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政治学的实证主义研究模式

时间:2024-04-25

赵离军?张海洋

摘 要:政治学研究中的实证模式,实际上是近代实证主义哲学思潮在政治学领域中的反映。它试图将近代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移植到对政治现象之间的研究中来,从而建立起所谓科学的政治学。实证主义研究指向模式是把在自然科学研究中通用的逻辑与原则,移植到政治学研究领域中来所形成的特定的研究目的、对象、方式的总和。政治学的实证主义研究模式对建构理论时选择的理论表述方式和推理方式有自己的一套见解。

关键词:政治学;实证主义研究;鉴别标准

1 政治生活中的政治学

人类的政治生活是在人们的主观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们的主观意志而存在的,在客观外在的政治生活中必定存在的普遍法则,人们研究政治生活就是要发现和寻找这种法则。虽然政治生活天天在变化,会出现许多复杂的政治现象、事件和过程,人类无法知道变化着的政治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但人是地球上具有最大求之能力的生物,人类有责任,也有能力尽量地发现和记录政治生活的法则。要得到关于社会政治现象的真实知识,必须将政治研究置于科学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从可观察的事实和经验出发,形成并证实概念和涵盖性定律,发展系统的理论,最后做出解释和预测。只有这样,政治学才能称得上是科学的。

政治生活说到底是人的生活。人的行为与政治生活的关系在政治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虽然每个政治人都有自己不同于别人的利益追求,但是,实证主义研究模式强调政治人的行为是服从于政治生活内在的因果法则的。虽然人的本性是自利的,并且是理性的。但在政治生活中,人的行为不可能是随心所欲的,它总是受到客观因果法则的支配和控制。但这也不是说,人只是在因果法则支配下以机械方式行动的机器人、傀儡。政治生活的因果法则只是一种有较大概率的因果关系。它只适用于大多数人、大多数情况,它能较为精确地预测在大的群体中政治生活变化的趋势[1]。但是,因果法则无法预测每一情境中特定个体的特定行动。因此,承认在政治生活中人们的行动受规则支配,并不否认人行动的某种特殊性和自由程度。

2 政治学的实证主义研究模式

每一个政治学研究者要从事实际的科学研究,无论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他总是要遵循一套认识论和知识论的立场,并且总要基于一定的立场,选择与其相适应的功能指向和目标方向。同样,作为政治学的研究者,他们所从事的科学研究活动总是建立在一定的认识论和知识论的基础之上,不同的研究者总是坚持这种或那种认识论立场,也总是维护着某种知识论的假设。正因为所持的认识论和知识论立场和假设不一样,他们在做具体研究时,确定的研究目的、功能指向是不一样的。这种研究指向模式的差异,也会影响他们选择和确定研究的策略取向和理论建构的框架范式。

从历史渊源上来看,实证一词必然地与孔德所创立的一种社会学研究方法,即实证主义联系在起。孔德认为,所谓实证精神就是按照实证词义的要求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作审慎填密的考察,以实证的、真实的事实为依据,找出其发展规律。孔德极力倡导对 自然界和社会现象进行实证研究,并将实证主义与那些对世界本源的抽象研究相比较,认为“唯有实证哲学可以渐次实现普遍联合的崇高设想”[2](P19)。可以说,政治学研究中的实证主义倾向自古就有,但社会科学,尤其是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倾向是近代自然科学迅速发展的产物。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其本身有了自我膨胀的可能,实 证主义正是这种科学信仰膨胀的产物。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行为主义政治学以反对传统政治学的思辨与抽象方法为己任,重新提出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既包括整体政治生活,也包括在其中活动的人。在这两方面,实证主义都有自身的看法。对于持实证主义研究模式的研究者来说,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不依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人们对政治生活实在的认识是纯客观的。现实存在的政治生活有两个基本的特性。一是客观的政治生活是有规则的。这种规则性表现为所有的政治生活都是有秩序的,其运行都是有模式的。

实证主义研究指向模式是把在自然科学研究中通用的逻辑与原则,移植到政治学研究领域中来所形成的特定的研究目的、对象、方式的总和。在自然科学甚至包括工程科学的研究中,科学研究人员通用的逻辑是演绎推理,其原则是发现自然现象和过程中不变的通则,其方式是广泛地运用严格实验和精确测量的方式。将这一套研究模式转移到政治学研究领域后所形成的政治学的实证主义研究模式,在研究目的、对象和方式上就产生出特殊的规定[3]。政治学实证主义研究指向模式认为政治学研究的目的是发现和记录人类政治行为的普遍法则,了解人类政治生活存在和运行的模式。

实证主义的政治学研究模式在有关政治思维的逻辑推理方面有特殊的立场。这些立场表现在对下列三个问题的回答上。在回答政治学理论和政治常识是什么关系时,持有实证主义研究取向立场的人将政治学的研究与常人们的思维分割开来。他们认为政治学研究应当使用一套专业性的概念和词汇,而不能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词汇、概念相混淆。一些极端的实证主义者则要求科学研究“要毅然拒绝使用科学领域以外的概念”。涂尔干曾在《社会学方法原理》一书中指出,要从事科学研究,就要将自己从一般人心智的谬误概念中释放出来。[4]

3 政治学实证主义研究模式在研究成果鉴别上的标准

在回答什么才算是政治学研究的好证据时,实证主义研究模式的答案是,只有那些可以观察的、客观的、确定的、一目了然的事实才能充当研究的证据。对于坚持实证主义研究模式的人来说,经验事实是存在于人们的观念和思想之外的。人们凭借感觉器官或作为感觉器官延长的工具对外在的客观事实进行观察。如果对于同样的经验事实有不同的意见,则可能是由于观察时不专心,或者是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当造成的。因此,对于经验事实必须加以准确、精确地测量和观察。

实证研究法强调演绎、归纳并用。在进行演绎工作之前,我们先作一些假定,将这些假定视之为公设(axioms),是自明之理;然后,由这些公设通过演绎的方法,用严密的逻辑,推演出一些假说(hypotheses);其后,搜集现实的例证,用归纳之法,对这些假说加以验证;经检视相当数量之例证,若无法推翻这些假说,则我们可接受这些假说,使之成为科学法则(scientific laws);将一组相关的法则联系起来,就构成了理论。逻辑上,我们无法证明,但可否证(falsify)一个假说。这也就是说,就算验证的结果与假说相符,并不表示假说是对的,因为焉知以后的验证必与假说相符。但若验证的结果与假说不符,在一般的情况下,我们可断定假说为误[5]。实证研究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只要我们所设定的公设是合理的,而且所据以推论的逻辑亦无差误,则事实的演变,应与我们所推论者相符。其最大缺点,在于我们永远不清楚我们在归纳过程中所搜集的经验事实,是不是特例;要从可能是特例的经验现象中。归纳出一些放诸四海皆准的原理、原则,显然是非常危险的事。实证研究法还有一个优点,即除了搜集经验事实来验证假说外,还可因其系由某个或某些公设所导出,而这个或这些公设曾推演出一些相当不错的法则,使我们即刻可对此一新的假说产生很大的信心。这是一般社会科学研究法所做不到的。由此可见,实证政治理论所涉及的研究方法,从科学角度视之,应优于传统政治学或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6]。

政治学实证主义研究模式对研究目的的规定也同时规定了对研究成果的对错加以鉴别的标准。在实证主义看来,政治学的研究成果即政治观点、理论,其是对是错,是需要在开放的状态下,公开、公正地加以检验的。检验研究成果对错的标准是三个。一个是研究成果内部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即是说形成的政治学理论和记录具有内部的自洽性,不存在前后的逻辑矛盾。理论完善的要求是逐步消除内部逻辑上的不一致。

4 总结

客观政治生活的规则是不变的。政治学实证主义研究模式坚持认为,虽然政治生活中细微的、局部的方面在变化,但是人类政治生活的基本结构和模式是稳定的。虽然人们在一定时期内只能对政治生活的某些方面和局部进行研究,但是人们对政治生活运行和发展规则的认识是累积性的。整体性政治生活的规则不会因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转换而改变。人们今天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发现的政治生活运行法则,到明天甚至更为遥远的时候仍然有效。人们在某个地区发现的政治生活规则,对于其他地区也是适用的。

实证主义研究模式对建构理论时选择的理论表述方式和推理方式有自己的一套见解。它们认为政治学研究建立的理论应当是表述政治生活法则的。这种普适性的法则建立在一定的因果关系的基础之上。其规范的形式是:Y是因为X造成的。这种政治生活法则的具体运用必须依据严密的逻辑推理。研究者运用演绎逻辑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因果法则与政治生活中观察到的经验事实加以连结,从而找出具体的操作结论。实证主义研究模式相信,政治学研究的最终结果是形成一套可以付诸实用的由公理、定理、和推论构成的如同自然科学一样的正式的经验知识系统[7]。

最后,坚持实证主义研究模式的研究者坚决反对将个人的偏好和价值介入到政治学研究过程之中。实证主义研究模式致力于将政治学变成一门价值中立的科学知识体系。政治学科学研究是客观的活动,它不受人类政治活动和社会文化因素的支配和影响。它也超越于个人的偏好、偏见、价值之上。为了确保政治学科学研究的科学性,政治学的科学研究社群已经形成了一套研究规范体系,政治学研究者持续社会化的结果,是将这些研究规范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在政治学科学研究社群所共建共认的研究规范中,关键的一条就是研究者必须从事“不偏不倚”、“价值中立”的研究。对研究的现象、过程、人物,都必须采取冷冰冰的旁观与超然的立场,在研究中,不带人丝毫的个人主观见解和喜好。政治学科学研究的规范中也包含着相当详尽和细致的科学研究的鉴别和平稳。

参考文献

[1]严强.政治学研究方法.[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2][法]奥古斯特·孔德.论实证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叶娟丽.政治学研究中的实证方法[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报,2004,(3):62—65.

[4]劳伦斯·纽曼.社会研究方法:质化与量化取向.[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胡宗山.政治学研究方法[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任剑涛:论政治学的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关系[J].政治学研究,2008,(3)76—81.

[7]王宗礼.论政治学研究的实证模式[J].西北师大学报,1999,(3):64-69.

作者简介

赵离军(1989—),女,山东人,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

张海洋(1989—),男,河南人,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中外政治制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