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析乡镇文化站三十年运行轨迹看今日文化繁荣

时间:2024-04-25

姜曦

摘 要:乡镇文化站是我国农村乡镇政府设置的文化事业机构,五十年代试办,六十年代再办,“六五”计划提出乡乡建文化站的目标,1985年重庆地区乡乡建起文化站。乡镇文化站是我国农村最基层的文化事业机构,是县、乡镇、村、文化经营户四级文化网建设的中枢。在这30年里对文化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其作用,是推动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一种重要力量。

关键词:乡镇文化;体育工作

1985年刚成立的文化站,只是一张牌子(文化站),一间屋子(办公室),一条汉子(文化专干),没有活动阵地,没有活动经费,文化专干工资也是差额拨款,最初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只是靠单位集资,文化站无文化产业。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化站开始搞“以文补文”活动,它能弥补文化经费之不足,在此,以文补文活动开展好的地方,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是成正比的,良好的社会效益又为扩大文化艺术再生产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现实可能性,正确地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是以文补文活动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群众文化工作在以文补文中求生存,求发展,以文补文成为了文化事业的振兴,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实力支柱。

党的“十五”大提出:“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精神指导下,90年代,在以文补文的支撑下,文化站在阵地活动方面:办有街头科普专栏,黑板报,群众书法、美术、摄影作品专栏,报刊阅览室等;在辅导活动方面,因缺少阵地,以“借鸡下蛋”的方式,请有专业水准的老师举办文学、美术、曲艺、音乐、舞蹈、少儿书法、摄影等基础知识的创作学习班,为社会培养了人才,为文化战线培养了骨干,这些活动的开展,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节日活动方面;一是举办静态的如成果、书法、摄影等各种大型展览,二是举办大型歌咏比赛、群众文艺调演等;三是搜集整理民族民间文学艺术遗产,通过调查、挖掘、抢救等做了大量工作。

进入2000年以来,在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文化,建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精神指引下,拆乡并镇,文化广播合并后,文化服务中心成为了经济实体,通过资源整合,人员、经费都得到了落实,沿着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文化站渐渐被社会重视起来,文化专干也由原来的聘用制转为了固定制干部。政府对群众文化方面经费投入大大增加,文化设施、设备齐全,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活动水平大提高,群众文化素质也不断提高,并一步一步向专业水准迈进。

现在,各街镇都成了文化服务中心,文化繁荣景象处处可见,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推进地区文广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按照求真务实,团结奋进,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开展工作。各街镇文化服务中心工作重点:一是加强建立了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各村(社区)充实和完善了文化活动室,建立了电子阅览室。各村的农家书屋也在断壮大。二是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各节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就重庆市长寿区凤城街道2014年就举办大型主题活动20场,全年开展大中小型活动30余场次,为群众送电影130场次,惠及群众1.5万余人。不断丰富了群众的文体生活,提高了群众的文化意识,引导群众树立了积极的、健康向上的生活观。文化市场经营户不断增加,丰富了地区文化生活,三是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积极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

在体育工作方面,一是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学习、宣传、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努力使《条例》做到家喻户晓,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和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法律意识。利用元旦、春节等时间节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全名健身活动,广场舞、院坝舞各项健身活动更加贴近市民,将“体育生活化”逐步从理念转化成区域群体工作具体的、特色的有效举措。二是精心组织、策划、安排和协调组织健身舞大赛。三是强化社区、村体育设施服务功能,加快建设步伐,不断改善市民健身的设施环境。2014年,凤城街道争取了文化体育广场建设资金补助20万,健身器材15件套。争取社区5套全民健身路劲和新建了标准性的“农体”工程的蓝球场一块,乒乓球场2块,深受群众欢迎。

在广播及有线电视网络工作中,增大投入搞好有线电视网络建设,保证用户收视质量,及时维护线路故障,保障用户的收视质量,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现在各街镇文化服务中心工作已成为深入群众、以惠民、利民为主要内容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文化辐射和文化引领的作用,看今日群众文化繁荣,群文工作者肩上的使命任重而道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