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策略

时间:2024-04-25

郭雪梅

摘 要:现阶段,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成为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针对学生特点,设置分层教学,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进而可以培养出既能够精通本专业知识,又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计算机;分层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拓宽,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在各院校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担负着计算机知识与应用的普及工作。职业技术教育的宗旨是培养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计算机教学,对于职业院校学生来说是一门很重要的基础信息课程,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的基本工具和基础课程。

1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现状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各地中小学已经展开了不同程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有些甚至已经进行了基本程序设计的培训。但是一些偏远农村地区,因为教学条件落后,很多学员在入学前从未接触过计算机。这样,相同教材下的统一教学进程,很容易使基础好的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而基础差的学生则会产生畏难、无法跟上进度等问题。学员基础参差不齐,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学员态度停留在应付考试,专业教育的目的无法真正实现。

2 分层教学策略的可行性

建构注意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某些问题即便还没有接触过,解决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经验,但问题一旦呈现在学生面前,他们会基于以往的相关经验和自己的认知能力对问题进行某种解释,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基于这种理论,有必要在计算机教学中对学员按照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不同的层次,针对不同层次学员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辅以不同的训练及考核,促进每一层次的学员都得到最好发展。

3 分层教学模式分类

3.1 分层走班模式

根据学校进行的摸底结果,按照学员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多个层次,组成新的教学集体。“走班”并不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只是在学习特定课程的时候,按各自的程度到不同的班去上课。它实际上是一种运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它的特点是教员根据不同层次的学员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又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3.2 班内分层教学模式

这是根据我院学员管理的特殊性提出来的分层模式,保留行政班,从而避免因为分层造成的人员管理问题。该模式在教学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等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考核,使各类学员得到充分发展。该种分层的缺点是,增加了教员压力及课堂管控难度。

4 分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课程实践性高的特点,使它有其特别的教学方法,在分层模式下,值得一提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法。所谓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任务驱动法全过程如图示: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制定不同类型的任务,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分层与任务相结合,可以使教学目标更明确、生动,学员的学习热情更高。能充分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员未来职业生涯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结语

本文仅就高职院校学员的特点提出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对学员进行层次划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素质高、技能高的复合型人才,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及硬件条件的约束,教员只能够传授给学员有限量的计算机应用技能,为学员奠定一定基础,所以学员还应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学习,不断充实和提高。对于教员来说,计算机发展速度较快,实际中必须积极探索,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唯有如此,计算机教学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培养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 赵英豪.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11):100-101.

[2] 邸英.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06,(7).

[3] 林崇德,胡卫平.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9-3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