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饥饿

时间:2024-04-23

我对冯小刚很追捧,但却一直不敢看他的《一九四二》。原因在于,我对饥饿有一种天生的恐惧感。

追溯一下,可能首先缘于小时候父母讲述的一段故事。在他们小的时候,赶上了新中国成立后最大的一场饥荒,连树皮都被吃光了。村里有一个流浪汉,很多天没有吃到东西。一天,他看到有人给土地爷上供,摆了一大盆馒头,等上供的人走后,他三下五除二全给吃了。他不知道,那些馒头不是白面做的——那时候连人都吃不上白面馒头,而是用玉米核(玉米去粒后的棒子)和豆饼(榨油后剩下的豆子残渣)捣碎了做的。那些东西的特点是,吃进去容易拉出来难,而且见水就会数倍膨胀。这个流浪汉太饿了,所以吃得太多了,一喝水,被撑死了。

这个故事对我幼小心灵的打击是:在此之前我只知道人会被饿死,却无法想象会被撑死——那种滋味简直太恐怖了。

后来,我看到了一本连环画,名叫《七把叉》,是巴西著名讽刺小说家奥里热内斯·莱萨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书里的那个苦孩子因为特别能吃而名震邻里,结果被富人们拉去做活广告。在一场供富人们娱乐的吃饭比赛中,他坚持到了最后。在欢呼声中,他刚站起身,就被撑死了。

这本书我只看了一遍,再也不敢看,但却记得非常清楚。

大约20年前,我在大学学习新闻的时候,参观了一个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展,看到了那张震撼了我整个职业生涯的照片:一个苏丹女孩跪倒在地,快要饿死了。一只秃鹫站在女孩的后面,等待着她的死亡,等待着猎食她的尸体。

由南非“自由记者”凯文·卡特拍摄的这幅《饥饿的苏丹》,于1993年3月26日在美国《纽约时报》首家刊登,很快传遍世界。由于震撼太强烈,以至于很多人质疑和抨击摄影者没有放下相机去救助女童,尽管事实并非如此无情。

据目睹卡特拍摄这张照片的摄影师西尔瓦介绍,拍完照片后,卡特赶走了秃鹫,注视着小女孩继续蹒跚而行。然后坐在树下,点起一支烟,念着上帝的名字,放声恸哭,不停嘟囔着想要拥抱他的女儿。普利策新闻奖的评委们也公开声明了对摄影师的信任——如果女孩需要帮助的话,摄影师一定会施以援手。

然而,人们似乎更愿意以抨击谩骂的方式发泄自己从这张照片上得到的愤懑,“踩着女孩的尸体获得了普利策奖”,这样的评论摧毁着凯文·卡特的内心。1994年7月27日夜,就在普利策颁奖仪式结束3个月后,警察在约翰内斯堡发现凯文·卡特用一氧化碳自杀身亡。

他在遗言中说:“真的,真的对不起大家,生活的痛苦远远超过了欢乐的程度。”

尽管关于他的死有很多种原因分析,但《饥饿的苏丹》一定是他的致命创伤。

20年前的那一天,我在这张照片前驻足了很长时间。直到走出了展览馆,我的眼神都是木讷的。同行的朋友问我怎么了,我说:我从秃鹫的眼睛里看到了冷酷的欲望。那个朋友很惊诧,竟然又买了一张票重新进馆。等他出来后,眼神同样木讷,说:我还看到了人类的渺小。

从那天起,我经常会梦到一个场景:夜色里,凯文开着他的红色长车,来到河边,用银色胶带把一截花园里用的软管固定在排气管上,从车窗送进车内。然后,他启动了车子,打开身旁的随身听,用一只袋子枕在脑袋下面。那天,他穿着没洗的牛仔裤和T恤衫。

挨饿的人死了,拍摄挨饿的人也死了,一切都因为饥饿。吃饱肚子这件事,本就比天大。

当下,温饱似乎已经不叫事儿。但是,当“粮食危机”这四个字映入眼帘的时候,我们还是感到了震撼。

于是,我们开始刨根问底。

于是,我们发现,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发生的那些问题,正越来越影响到我们手中的饭碗。

于是,我们发现,这片土地上正在更新着一批新人,他们的努力和创意,很可能会改变我们明天的饭碗。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海子20多年前的这句诗,正在当下成为一种社会现实。

我们曾经饿过,所以惧怕饥饿,所以绝不能再有饥饿。

就在我们刨根问底的这个初夏时分,我们迎来了第24个“全国土地日”。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