2008(27)

[4] 邓慧娟(2010) 大学生心理压力、应付方式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

作者简介

封益超(1995-),男,汉族,重庆市璧山区,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本科在读。

通讯作者

张桥(1987—),男,汉族,四川,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研究生,重庆交通大学助教,思想政治教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