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徐翠珠
大互联网时代背景分析: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社会已进入大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一种与“水电煤”并列的第四公共基础设施,它是一个比传统媒体传播和使用信息更高效、更方便、更自由,普及面更广的媒体。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社会人对于联网的需求如同对于生物人对于氧气的需求一样,无所不在的网络包围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保持高速增长。除了PC上网之外,手机、平板电脑等手持终端上网比例逐渐增加,2012年我国手机网民数量为4.2亿,年增长率达18.1%,远超网民整体增幅,大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中职学校教育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在校学生除了利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获得知识之外,网络更给他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与外在世界接触的途径和机会,这使得中职教育获得了新的教育载体和教育阵地,也给中职教育带来了新的困惑和冲击。作为中职教育工作者,面对扑面而来的大互联网时代,不能坐等其成,只能探索一条更优化的教育之路,使基础教育取得更优秀的成就。
1 大互联网时代给中职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1.1 多元价值的网络文化给中职教育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网络时代是一个“价值爆炸”的年代,尤其在互联网网上,各国、各个民族的价值观念空前地聚集在一起,人们面临着多种多样的价值选择。因此,价值不再具有像以前一样的边际效用,而是相反地被稀释了和可以被替代了。价值的稀释与价值流动性的增加使价值冲突也日趋多元化。在多元化网络环境中,中职学生尚处于构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初级阶段,中职教育显然成了受网络文化直接挑战的前沿阵地。中职教育阶段的主导性理念,教育中的文化理念,教育阶段的管理理论都将受到诸多浅薄的多元信息流强烈的冲击、挤压和挑战。
1.2 网络技术发展的创新给现有教育模式的滞后以强烈的冲击
传统教育的特点是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或者灌输给学生,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而在大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输过程变成参与者主动的认识过程,这一代学生已经习惯于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来获得信息,他们接受传统教育的注意力在逐渐下降。在教室里连上两节课,除非教师的讲解非常风趣幽默,学生很难保持思想的高度集中。而另一方面,学生的活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不甘被动接受、要求参与和表现自己的欲望,都比以往任何一代的学生更强。
1.3 网络交流的虚拟性、网络娱乐的泛滥给中职教育对象带来严重的危胁
网络上随心所欲的交流,无形中给正处于是非观、鉴别能力逐步形成的中职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另外,网络游戏的刺激性在给人们带来生活乐趣的同时,也在悄悄地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对于中职学生学生来说,因为痴迷其中不能自拔而影响学习的不在少数,更有因为受网络游戏等蛊惑而走上违法犯罪的例子。
2 大互联网时代给中职教育提供了机遇
2.1 网络为中职教育开辟了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首先,网络教学通过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一体化界面加大了对学生的感官刺激,使得教学变得形象化、立体化、生动化,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记忆力,提高了学习效率。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课文学习所需的教学资料,而且信息量巨大。其次,网络信息极大地丰富了教育的资源。网络媒体在传播信息方面具有及时、大量、交互等优势,在时效性、连续流动报道、广为集纳相关信息、提供多种信息形态上优势明显。
2.2 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的特点,使中职教育更具有及时性、互动性和广泛性
传统教学手段受制于场所和时间等因素,覆盖面有限,网络的发展使我们传统中”深入”、”细致”的德育教育工作的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同时,正面的声音可以摆脱时间、空间等限制,迅速而广泛地传播。同时,教师在知识的传播上充当了一种权威的角色,而学生则是在无条件地、被动地接受来自教师权威的教育。信息的传递过程也是单向的,学生不能主动地、有选择地获取知识,更不能对知识进行自主、直观的筛选、处理和再组织。 而利用网络开展法制教育,不仅可以改变过去那种由教育者单方面将信息强制灌输给教育对象的传统教育模式,实现网络上的一种双向互动式的疏导教育模式,而且可以通过互问互答、辨析商讨等方式,将师生从网上虚拟到现实场景结合起来,实现师生交流的互动、平等,同时利用网络教学一点对多点的特性,对教育资源进行重复充分利用,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劳动生产率。
2.3 网络的普及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教师、学生、家长之间铺设了一座相互联系的立体桥梁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教育系统内部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互脱节,从而出现了诸如学校的教育无法满足社会的要求,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现状一无所知,家访成为写在计划中的摆设,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互脱节,个别教育决策与教育教学工作不相适应等诸多不和谐的现象。网络的普及,将社会、家庭与学校连为一体。首先,通过网络,家长、社会可以及时了解到基础教育的有关动向,也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反过来,学校也可以利用通畅的信息渠道宣传自己的教育理念,并及时地向家长、社会通报教育现状。其次,通过网络,还可以建立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信息桥。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与家长及时沟通,也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实现实时交流;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向教师提问、求助、提建议;家长也能通过网络与孩子进行交流从而避免直接交流时的不便。
3 网络时代中职法制教育转型
3.1 要培养运用网络从事德育工作的专业队伍,建设网络教育阵地
中职学校网络管理,决不是单纯的技术性管理,而是融思想政治工作和网络技术于一身的新型管理。这就首先要求从事网络教育工作的干部和教师,不能是对网络一无所知的”网盲”,他们不但要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运用网络,而且要学会把德育教育和网络技术结合起来。其次,要建设一个完整的中职网络教育阵地,学校网站应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具有可读性、服务性,还可以充分利用强项专业和优势专业所衍生出来的特色向网络成员展示有关内容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充分体现高校的文明形象和人文精神。再次,可以把学生工作信息的发布,党、团组织,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放到校园网上,学生社区还可以在网上建立”社区管理模式”,让学生尝试、参与社区管理。
3.2 中职学生网络犯罪的预防
网络信息数量之大、内容之广泛、层次之复杂都是前所未见,为防止中职学生在不良信息的蛊惑下从事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学校要加强专门的网络法律法规宣传和教育,建立专门的网络法律宣传教育网站,同时从网络道德如后,引导学生争取辨别网络信息,正确对待网络游戏,地址恶意信息流传和不法行为倾向,增强自我控制能力,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在思想上筑起一道防止违法犯罪的防火墙。
3.3 互联网时代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
体系
首先,突出学校法制教育的主体作用,增强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如电话、QQ、校讯通、微信群等,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不留下管理盲区。再次,抓好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社会各种教育资源,学校协同建立一批学生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包括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工业实践基地、生态实践基地、爱心实践基地、法制教育基地等。这些实践基地的建成将促进中职教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推进。
總之,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法制教育再也不能停留在“坐而论道”的时代,代之而起的应该是开放的教育观念,既要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又要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既要重视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又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准则;既要大胆尝试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唯网独尊。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用科学的辩证的眼光处理网络与基础教育的关系,就能更好地搞好教育工作,切实地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