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摘 要:“幼教神圣”的观念表明,幼儿教育是一个学生最重要的教育阶段之一。可以说,幼教不但对个体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整个教育事业影响巨大。作為幼教的班主任,更在幼教活动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根据个人体会,当好幼教的班主任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一是注重对幼儿的情感培养;二是注重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三是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与心理素质;四是在班级活动中使孩子获得进步。
关键词:幼教;班主任;职责;艺术
1 幼教阶段对学生的重要性
“幼教神圣”的观点蕴涵着人们千百年来对早期教育价值的一种经验认识,也蕴涵着当今科学对“人之初”所具有的巨大发展潜力的解读。
有一个经典的故事已被多次引用:
1988年,巴黎。75位历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相聚在一起。席间,记者问到其中的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沉思片刻后答道:“在幼儿园。”众人将吃惊的目光投向这位老人。记者继续追问道:“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老人平静地回答:“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用过的东西要放回原处,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这些。”[1]
有一句经典的中国民间老话叫做:“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以前常常挂在老人嘴边而后来渐渐被人遗忘的话,被现代科学证明它揭示了人在社会环境中逐步成长的规律,道出了早期发展在个体终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涵盖了学前教育微妙而神奇的功能。
学前期是人脑和认知发展最迅速、最重要的奠基时期。据联合国儿基会提供的资料表明:三岁左右儿童的脑重为成人的2/3,7岁时已基本接近成人,人脑细胞的70-80%是3岁前形成的。[2]如果把人在17岁时所达到的智力水平定为100%,那么有50%是在0—4岁期间完成的,4—8岁期间再完成30%。所以,儿童在8岁之前,尤其是3岁以前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这一阶段的发育为今后的健康、生长和发育打下了基础。在这一阶段,儿童学习的速度比其他任何时期都要快。如果婴幼儿受到充分的爱抚、关怀、鼓励和智力刺激,并保证合理的营养和良好的健康护理,那么,他们发育和学习的速度会更快。
学前期也是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创造力等重要的非智力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缺少丰富多彩的适宜的环境因素的刺激,这些品质的形成将大打折扣。“幼年期持续的早期经验的剥夺将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发展出现减缓甚至停滞现象,并构成终身性的永久伤害。”[3]学前教育不仅对个体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整个教育事业影响巨大。
2 提升幼教班主任工作艺术的方法
教师应当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向幼儿教师提出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要求。教师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进行观察分析,把握随机性教育课程的生成是支持、引导幼儿成长发展的重要途径。尤其是班主任,更是班级管理的基础,作为班主任首先应该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关心每一位幼儿,尽职尽责,持之以恒,讲求方法,用一颗爱心来滋润每一个稚嫩的童心。根据笔者的教育实践,要想当好一个幼教的班主任,需要不断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努力:
2.1 注重对幼儿的情感培养
郭沫若说过:“人类社会根本改造的步骤之一,应当是人的改造。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情感教育、美的教育入手。”由此可见,对情感的培养十分重要。懂得爱的孩子,更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懂得爱的孩子更能理解别人的想法和爱。他们会爱护公园的花草树木,会关心生病的小朋友,知道爱图书和玩具,给爷爷、奶奶捶背;能用行动感谢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记得母亲节那天,我对全班小朋友说:“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他们回答说:“母亲节。”“那么你们准备送给妈妈一个什么礼物呢?”此时小朋友们七嘴八舌说个不停。第二天,有个小朋友对我说:“老师,我送了妈妈一个吻。”接着孩子们都跑过来告诉我,有的送花,有的送贺卡,有的送小礼物。我说:“为什么要送妈妈礼物?”小朋友们说“妈妈养我们很辛苦,我们也要关心妈妈。”通过这次活动,小朋友们学会了如何去爱妈妈、如何去感受爱,感悟亲情。教师对幼儿情感方面的培养要利用各种节日进行教育:国庆节,教育孩子爱祖国、爱人民;长辈过生日,教育孩子要尊敬老人;劳动节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春节为家人说说祝福话,制作小礼物,做力所能及的事等。只有这样,对孩子们的情感培养才会有很好的效果。由此可见,情感的培养来源于生活的点点滴滴,要善于引导孩子,用他们的亲身感受和言行来表达出感情。
2.2 注重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针对幼儿创造想象活动的特点,幼教班主任可以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幼儿创造想象能力的方法。
首先,要引导幼儿学会会观察,获得感性经验,不断丰富幼儿的表象。表象是想象的基础,表象贫乏,想象也会枯竭。正确使用直观教具,引导幼儿广泛深人地观察和分析事物,就能不断丰富幼儿的创造想象能力。例如,在观察与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逐渐形成地形与地貌的鲜明而生动的表象,这正是幼儿形成对外部世界丰富想象的基础。
其次,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打开想象力的大门。想象和思维是紧密联系的。在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多问“办什么?”大胆探索,发展好奇心和广泛的兴趣爱好,可以逐步打开想象力的大门,发展幼儿创造想象的能力。比如向幼儿出示一幅图画,画面上是一个人有奔跑的形象,然后让幼儿尽量多地猜想这个人为什么奔跑。诸如此类的教学设计都十分有利于促进幼儿创造想象能力的发展。
第三,应灵活地引导幼儿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幼儿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以数的教学为例,在幼儿期可给儿童传授数的概念,但是这种传授必须结合幼儿想象的特点,同时又适当高于幼儿的想象能力,使幼儿建立起具有一定抽象性的数的概念。在这个时期的教学尤其应强调启发性。
第四,童视游戏的作用。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就是游戏,游戏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推动儿童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发展,允许儿童自由地探索各种客体,解决问题。伯莱纳曾经指出,游戏是激动人心的、使人得到愉快的活动,因为它是满足探索内驱力的一种途径。幼儿对游戏方式的选择和喜爱程度会不断变化。一般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加工能力的提高,儿童就喜欢在游戏里增加复杂的、新奇的对象与情境。如果一个游戏太简单了,太熟悉了,就唤不起幼儿去探求它的兴趣,反而会感到厌倦。但如果游戏太复杂了,那又会使儿童受压,感到不耐烦,那么创造想象能力也就不可能得以促进。所以教师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计出难易适当、科学有益的游戏来引导儿童参与,从而启发幼儿进行丰富的创造想象活动。
2.3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与心理素质
给孩子全面的生活感受,决不只限于给他们快乐的、有趣的、温暖的、舒适的、成功的、满足的、安全的、光荣的种种心理体验,对于孩子,虽然应该以获得以上正面的生活感受为主,使之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勇敢和自信,但幼儿不可能没有生活的磨练和挫折,在一定程度上感受些困难、失败的经历,产生一些做错事的恐慌,承受一点病痛的折磨,接受适度的批评和冷落,甚至有时候要经受与父母分离之苦。有些时候孩子不愿干的劳动还是要让他坚持,有时候强烈的欲望还是要教他克制和忍耐,同时要适当地让孩子单独生活,忍受孤独,吃一点苦。这些生活都是很必要的,因为如果只让孩子在温室中生活、糖水里泡大,只让他感受到满足和如意,那么他所感受的世界是平面的、贫乏的、浅薄的,“人在福中不知福”的情形,就产生于这样的生活环境中。不过在给孩子负面的生活感受时,应该有方法,例如,让孩子提很沉的一桶水和保育员一同打扫教室卫生,孩子提不动时,脸上就会露出很吃力的样子,同时也感受了这种较困难的劳动,这种来源于生活的感受。当然,不要超出孩子的年龄和心理能承受的范围。只要在适度的范围内并施之以正确的引导,就可发展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扩大视野,豐富其认识,增强其心理承受力。
身为班主任,可以要求孩子冬天早起床、早锻炼,感受寒冷;身为班主任,可以要求孩子打针时不哭,感受如何克服疼痛;身为班主任,可以要求家长有意识地让孩子到大雨下淋雨,让孩子感受“落汤鸡”的滋味;有的家长鼓励孩子独自上幼儿园,获取“离巢”的感受,从而战胜胆怯;身为班主任,当孩子犯错误时,可以让他接受的批评。这些,也就是所谓的“磨练教育”。人的心理成长和心理健康,是需要接受一定的磨练和多种感受的。
2.4 在班级活动中使孩子获得进步
现在的独生子女,头脑灵活,思想独立,个性鲜明,敢说敢做,我们班的孩子特点也很明显。他们很活跃,喜欢表现自己,自信心强,上进心强。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骄傲,娇气,以自我为中心,喜欢表扬,听不了批评,不能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等。针对这些问题以及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我在班上就开展了绘画比赛、歌唱比赛、数学智力大比拼、红花评比活动,以此鼓励、强化文明行为及良好习惯的形成,这个活动从文明、守纪、好学、勤劳、特长五个方面进行评比。每个方面都制定比较详细的要求,例如,守纪花就是在课前准备好,若上课不挨老师批评以及排队、集会守纪律就可以得到一朵守纪花,其中文明、守纪、好学花评定的时间是每周五下午评乖孩子一次,每个孩子相互观摩,暗暗竞争,也可以让家长们在接送孩子时有所了解。另外,为了使这个活动得到家长们的支持,我们班给每一位家长一封公开信,让家长了解此项活动,特别是守纪内容,要求请家长们以鼓励为原则,督促孩子们上课守纪律,认真听讲,对那些调皮、好动的孩子多提醒、多鼓励,这样每节课后,对表现特别好的孩子发千纸鹤。奖励办法就是用不同颜色的千纸鹤作为不同层次的奖励。每一次颁发千纸鹤,都作为一次孩子们相互交流的机会,让进步的孩子说说自己如何克服缺点、获取进步。这个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由此可见,孩子们的进步离不开好的班级活动。
总之,幼教班主任的意义也因其角色的转变而转变,需要改变那种主宰的、冷漠无“情”的、高高在上的教育,着力于无痕迹的帮助,引导式的动情教育。既把握情感的培养,在培养积极、快乐的感受的同时也有意识地进行磨练训练和挫折训练。在丰富有益的活动中扮演观察者的角色,做到心中有数。通过活动,尊重幼儿、理解幼儿,与幼儿忧乐与共,共同进步。言传身教,和幼儿一同学习,一同游戏,一同探究,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伙伴。
参考文献
[1]万迪人:《现代幼儿教师素养新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7页。
[2]陈晓蓓:《关注生命的开端》[N].《中国教育报》,2005年5月30日。
[3]陈勇:《早期教育大脑印记持久》[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1月28日。
[4]续梅:《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N].《中国教育报》,2003年10月16日。
[5]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秘书处:《支持幼儿教育事业》[J].《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通讯》,2004年第3期。
作者简介
周慧(1985—),女,汉族,河南信阳人,信阳市机关幼儿园教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