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议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模式

时间:2024-04-25

周爱武

摘要:顺应新课程教学要求,作为化学教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深入研究教材,从多个方面来引导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使学生的探究意识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了每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去,从而使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得以实践。本文主要探讨了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的一般模式。

关键词:科学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实验;探究式学习

科学教育的任务,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具有基础性和时代性特征的科学知识,更应当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全面发展、成为能够适应新世纪持续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放在首位。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实验探究活动有着条件比较简单易行,而且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比较贴近。

探究式学习也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一般是:提出问题、猜想、制订计划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分析论证、表达交流得出结论、评估。学生通过这些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在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结合自身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实践经验,对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呈现化学问题,以创设问题情境为中心

科学探究的基本形式是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提出问题。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自由、民主的氛围,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通过观察、实验、调查、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其次,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并且不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在进行探究式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激发学生探究的内部动机。所有的探究都从好奇心开始,为了达到课堂探究的目标,教师要不断专研教材,根据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情景,把问题呈现出来,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能在简单层次上像科学家那样去主动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进行探究。

呈现问题的形式很多。例如:

1. 可以通过有趣的演示实验

化学实验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变化性使其自身充满了探究的悬念,易引起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兴趣,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惯用的创设问题情境的一种方法。

2. 可以使用多媒体演示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动画或一些自然现象的录像等来创设问题情境

用这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便于课堂操作,既有生动性和直观性,又节省时间,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达较好的学习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课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剪辑好情境片段,让情境为引出问题服务,并适时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3.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根据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提出问题

我们生活在一个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里,只要善于观察和思考总能提出一些化学问题。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使学生懂得化学与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实践性和深刻性。

二、根据提出的问题,收集相关信息,尝试提出可以检验的猜测和假设

提出问题后,要围绕问题收集资料,并将已学的化学知识和问题相联系,进行猜想和假设。猜想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同时又能有所创新和突破,并且这里的猜想和假设正确与否是能够得到检验的。检验的形式可以是实验检验,也可是资料的查阅检验,或者其他可以收集证据的检验。例如,在学习铁的性质时,针对“铁生锈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和平时积累的生活经验,对铁生锈的原因提出假设:①钢铁生锈是因为与空气接触,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合所致;②钢铁生锈是因为空气中有水蒸气,水和铁起化学反应所致;③钢铁生锈是因为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共同作用于铁的结果。

三、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通过小组讨论,针对探究的目的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设计可操作的步骤;考虑影响实际结果的主要因素,并采用适当的方法控制实验条件;有较详细的实验过程计划。这个过程对于初三学生来说,自行设计实验困难较大,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使学生掌握制定计划的基本要素。例如指导学生根据前面的假设设计对应实验:①取一支试管,用酒精灯烘干,向里面放入一枚铁钉,然后塞紧试管口,使铁钉只与干燥的空气接触;②再取一支试管,向其中放入一枚铁钉,注入刚煮沸过的蒸馏水至浸没铁钉,然后在水面上注入一层植物油,使铁钉只与水接触;③取第三支试管,往其中放入一枚铁钉,然后注入蒸馏水,不要浸没铁钉,使铁钉同时与空气和水接触。这个实验需要用一周时间进行观察。

四、通过实验与资料查阅,获取事实、收集证据

使用有关器材进行实验,通过观察、比较和测量,记录和处理观察、测量的结果,在多种信息中选择有用信息,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证据。引导学生观察铁钉生锈情况:在实验后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解释和探究。结论:常温下,铁在干燥的空气中或在隔绝空气只与水接触的情况下均不生锈,而当同时与空气和水接触时便会生锈。因此,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五、检验与评价。

将收集的证据和化学知识建立联系,分析、处理观察和测量的实验结果,得出符合证据的结论,对问题作出科学的解决,并与猜想和假设进行比较。

六、表达与交流。

用语言、文字、图表和模型等方式表达探究过程和结果,表达探究计划以及自己在探究过程中形成的见解,倾听和尊重他人提出的不同观点和评议,并交换意见,认识表达和交流对探究活动的重大意义。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指导者,因此在探究过程的各个阶段上,教师的工作都是指导、激发和鼓励他们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或者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锻炼学生应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要使探究式教学能够真正有效地落实在课堂教学中,还需我们教师的进一步努力。

参考文献

[1] 《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教育部制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2]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西南师范学院化学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4

[3] 帅保国等. 论问题式学习中的“问题”[J]. 上海教育科研,2005(7).

[4] 付立海,周仕东. 郑长龙科学探究内容的核心化与活动的多样化[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5(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