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摘要: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学校社会工作者如何在中小学校园中展开工作。全文通过介绍学校社会工作的内涵,分析学校社会工作介入中小学教育的意义,从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基本工作方式和基本工作内容两方面提出了一套工作模式,目的是从理论和实践上促进学校社会工作的制度化建设从而弥补当前中学教育体制的不足,最终实现青少年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学校社会工作;中小学教育;工作模式
学校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在我国大陆出现较晚,目前仍处于一个在局部地区试探性尝试阶段。21世纪初,上海市浦东新区、深圳市等地相继出现了以政府购买、社团运作的形式为部分学校提供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学校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覆盖范围还比较小,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制度化建设的进程远没有完成。
1 学校社会工作的内涵
(一)、学校社会工作的定义。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分支之一,它将社会工作专业的原则、方法与技巧应用于教育机构及其设施中,通过与家长、学校、社区的互动,解决学生问题,促进学生成长,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三者的良好关系,构筑“教”、“学”、“成长”的和谐环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1]
(二)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伴随着社会工作的长期探索和发展,学校社会工作也逐步形成了独具自身特色的理念——以人为本、全面发展。这一理念也植根于社会工作理论中,对人的尊重, 对个性的尊重,并具有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动力。助人自助、尊重平等和服务是学校社工作理念的主要内涵。
(三)学校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个案、小组、社区也是学校社会工作所采取的主要方法。
个案工作主要强调以学生个体为服务对象,学校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的知识与技巧,通过对个人及其所处社会环境的有效调适,来解决学生个体思想情感或行为上的问题,最终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
小组工作是通过小组经验与小组过程, 达到个人、小组共同发展的目的。小组工作主要利用互动中的彼此分享、分担、支持、感化、教育,获得组员态度与行为的良性变化。工作者利用这些资源,适时引导,强化暗示,引领小组组员向健康、积极、建设性的方向发展,实现小组目的。
社区工作(community work),香港学者甘炳光、莫庆联将它定义为:“是一种以社区为对象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它透过组织区内居民参与集体行动,去厘定社区需要,合力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生活环境及质素;并在参与的过程中,让居民建立对社区的归属感,培养自助、互助及自决的精神;加强市民的社区参与及影响决策的能力和意识,发挥居民的潜能,培养社区领袖才能,以达致更公平、公义、民主及和谐的社会。”
2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中小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目前,中小学教育从实质上讲仍属于应试教育,中小学教育体制改革发展还在继续向纵深推进,随着儿童青少年问题的频发,传统学生管理工作在观念、方法上的不适应逐渐凸显出来。改善传统学生工作现状,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是开创中小学学生工作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趋势。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中小学教育,将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融入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一方面是对传统中小学学生工作的有益补充,另一方面也是对日益频发的儿童青少年问题做出的积极回应。学校社会工作者在尊重平等的基础上,本着“以学生为本”和“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展开学生工作,在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细致服务的同时,也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了中小学学生工作的科学化发展,促进了学校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进程。
3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中学校园后的工作模式分析
3.1 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基本工作方式
第一、建立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站。这一点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外驻学校社工的模式。采取驻校的模式,符合学校和学生的要求,也有利于学校社会工作者在学校建立良好的关系网络,并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及时采取措施。
第二、设立学校社会工作服务“课程”。这里的“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如语数外等,是一种没有教材也没有考试的课程。课程设置的目的是给学校社会工作者一个固定的时间去接触了解学生,并通过个性化的课程设计去挖掘学生的潜力,矫正偏差行为,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第三、隶属于社会工作协会。这样做的优点一方面是可以取得一定的独立地位,保持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站的专业性,不过分受制于学校的体制,更能够站在公正的立场上维护学生的权益,处理问题比较超然。
3.2 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基本工作内容
第一、将学校社会工作介绍给学生、学校、家长。这个过程也就是所谓的“破冰”。诺思认为,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意味着“现在的选择要受到从过去积累而成的制度传统的约束”,它是“过去的历史经验施加给现在的选择集的约束”。[3]因此,在中小学教育体制内本身缺乏社会工作的内在力量,又缺乏外在强有力的制度干预的情况下,学校社会工作作为一个新的制度因素介入到一个完整运作的体制中去开展工作是很艰难的,需要很长的时间去适应。因此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校园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向学生、学校、家长介绍自己,得到其认同和接纳。
第二、以“保密原则”为前提,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方式为每位学生建立生活环境档案,并对其分类如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等。由于学校社会工作的潜在案主的范围是既定的,因此可以通过这种建立生活档案的方式,让社会工作者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生活环境。这样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隐藏案主”提前采取一定措施,将问题解决在萌芽中,而且当问题案主出现时也可以更快更准确地介入。
第三、针对在情感、行为、人际关系等方面出现问题的学生开展个案工作。这是学校社会工作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例如现有一个学生行为不端,他可能有认知错误、归因不当、解决技巧不足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则可以通过与其建立专业关系,运用科学的方法技巧为其解决相应问题。
第四、根据需求定期组织不同性质的小组工作。小组工作的开展可以根据学生生活环境档案有目的的建立小组活动,比如亲子关系、兴趣开发、技能拓展等。小组工作的开展主要是预防性和发展性的,比个案工作更加节省人力和时间。
第五、针对学生家长的培训课程。虽然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但是其行为的养成,其情绪的变化却无时无刻不受着家庭的影响,父母在孩子心中的位置更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
4 结语
随着中小学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儿童青少年问题的不断加剧,传统学生工作的职能也在逐渐转变,学校社会工作的服务性作用也得到越来越多地体现。中小学学生工作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教育使其顺利完成学业,更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其学会适应生活,认识自我,开发自我潜能等。而专业的社会工作正好能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学校社会工作对中小学教育的介入,通过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方法的输入,传统的学生工作水平必定会得到全方面的提升,同时学校社会工作也会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适合在中国大陆发展的本土化路径。
参考文献
[1] 范明林,张洁.学校社会工作[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03.
[2] 甘炳光,梁祖彬,陈丽云,等. 社区工作———理论与实践[M] . 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4.
[3] 道格拉斯·诺思:《理解经济变迁过程》,钟正生、邢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第48-49 页.
作者简介
王政,男,河北张家口蔚县,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