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校企合作在协同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时间:2024-04-25

王正雨

摘 要: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已经不再是传统的产学合作中双方优势的累加,在这经济和科技一体化的当下,协同创新思想已经普遍运用于校企合作之中。本文主要是先例举出校企在协同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出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从而对应性的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协同创新;校企合作;原因问题;应对措施

在这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当下,传统的产学研合作就升级为了产学研的协同创新。协同创新思想应用已经在校企之间的合作中被普遍推广。而在产学协同创新过程中,必然又会产生新的问题,出现新的应对措施。

一、协同创新中的校企合作

1、产学协同创新是高校、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世界经济的趋势来看, 现代科学研发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国家经济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技术革新的平均周期成为一把衡量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尺”。技术革新的周期是指一项革新从酝酿到投入市场所经历的时间,它包括最初的发明和发现阶段,以及研制、试验、技术设计、制造、市场分析、试销、工业生产等阶段。平均周期越短就意味着技术革新速率越高。在我国,高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应该在“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时,同相关企业开展深入合作,“积极推动协同创新”。企业面对市场经济的残酷竞争,也应有针对性的与高校开展“对口”合作,巩固、提升自己的市场地位。在新的发展时期和领域,产学协同创新在准确把握协同创新的内涵,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确保经济稳步增长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2、产学协同创新的优势互补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政府大力发展产学结合,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促进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因此,企业只有与高校开展密切合作, 才能使本企业技术得到提升,创新水平才可有所提高, 在一定程度上,既巩固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地位,又提高企业所在市场竞争领域中的知名度。同样, 高校要迅猛发展,是与企业的合作是不可分开的,。研究型高校的科研成果,只有投入到生产应用中,它的存在才具有价值。在校企密切合作中, 如何将二者的优势发挥最大,主要决定于技术上的优势和人才上的高质量培养。

二、校企协同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1、校企合作在协同创新中动力不足、能力难以对接

站在高校的角度,动力不足的原因是由于企业普遍没有足够的时间、耐心和高校一起去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研发人才,与高校共同办学也只投资对自己有利益价值的学科,往往为其他学科专业的发展造成困境,以致二者联合办学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而对于企业,产生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高校未将企业追求的经济利益放在科研的第一位,未考虑到企业的利益诉求。与企业合作的最大目的就是有针对性的培养应用型人才,获得足够的经费去搞科研。二者的需求不能达到最大满足,合作的动力就难以发挥到最强。

动力的不足,必将会带来能力上的难以对接。虽然市场经济制度的改革推动了校企协同创新,但是高校在某科研领域的技术研发水平,或许不能满足企业的产品开发需求;同时,对于某前沿技术产品的研发,企业资金投入不能达到高校的科研要求等,这样就造成了二者合作中能力的难以对接。长期运行机制缺乏

2、产业链协同创新不足

我国产学合作实践表明, 校企之间至今还未建立起二者长期合作的良性运行机制。二者的各自有自己内部的运行机制,如,高校内部教学—科研-生产-经营的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企业则是经营-生产-科研-教育的运行机制。高校与企业合作关系仍然比较松垮。比如,一些省份的产学研合作仍然停留在技术转让以及单一的项目合作阶段,围绕某一领域的点对点合作比较多,而围绕产业链进行合作创新的机制还比较少,特别是企业、院所、高校结成战略联盟,在发展战略、项目开发、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结成利益共同体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目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一种重要的产学研结合的组织形式,在我国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对于如何具体运用联盟这一手段来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3、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第三方功能发挥不到位

高校和企业在利益方面,就如上文所提到的:高校不在乎盈利和利益,而企业是将自己的企业利益放在合作的第一位。这就明显突显出二者合作所存在的冲突与矛盾。然而这种冲突.是学校和企业双方自身无法解决的。能够调节这种冲突,并能够带有强制力去实行的,也就只有国家政府才能扮演这强势的第三方角色,发挥第三方的协调、统筹和服务的功能。若国家第三方的功能发挥不足,将为校企合作产生巨大的阻力。

对于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冲突,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治举措,如,为校企合作双方提供最大的市场环境和政策优先。作为第三方,政府虽然已经出台政策来鼓励校企合作,就如支持企业接受高校学生实习、暑期实践等活动,但有些企业的只是给了高校一“口头承诺”,很少为高校提供相关的实习岗位和企业参观的机会,而兑现“承诺”,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的企业,却没有得到政府所给予的必要的成本补偿和政策优惠。学校和企业所签定的合作协议缺乏规范性文件,履行协议缺乏监督协调。可见,单纯依靠学校和企业单线联系是解决不了合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必须依靠扮演第三方的政府来出面组织协调和强制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三、校企协同创新中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1、提升校企合作动力 促进双方深层次的能力对接

要调动校企合作的动力,必须推进校企层次合作,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纵观校企协同创新的发展现状,要推进校企的深度合作,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高校教育的发展水平是实施校企合作教育的现实基础。高校应该不断提升教学育人水平、课题研发能力,具备能够提升所合作企业的优势和综合实力。各院校应该拥有自己的“王牌专业”,在某些专业领域体现自己学校的权威性。这样才可以吸引到企业的目光,有针对性的与相关高校进行合作,为企业节省投资消耗的时间和经费,并同时更高效地为企业创收。其次,站在企业的视角,企业不要只局限于当前利益,应将眼光发的长远。

有了动力,更要促进合作双方深层次能力的对接。首先,要加强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建设,积极发挥国家大学科技园区的孵化作用,促进校企的深层次的对接。第二,改善高校任职教师绩效管理评价机制,强化科研市场导向。我国目前对于高校教师的评核制度只要是以教学和科研论文为主的绩效管理评价机制,这种机制一方面加重了教学负担,另一方面教师只追求发表论文的数量,从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市场、从事市场的科研和技术的协调工作。最后,对于企业,应该帮助高校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多渠道投资体系。

2、建立长效校企合作机制 构造产业创新链

很多学者认为,必须在高校和企业两个合作主体内部分别建立既能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又能相互匹配、相互促进, 并在一定合作阶段可以相藕合的运行机制在这机制中,产业重大技术创新必须要形成长效、稳固的校企合作机制。同时,政府组织协调职能的发挥.更有利于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

另外,要建构产业创新链,就要加强对产业协同创新中的坚持力度。为的是改善原有产业链协同创新的不足。产学研结合虽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为创新链条弥补本身的不足,但是却不能改变产学研各自根本的利益趋向和评价体系。所以,必须要从改善产业创新链条出发,探索应用开发类科研机构建设的新机制和共性技术研发提供的新形式,弥补创新链条的不足,为产学研有效结合奠定基础。

3、国家应在校企协同创新中正确发挥其特有功能

首先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协调双方建立长效有效合作运行机制,大力倡导并积极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从根本上打破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不融合局面,学研协同合作搭建沟通、技术创新的平台。政府要引导企业向高新技术产业集中,激发高校和企业的在合作。同时,要尽快制定、修改完善相应的法律相关政策,提高合作的自觉性,维护各方的共同利益,以引导和激励双方的合作。其次,政府要继续深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重要地位。再次,政府应以资金为依据,制定向校企合作优先优惠的政策,积极鼓励和倡导二者合作向纵深发展。如在资金来源渠道方面,政府应宣传和鼓励社会各方(主要是企业部门)通过捐资助学、社会赠与及税前列支等多方筹措资金,设立校企合作专项基金,利用政府职能为进行校企合作的企业提供多种政策上的优惠和便利等。最后,政府应增加对科技投入的财政补贴,从而形成多样化、广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资体系,并要大力监督此体系,做到补贴、资金账目“透明化”。这样才能使校企合作得以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为二者的协同创新提供一有利的生长环境。

参考文献

[1]寇廷耀.论高校与企业合作[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6(2):87--90

[2]胡锦涛. 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4-25.

[3]胡成功.试论高校与企业长期合作机制[J].黑龙江高校研究. 1996(4):24--26

[4]陈宝明.我国当前产学研结合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与政策建议[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9(11):42—45

[5]高雅萍.眼光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J].天津职业大学。2O11.8.

[6]赵居礼.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J].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11,8.

[7]李文雅.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机制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8]李健.要大力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J].中国科技产业.2012(3):31

[9]李忠云,邓秀新.高校协同创新的困境、路径及政策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 2011(17):11—13

[10]张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战略意义和政策走向[J] 教育研究. 2011(7):18—21

[11]杨怀珍.大学与企业合作创新研究[D].福建:东南大学,20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