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的根源

时间:2024-04-25

摘 要:经济全球化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符合资本主义的本质,所以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经济全球化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危害,但归根结底生态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

关键词: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全球化;生态危机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类面临着许多由于生态失衡而造成的环境问题,如物种的灭绝,热带雨林的破坏,珊瑚礁的损失,土地的沙漠化,石油资源的枯竭,淡水资源的供给不足,全球气候变暖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其根源是什么?我们如何做才能缓解这些问题,才能使人类得到持久的发展?

1 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并通过雇佣劳动的手段利用生产工具创造利润。“利润”是资本家一切活动的中心。为了能取得更多的利润,进一步发挥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资本家既要克服民族界限,民族偏见和地域限制,又要摧毁一切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扩大需要,使生产多样化,利用和交换自然力量和精神力量。因此,经济全球化便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经阶段。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不断地进行着物质生产的全球化过程和一定生产关系全球化的过程。”[1]从生产力方面来看,经济全球化可以使货物,资本,生产,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通过跨国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降低商品的生产成本,增加资本家的利益。如美国波音公司生产的波音客机,所需的450万个零部件,来自6个国家的1500家大企业和1.5万家中小企业。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百分之四十的产品是由跨国公司生产的。从生产关系方面来看,经济全球化是由于资本的扩张本性和增殖需要而使全球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相互融合且日益紧密,逐渐形成全球性的经济关系的过程。由于追逐最大化利润是资本的本质,经济全球化反过来促进了资本的扩张和增殖,因此,使资本获得了利润的最大化,实现了资本家的目的,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据统计,1995年发达国家对外投资总额达到了2.66万亿美元,是1945年的130多倍。同时,资本流向也从单向发展为了双向,不仅发达国家可以输出资本,发展中国家也可以输出资本,甚至输给发达国家。

经济全球化通过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这符合资本主义追逐“利润”的要求,所以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2 经济全球化加重了生态危机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具有两重性,既有正面积极的影响,也有负面消极的影响;

特别对于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也是风险。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弥补国内资金的不足;有利于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科技研发能力。同时,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生态环境的恶化,发展中国家的主权收到威胁,各国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难度加大等。在此,我们重点讨论经济全球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由于对发展中国家的自由贸易和投资未加限制,所以促使了污染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转移和扩撒,这种转移和扩撒非但没有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相反,造成了进一步的生态危机。“经济全球化引致的经济增上使经济活动增加,这种增加是以经济系统消耗更多的原料和能源来实现投入与产出的平衡的,这将导致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恶化。”[1]同时,发达国家也不用通过改进技术,节能减排的方式来减少重污染行业对环境的破坏,而是采取减少资本的方式,将污染严重的生产方式合法化的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此时,污染并未减少,反而由于生产的扩大化增加了,且也扩撒为了全球化。

由于全球化的推进,污染被转移和扩散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德国每年要运60万吨以上的危险废物到国外,破坏了输入国的生态平衡;在泰国,美国的化工公司为节省处理费用,将有毒的废物倾倒在那儿,增加了泰国的烦恼;[2]日本百分之六十以上的高污染产业被转移到了东南亚和拉丁美洲,威胁了这些地区人民的身心健康。

综上所诉,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没有消除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反而通过转移和扩散,恶化了这一矛盾。因此,经济全球化加重了生态危机。

3 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的根源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虽然造成生态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最主要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的本性就是追求无限扩张,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其必然超出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极限,最终引发生态危机。正如奥康纳所说,“一方面,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发展的自我扩张系统,其目的是无限增长,或者说钱滚钱。利润既是资本进行扩张的手段,又是其扩张的目的。……另一方面,自然界却是无法进行自我扩张的……自然界本身发展的节奏和周期却是根本不同于资本运作的节奏和周期。”[3]可见,自然界虽是人开发和利用的对象,但是这一对象是有限的,是不会自我扩张的。而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本性必定会超出生态系统的界限,加重生态系统的危机。

如今我们所处的经济全球化时代,非但没有消除人与自然的矛盾,而是使其在美其名曰的“全球化”进程中,恶化了这一矛盾。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用中国成语“同舟共济”来强调正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人平等,利益一致的美好景象,有意的遮蔽了资本主义国家对落后国家的侵略和掠夺,回避了彼此间的不平等和利益的冲突。甚至在事关人类公共生存发展的环境资源问题上,资本主义国家也不惜牺牲其他国家或人类整体的利益来争取最大受利。资本主义发展的目的很明确,“以无限的价值扩张为目的,它丝毫不考虑这种扩张所带来的政治的,经济的,地理的,或生态的后果。”[4]反过来,在全球化的推进中,虽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可以把污染程度高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把化学废弃物,垃圾廉价出售给发展中国家,但是生态系统的各要素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大气圈,水圈,自然风向的飘移是无国界限制的。如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切尔诺贝利位于乌克兰基辅市的郊区,但是在这次核泄漏事件中,西欧各国及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检测到了核电站泄漏的放射性物质,受这次核污染飘尘的邻国也遭到了严重的灾难。总之,资本主义的大量废弃,大量消费,大量生产导致了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和全球性生态危机。正如未来学家托夫勒所指出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文明,能创造出这种手段,不仅能够摧毁一个城市,而且可以毁灭整个地球。”[5]因此,经济全球化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实现资本家利益的进程。

经济全球化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资本主义的本质是追逐最大化的利润,所以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经济全球化以生态环境为代价来争取最大化的利润,这一目的符合资本主义的本性。所以,造成生态危机的原因归根结底是资本主义制度。

4 解决生态危机的途径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日益紧密,已经成为一条船上的盟友。有利益机遇时大家共同努力争取,有风险面临时大家一同面对。解决生态危机这一难题,也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决这一问题,分别是从制度,企业,个人入手。

首先,我们要从制度入手,改革资本主义制度,用共产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利润”是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目标,为了快速,有效的达到目的,资本家们往往选择用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甚至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交换条件,所以在这种制度下,不可能解决人类与自然的矛盾。同时,在生态危机的复杂原因中,资本主义制度是其根源,更能体现出改革制度的迫切性。而共产主义制度的核心是建立利益一致的真正和谐的人类共同体,这种和谐包括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个人与集体的和谐,个人与国家的和谐,人类与国家的和谐,最重要的是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从而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人类要想得到长久发展,一定要及时进行制度革新。

其次,我们要从企业入手,改善生态环境的现状。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应该担负起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关于企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二者存在着必不可分的关系。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可以通过技术的革新,设备的改进来减少废物量的排出,资源的高效利用甚至是循环利用,这样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反过来,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后,也可以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再次,我们要从人类个体入手,提升生态环境的指标。目前,人类与自然的矛盾日益恶化,这种恶化已经影响到了每个人的身心健康,所以个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更加密不可分,处理好这一关系是每个人的重要职责。首先,个人要树立环保的意识;其次,个人应在日常生活中付出相应的行动。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个人只有在思想中树立了保护环境的意识,才可能践行出相应的行动;反过来,行动是思想的验证,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其是否具有环保意识。希望每个人都能从日常小事做起,保护生态环境,为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赵景峰. 经济全球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 威廉·格雷德. 资本主义全球化的疯狂逻辑. 美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 詹姆斯·奥康纳. 自然的理由.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 俞可平. 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 北京:中央编译局出版社,1998.

[5] 托夫勒. 第三次浪潮. 北京:三联书店,1983.

作者简介

高洁,女(1991-)山西洪洞人,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理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