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谈集体创造力的建设与个体创造力的培养

时间:2024-04-25

郭丽丽 刘小军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集体创造力与个体创造力二者之间的关系,并结合经典案例详细剖析了创造力的概念及组成,探讨了怎样建设集体创造力,同时对个体创造力的如何培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集体创造力 个体创造力 关系 建设 培养

前言

在创新型的组织中,我们的基本目的是让个体成员和组织的创造潜力得到最好的发挥,并提高个体的创造力,让个体创造力加以交汇,带来组织整体的成功。如何平衡个体主义与团队合作,使组织的创新最大化,这是最棘手的问题。创新研究者发现创新从来都不是由一个独立的个体所带来的。而创新很根本的一条就是要靠教育,靠人才。所以必须全面推动传统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内涵式转变。而成功创新的团队有能力将来自诸多个人的创意转化为某个产品。

一、什么是创造力?创造力=信念力+创新力。

1.什么是信念力[1]

信念是意志行为的基础,是个体动机目标与其整体长远目标相互的统一,没有信念人们就不会有意志,更不会有积极主动性的行为。

伦敦国际顶级权威医学杂志Lancet刊载过给一个经典案例。此案例极好地说明了精神力量对于保持身体年轻所具有的巨大影响力。

有位女士因为被爱人抛弃,精神受到刺激而出现问题,她丧失了对时间的感知能力。这位女士始终认为她的爱人会回来,她每天都会站在窗前等他的身影出现,一直多年都如此。七十年过去后,一群美国医生发现了她,认为她年龄不过20岁。因为从外表看去,她头上没有一根白发,脸上没有皱纹,皮肤和少女的一样白皙光滑。

她没有衰老,因为她仍认为自己还是个少女。她的精神信念控制了身体的变化,出现了实际的生理年龄和自己认为的年龄一样的情况。她的超常的信念力影响了她的身体,使她保持了机体的年轻。

2.什么是创新力

创新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创新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

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2]

摆脱固有的思维模式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善于创造性思维的人经常尝试用与常人相反的方式进行思考,这就是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可以解脱大脑中固有模式的束缚,逆向思维能够打破条条框框,在别人认为不可能地方和别人没有注意到的地方有所发现、有所建树。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灵机一动,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从破缸中流出,从而救起了小伙伴,就是运用了逆向思维。

二、集体创造力的建设

所谓集体创造力,是一种提倡个体成员创造行为的相互认可、启发,创造价值的承认,有着良好的、利于创造的、规范的新型集体。爱因斯坦说过,假如你我各有一个苹果,交换后仍是每人一个,而假如你我各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就得到两种思想。[2]

凯宏公司研究所是由研发人员组成的一个团队,是一种“知识共同体”,它不是个体的简单组合,而是相互融合,统一、团结的体现。个体创造性的培养,客观上要求集体创造力的建设。

集体创造力的建设必须依靠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包括公司(学院)领导、教师、每位个体甚至社会力量,当然领导在其中起着核心作用:

1.科学规划、选好学术、学科带头人。不唯学历为标准,根据对每个人综合能力的了解,使每个人各尽其职,增强每个成员的独创意识。

2.引导正确的人生观。有意识纠正“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人必非之”等传统文化对创造的消极影响,激发创造热情,提高创新的勇气和胆魄,正视权威与失败,创造不是出风头。

3.创造性的教学管理。在教学管理中尽量采用创新策略、模式,多采用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多开展集体讨论,自由发表见解。对同一个产品的不同设计思路,多向求解,延迟评价等方法的运用。

4.成为集体创造力的一员。民主、愉悦的上下级关系是集体创造力建设的前提,领导要为员工提供“心理安全”(罗杰斯语),同时争取尽可能的公平、不偏爱、不打压。

凯宏公司研究所在设计中国重汽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某新型号产品时就利用了集体创造力,对其中一个关键零件的设计方案每位设计人员都提出自己的设计思路,大家经过详细的分析、计算、论证,找出每个方案的优劣,再把几个方案综合起来考虑就得出了现在实施的方案,经实际验证,该方案是最可靠、最理想、最优化的方案。

三、个体创造力的培养

人的能力与创造力要被充分运用,作为个体的人而言,我们需要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同时要摆正心态,相信自己并积极主动思考。创新教育,作为实现素质教育的现实途径,代表全新的教育理念与范式,十分突显个体创造性的养成。从教育观上,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终身化大教育体系,加强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从目标及价值取向上,应体现创造性潜能的有意识开发与创造人格的培养;并谋求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和谐。[3]

1.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

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创造性想象,以及培养善于进行变革和发现新问题的能力。

2.寻找替代方案

试着问自己,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完成同一件事情。当你有了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之后,再问一问自己:还有其他解决方法吗?要在心理上建立起这样的一种态度,即便其他方法看起来似乎“不可行”时,也要如此。

3.开放的心态

不要将任何你想到的点子拒之门外,不要轻易对它们作出判决。重视每一个从你的大脑里冒出来的主意,哪怕是那些看起来“愚蠢”或“显而易见”的想法。

4.放松的状态

用点时间,做令自己感到愉快的、你热爱的、能够带来欢乐的、能够使自己全身投入的事情。比如听音乐、游泳、阅读、或其他方式。

5.把思考过程落在纸上

用一叠活页纸(一个笔记本)随时写下思考中你的大脑里冒出的一切:随意的词语、短语、主意、想法……当灵感闪现时,一定要跟住它,先把它简略的记在纸上,有时候一开始它们还显得很蹩脚,但是一旦进入了“思维流”里面,创意的雏形就开始逐渐在眼前出现。

四、结束语

总之,个体创造力的培养不是“朝夕之功”,必须以创新理念为指引,以外在因素唤起内在创造意识的觉醒。同时,我们不能仅把创造力简单地理解为个人的能力,创造是集体智慧运动的过程,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要正确理解集体创造力与个体创造力的关系,所以在个体创造力培养的同时,集体创造力的建设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美]奥里森·马登,信念力[M],重庆出版社,2011年01月

[2]刘万海,创造型集体的建设与个体创造性的培养[J], 理论界,2000.04

[3]胡灵敏,从智力结构理论看个体创造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2.09

作者简介:郭丽丽(1976.5-)女,贵州遵义人,讲师,汽车工程系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汽车电子方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