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社论中看新中国时期国家形象建构

时间:2024-04-25

曹小敏

摘 要:在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2)这特殊的三年中,国家百废待兴,此时需要一种声音来宣传新中国强大起来的决心,鼓舞党和人民建设国家的信心,而人民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它的社论代表了中国媒体评论的最高水准。在这三年中,社论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环境方面做出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建构了一个新型国家形象。本文抽取三年中200篇《人民日报》社论,运用定量定性的研究方法,对社论的题材,内容,言语,版面做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总结社论对国家形象建构的具体影响和作用,对现代党媒社评具有一定的探讨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人民日报》社论;新中国初期;国家形象;建构

1 社论题材

本文从随机抽取的200篇人民日报社论中,把题材分为政治(70篇)、经济(56篇)、文化(28篇)、军事(42篇)、环境(4篇)五个方面。经分析,不同题材的社论总数几乎是逐年递增的,到1952年达到了巅峰。这是因为建国初期到1952年间,国内的政局,经济和文化事业都得到了发展,党和政府需要及时的发声引导国内舆论,表明中国共产党是能够带领群众把新中国建设的越来越美好,所以社论发的总数也是根据需要逐年递增的。

另外,不同题材所占比例差别也比较大,这也从中可以看出人民日报是党的机关报的性质,着重于中国内外的政治报道。而由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当时新中国对内面临着要恢复国民经济,稳定国内政局的现状,对外要积极与他国建立外交关系,参与抗美援朝战争等,所以人民日报社论在经济和军事这两个方面评论的也发刊比较多。

2 社论内容

(一)政治

抽取的200篇1949~1952期间的政治内容主要分为外交以及国内政局和党内工作这两部分。外交部分比较有代表性的社评是《美国的谎言和亚洲的真理》、《感谢苏联,学习苏联》、《警惕美国的阴谋》以及《中蒙两国友好关系的新发展》等。当时中国在苏联的帮助下,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就出来恶意抹黑中国。代表中国最权威的声音《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竭尽全力维护新中国名誉和利益,揭露美国的阴谋,并且发表社评感谢苏联,树立一个知恩图报和积极向上的邻国形象。

关于国内政治和党内工作比较著名社论:《大胆放手提拔干部》、《加强民族区域自治的工作》和《争取反贪污、反盗窃斗争的彻底胜利》等。当时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还残留着反党毒瘤,中国既要积极的加强党的建设,稳定国内政治局面,又要清理残留势力,巩固新建起来的政权。《人民日报》发表多篇社论向群众宣传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向人民传达了正确舆论导向,有助于人民脑海中意识形态构建。

(二)经济

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是恢复国民经济,只有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家才会发展。《把专门技术人才放到经济建设最需要的岗位上去》、《团结全国工商业,争取国家经济的更加繁荣》和《必须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等。这些社论从题目就可以看出当时中国主要任务是恢复经济生产,集中精力把经济弄上去。

社论还会及时通报新中国取得经济发展的喜讯并分析发展的原因,一般都会分析是党的英明领导和群众的努力下的结果,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让群众听了更加能够一鼓作气的去搞生产。社论建构了新中国注重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拉近群众的国家形象。

(三)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内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在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中有着重大战略意义。

在抽取的200篇文化社论中,文化占了14%,这文化中也包括了教育事业。在《普遍推广速成识字法》中明确了文化的重要性;在《稳定和发展小学教育,培养百万人民教师》表明了教育对国民文化提高程度的意义;在《正确的对待祖国的戏曲遗产》和《为保护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斗争》中提倡要学习中国优秀的文化,要保护文化传统,提升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人民日报》关于文化的社评方面对当时中国文化事业建设做出了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建构了一个重视文化事业发展的国家形象,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四)军事

1949到1952年这是三年中,中国最多的军事方面报道就是关于抗美援朝。抗美援朝是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人民日报》在站国家立场上发表很多社论来评论当时战事和爱好和平、誓死捍卫国家领土的大国形象。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把抗美援朝事业推进到新的阶段》、《美国坚持干涉朝鲜内政的真正原因》等。

总结一下《人民日报》关于军事的社论可以看出:抗美援朝战争沉重打击了美国称霸全球的嚣张气焰、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经济建设赢得了较长时期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五)环境

环境方面的社论比较少,随机抽取的总共就4篇,分别是:《重视森林,保护森林》、《坚决防止和扑灭森林火灾》、《全国各地要紧急预防旱灾的袭击》和《开展环境交流工作》,但是每篇依然会站在党和政府的角度提倡爱护环境,立场观点都非常的鲜明,建构了一个爱护环境,为了人民生活的更加美好的国家形象。

3 社论的表达方式和语言

(一)表达方式

尽管社论的都是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来阐述思想的,但是在议论中又分为立论文驳论文两类论证某一论点真,叫做立论文,即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表明作者观点;论证某一论点假,叫做驳论文,来阐明道理或者批驳别人的错误意见,指出其谬误。

本文抽样统计的200篇社论中,70%都是立论文,都是很清晰的论证观点,突出社论代表的立场。

另外有30%是驳论文其中驳论文,社论都是先提出对方错误的言论,然后提出自己的论点、论据、论证,批判对方观点的错误,说服性很强。

(二)语言

社论语言讲究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性,表达也很准确、中肯、鲜明。统计了一下其中出现的高频词汇,名词基本上都是“中国共产党”、“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党和政府”、“党和人民”、“群众”,“思想”等;动词频率高的有:“生产”、“提高”、“发展”、“学习”、“加强”、“推广”、“争取”、“组织”、“完成”、“建设”,“实现”等;副词有:“必须”、“坚决”、“很”、“更加”,“处处”等。

通过对社论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的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三年的社论对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方面都有一种全新形象建构的作用,引导新中国发展的越来越好。

4 社论的版面设置

版面是各类稿件在报纸上编排布局的整体产物,是读者第一接触到的对象。人民日报在1949~1952这三年,版面数量基本不确定,抽取的报纸中,最少的时候出了4版,最多的时候出了10版,平常基本稳定在4~10版之间,但是社论的版面位置始终都在第一版的左中间位置,文字排版都是从右到左的竖文,且“社论”这两个字配上了框架和喜庆的红色蝴蝶结。从版面位置和这些形式中也可以看出社论对于人民日报和党的重要性,对建构国家形象起到了重要性是不可低估的。

5 总结

《人民日报》社论代表中国最高评论水准,作为新闻的一种特殊类别,对于我新国形象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1949~1952年这三年中,社论一方面向国外民众介绍新中国,使他们了解中新国真实国情,了解新中国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也向世界说明中国,回答中国自身发展的问题,证明中国崛起的实力;另一方面则对内弘扬民族精神,宣传新中国策略和面貌,积极引导正确的舆论,鼓励群众,树立有潜力的党和政府的形象,成為联系国家、政府、民族、文化群体之间的纽带,对于今天党媒的社论写作仍然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辰韬.中国国家形象建构中的媒体传播评价[J].青年记者,2014(06)

[2]村田忠禧.从《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J].中共党史研究.2002(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