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和谐社会中的群众文化的重要作用

时间:2024-04-25

李香春

摘 要:群众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及政治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和促进的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更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群众文化的内涵、作用和建设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群众文化;和谐社会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群众文化的内涵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经济建设与安定团结的重要保证之一。而构建和谐社会、本身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内涵深刻而又丰富,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和全民共同合力的凝聚。群众文化因其参与人数众多、活动范围广泛、辐射层面多元、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多彩,所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群众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体制下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具有相对独立的文化价值,成为与全体国民文化艺术素养的提高密切相关的重要文化形态。群众文化最大特点是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在与群众的互动中,形成独特的文化艺术传递方式,从而产生无法取代的、特殊的“文化亲和性”。群众文化具有高度的民主性、参与性。广大群众通过自身参与文化活动,达到和实现了接受文化与创造文化的转换,体现了群众文化的主体地位和主导性。在群众文化参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产生了主导意识传播的亲民效应与社会效益。群众文化面对千家万户,是一种扎根基层群众、扎根于老百姓的文化。群众文化覆盖面广,包罗万象,声势浩大,雅俗共赏,有着强烈的文化传承性、包容性、延续性。

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群众文化的重要特征。中国的群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自原始社会先民的生产劳动之中诞生以来,就寄托着先民的美好社会理想,洋溢着和谐精神。在民间故事、民间歌舞、民间戏剧等群众文化作品中,都凸显着非常丰富的和谐、融合、和睦、平和的思想和审美观念。我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以及各地形形色色的庙会,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饱含着人民千百年来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蕴含着群众文化的和谐特征。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和谐特征的群众文化引导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建美好家园,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和谐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也是新时期群众文化的时代特征。改革开放以来,广大群众文化工作者和基层群众创作的群众文化作品,无论是群众美术、群众书法还是群众歌舞、群众戏剧,都热情讴歌了全民族的大团结,讴歌了党与群众休戚相关、鱼水相依的和谐状态。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群众文化的作用

首先,群众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信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树立共同的理想和信念需要先进文化的引导、整合。群众文化具有重要的传播和整合效能,它是信息传播的媒体和载体。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通过积极的创作弘扬和谐社会的理想,宣传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张,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深入人心,并且得到社会全体成员的认同,内化为全民族的自觉意识,使全社会逐步形成以和为真、以和为善,以和为美、以和为贵的共识和理念。 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宣传教化和陶冶情操的效能,可以培育人的品质,塑造人的灵魂,丰富人的精神内涵,提升人的文化精神,是人们拥有良好的精神风貌,振奋的精神状态,高尚的道德情操。

其次,群众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文化需求是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之一。和谐社会应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群众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知识经验承载体,具有普及知识的作用,即帮助人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扩大知识领域,提高生活能力。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通过群众文化传授交流效能的发挥,可以使人们在参加群众文化活动中增长知识、经验和才智。群众文化又是人们终身教育的一个方面。群众文化的社会教育效能具有广泛、普及、实用、形式多样的特点,可以为广大群众开辟广阔的学习空间,不断提高社会成员的科学文化素质;群众文化通过参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可以提高社会的整体素养,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再次,群众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氛围。我国当前正处于“历史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会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来源多元化、利益差别扩大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冲突尖锐化的局面。“三农”问题,失业、腐败、分配不公等问题,引发了社会矛盾,激起了社会的一些不安情绪以及心理危机。面对这些不协和的因素,除了行政、法律、经济手段以外,群众文化也可以发挥积极而特殊的作用。因为群众文化具有精神调剂作用,即在调控参与者的意识、思维活动和心理方面产生的效能,如娱乐效能、审美效能等。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群众文化的建设

首先,落实各级政府发展群众文化的公共责任群众文化之所以滞后并存在许多问题的首要原因是不少地方的政府存在重经济、轻文化的错误认识,没有担负起发展群众文化的政府责任。上级政府对下一级政府的群众文化的发展缺乏刚性的要求和约束,没有建立与政绩挂钩及责任追究机制。因此,要使群众文化得到发展,当务之急是要落实政府的文化责任。各级政府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从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基层,保障广大群众的文化基本权益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发展群众文化的重要性、紧迫性。特別要明确群众文化事业是公益性事业,发展群众文化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次,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群众文化实质是公共文化。群众文化事业是公共文化事业的主体。经过建国五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在城市以市、区、街道、社区为主,在农村以县、乡、镇、村为主构成的群众文化网络。但是,这个网络存在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文化资源分配不公、网络不健全、覆盖面不广的种种不足。网络内的群众文化机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不高。整个网络没有形成完善的公共文化的服务体系,严重制约了群众文化功能的发挥,影响了群众的文化权益。因此,要发展群众文化,以公共服务为宗旨的政府必须坚持不移得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享受文化的权利服务,着力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平衡、资源共享、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良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必须的、优质高效的文化服务。

再次,切实加强文化馆站建设文化馆站是国办的群众文化事业单位。它肩负着组织、辅导基层文化机构和群众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任,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占有主体主导地位。文化馆站建设的好坏事关群众文化发展的大局。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文化馆站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文化馆站建设,较大幅度的增加对文化馆站建设的投入,花大力气解决文化馆站目前面临的问题,让文化馆站迅速摆脱困境。要深化文化馆站的体制改革,通过改革使其增强活力,更好地在群众文化中发挥主体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徐金辉.和谐社会视角下群众文化建设的路径,《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第7期.

[2]王洪建.论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7年第7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