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公安院校教育中应用型人才内涵的分析

时间:2024-04-25

张醒

摘 要:目前公安院校加大实务训练等实践性课程的开设,淡化或减少人文理论性课程开设。本文认为社会犯罪多样化,使得公安院校这一培养方案始终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应用型人才应该强调一种为人为事的态度以及较强的学习能力,而在这种能力的培养上,人文理论类学科的训练较之实务实训类课程更加有效。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本文是2016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1 前言

当今社会,犯罪越来越多样化,这就要求人才的培养要务实,能够为一线提供有用的应用型人才。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相应的教学计划。在具体实践中,也就是淡化或减少理论性课程,纯历史、人文、哲学类等课程大幅消减;加大实务实训课程的设置,通过各种措施,强化实践教学,着重于学生实用性技能训练。但是,高等院校并非是对实务技能的训练。一门实务课程即使开设一个学期,也可能没有在一线部门培训一个月更有效。更为重要的是,当此门实务课程在学校逐渐成熟时,这种技能可能已经不再应用了,这无形造成了教育资源巨大浪费。

实际上,高等院校实务课程的缓慢与经济社会中知识与技能更替矛盾是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所面临的一个主要矛盾。这种矛盾根源在于将应用型人才培养内涵理解为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实用性应用技能的训练。在这种认识下,将无可避免的造成教育资源浪费与无效配置。显然,弄明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所在。

2 应用型人才培养内涵的理论

(一)教育转型的背景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的出现与现代社会大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其出现的背景在于知识社会的兴起。在知识社会兴起之前,高等教育是一种精英教育,这些精英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引领者。知识主要产生于精英式的教育过程中。当知识社会兴起之后,知识产生于社会实践。高等教育不再是社会发展的引领者和社会知识的唯一创造者,高等教育的人才将转变为社会知识的参与者和服务者以及社会知识的应用者、协同者。在这一大背景下,高等公安教育的职能教育将产生深刻的变化,将主要服务于社会为主,这一转变正是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二)公安应用人才应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在经济社会中犯罪增长迅速,同时更加多样化,远远超过了公安院校所能开的专业数量。即一线所需的专业技能种类数始终多余院校所设置的专业技能数量,且出现了交叉应用现象,这导致了公安一线部门对专业技能的需求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结构上已经查过了院校的供给能力。

相当数量的专业技能或知识是在实践工作中逐渐培养与产生的.这意味着,学生走出校园并非学习过程的结束,它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阶段的结束.要想适应公安一线的工作,还需要在工作实践中训练与学习。因此,实用型人才首要的要求是浒墅关具备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能够在毕业后适应专业技能需求,积极参与公安工作中去。

(三)公安应用型人才应强调的是一种做事态度

对于公安一线来讲,与人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此时,严谨负责、诚实守信的人,更容易取得信任,与人沟通顺畅,工作效率会得到提高。另外,对于个体而言,一个认真可靠的人,也容易得到上司的信任,从而拓宽自己的成长空间。

(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机制:人文精神的培养

如果将应用型人才的内涵理解为为人为事的品质、为学能力的话,那么这种品质与能力的培养应该培养学生的心性入。人文精神的涵养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现实中,当一个人的阅历越丰富的时候,人就会越平和,因其见识广,以至于一般事情不会引起多大触动。同样道理,当一个人有了深厚人文理论修养,就会变得谦虚谨慎,当人文精神灌输于一个内心世界,将会对一个人的行为产生极大影响,这种影响将是造就一个应用型人才所不可或缺的性格特征。

从务实的角度来看。必要的人文知识,也是应用型人才不可或缺的知识构成。

从教学的现实来看,学校的优势也在于理论学科上,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完善,不仅仅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体会到一个学科体系是如何构成的,掌握一门学问所必经的环节有哪些,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学生自学能力。相反,实务训练类等技能课程并不是学校所长,这些课程往往是为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开设的,较為仓促,没有一个完备的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导致填鸭式、死记硬背式的教学弊端,课程分散于割裂难以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人文理论类学科不仅仅能训练学生的为人为事的品质,同时也较实务实训课程更能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

3 结论

第一,应用型人才的内涵是指具有一种严谨踏实、认真负责的做事态度以及较强的学习能力。一个认真负责人更容易被人接受,艺人沟通更加通畅。另一方面,犯罪越来越多样化,越智能化,高等院校所设置的专业数量有限,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二,调查研究发现,实务实训课程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大学生对此类课程的价值判断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降低。

第三,无论从管理者的角度,还是高等院校的学生选择行为来看,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应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品质与心性的锤炼,而不是操作技能的训练。在这方面,一些人文课程较之实务实训课程更加有效。

综上所述,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应该强调的是一种为人为事的态度,以及一种较强的自我学习管理呢。首先这种品质与能力并不是通过大量的实务实训课程所能获得的,这种能力的获得需要借助人文科学潜移默化的影响,需要从学生内心涵养上下功夫。其次,关于学生自学能力的训练,应采取的思路是,学生在完成一个项目、一件事情甚至是一门课程,具体学到什么样的知识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这个学习过程,重要的不在于学习结果,而在于学习过程,训练学生为人为事的品质以及自学能力。

当前各高校强调实务实训类实践课程的培养方案,一方面并没有发挥院校的优势,另一方面对于应用型人才效果并不明显,会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

参考文献

[1]《高等教育中应用型人才内涵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刘宪 刘伟光 2013年

[2]《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探索》金国华 漓江出版社 2013年

[3]《为什么需要人文素养》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