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片区商品高效管控

时间:2024-04-25

赵栋梁

鞋服连锁公司渠道规模发展到30家店以上,为了实现良性的运营管理,会将渠道中距离较近的10-15个门店划分成为一个“片区”,按照惯例,配置一名区域督导(归属销售部管辖),负责片区门店的业绩管理,并配置一名商品专员(归属商品部管轄),负责片区门店的商品管理,两个人搭班形成1+1工作小组,共同服务片区内的门店经营(分为联营店、直营店、加盟店)。

但是,在企业辅导过程中,我们发现多数片区商品专员,每天的工作十分混乱,甚至是茫无头绪,有些是简单机械地重复调拨、补货、做报表的工作,有些是没有完整可靠的工作逻辑,想什么做什么,无法主动推动片区门店的业绩目标达成,低效的工作,致使公司的存货利用效率受到严重影响,没有发挥出商品职能应有的作用。为了改变这种状态,让商品成为销售部和采购部的“好帮手”,我们需要重建片区商品的高效管控。

片区13项采商销运营协同

一般来说,组货店通常是“首采+补单”模式,从供应商处组织产品,选款时先少量下单,销售反应“好”就补单,“不好”就淘汰(返厂或者出清)。从管理角度讲,这个模式是典型的跨部门协作流程,绝不是一个“商品部”单打独斗就能完成的,所以,当门店上新品后,要进行多种积极管控,包括提高商品销售量,减少无效库存对毛利率的影响,不降价或者少降价销售产品等,而这当中的工作方法可是大有讲究。

在多年实践中,我们通过对优秀企业团队进行工作过程跟踪分析,总结并提炼出了片区新品上市后的13项重点工作,只要按照这13项工作进行商品管控,就会极大改善片区的业绩和毛利率情况,片区商品管控工作的效率也会得到提升。

1、采商协同:完成新品的上市审版、首次铺货、备量补货三项工作

采用“首采+补单”模式的鞋服连锁公司,买手采购时会将单品的首单进货控制在预期数量的30%-50%,等到上市后有正向反应时,再分2-3次补单,把剩余的50%-70%备量采购回来,如果反应不好,就放弃这款。这就是我们圈子里常说的“小量求证,弹性采销”。

目前国内供应商为了降低风险,备货库存十分有限,所以谁能早发现顾客反应好的款,谁就能补到货,晚了就会被告知“没货了”。结果是,采用以前常用的依据“畅销款排名”进行补货的方法,已经很难抢到货,所以有些企业开始使用采商协同的如下方法抢货,其补货速度比普通公司快2-3周。

落地审版:产品到仓后,由商品部组织销售部进行“筛款”,凭借销售经验,找出有销售潜力的款,进行首次翻单判断,判断结果交采购部进行审核,同意后就可以下单(此时产品在各片区还未销售)。这种落地审版工作方式,对参与评价的人要求较高,看货能力和销售能力强的人才能胜任。

首次铺货:新品给谁?哪些门店可以不给?这个工作干的好坏,直接影响库存利用效率。比较好的方法是:采购部对单品的款式等级进行设定,一般分为基本长销、主题流行、个性先锋;商品部对渠道门店进行商圈等级划分(注意,不是业绩等级),一般分为核心商圈A级店、次核心商圈B级店,边缘商圈C级店,同时对渠道门店进行消费等级划分,一般分为高消费、中高消费、中消费、中低消费、低端销售共五级,根据商圈特征和消费能力,对不同风格和价格的商品进行铺店选择。

备量补货:当前市场供大于求,产品同质化严重,生命周期变短,因此我们在操盘连锁企业时,对单品的补货时间、数量、次数会设定标准,力求不超期补货、超量补货、超次数补货,保证采销平衡(一般对于流行款,上市3周后不补货、超出3次后不能补货)严格控制资金的使用,让投资人的利益最大化。

2、商销一体:新品的上市试销、当周动销、按需配货、起量推广、片区调拨、出清获利

我们在操盘企业中,会采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控制单品的销售周期,一般对于流行款,会设定8周的销售周期。在8周时间内,片区商品与销售人员协作,要完成试销、动销、配货、起量、调拨、出清一共六项工作。

上市试销:门店新品上市,店员首先试穿,按照商品部的要求当日反馈《款式评价》,并在一周内搜集整理顾客反馈信息,由商品部的片区商品专员负责此项工作,汇总各片区导购和顾客对单款的试穿反应,锁定门店高关注度的商品和反应不好的产品,决定再次补单的数量和分配门店方案。否则,商品专员就无法判断是否需要追加货品深度,容易造成脱销或者较大的库存浪费。

当周动销:门店新品上市,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首销破零”,也就是首件动销,在一周内如果无销售,商品专员就可以进行调拨,如果有销售,就要进行库存补充判断。很多企业对这个工作不重视,会造成商品销量不高,补货不及时,延误战机。

按需配货:商品专员根据片区门店单品的库存和日均销量,与销售人员协商,控制单品的单店库存在1-3回转周内。我们称之为安全库存控制,分为定时不定量、定量不定时、定量定时三种配货原则,保证畅销不断货、滞销不积。

起量推广:新品上市第3-6周,重点工作是协助销售人员起量推广,保证单品的库存深度和尺码质量。商品专员要根据销售人员的预期,及时与商品经理沟通,保证自己片区的储备可以支撑门店需求量。

片区调拨:每周一、周三进行2次片区内调拨协调,商品专员要将S旺销款、A畅销款、B平销款、C滞销款、D未动款,在门店间的整合方案与销售人员进行协商。事后,销售人员要跟进收到调拨产品的门店,协助执行首件动销、起量、淘汰、出清共五项单品销售拉升对策。

出清获利:商品经理每周会给各片区下达清款任务目标,片区商品人员要与销售人员协商,将清款目标分给片区门店,并协助门店进行清款任务达成监控,包括时间、剩余数量、折扣三项,确保按时按量按价完成商品经理下达的任务。

3、采销同频:完成新品的随行减价、过滤淘汰、转区下架、过季退仓

我们在操盘企业时,会采用上市三早原则(早动销、早起量、早收尾)进行单品管控。“首采+补单”模式对产品的筛选速度很快,只有30%-50%的产品可以补单,剩下的款基本属于无效款和低效款,供应链如果没有退货,就要及时启动收尾合并库存消化出清,防止积压影响投资回报。

随行减价:新品上市后,销售人员要紧密跟踪市场的竞品价格,如果我方产品定价较高,就需要反馈给采购部,进行价格调整决策,这个工作叫新品上市“跟价”。另外,单品销售到3-6周时,如果销量锐减,产品减价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也需要销售人员协同采购部进行调价判断。产品收尾期,剩余库存销售的折扣也需要采购部决议,商品部在本工作中提供数据支持,并参与采销协商。以上工作常在周会中进行商讨,最后结果由商品和销售进行跟进执行。

过滤淘汰:每周的《运营分析周会》,采购部和销售部要对在售产品进行淘汰分析,将片区销售人员反馈一般、可以退货的产品剥离出来,由采购进行审定,停止补单,片区进行剩余库存的出清或者集中,等待厂家处理,商品部提供数据支持。

转区下架:某片区销售一般的产品,在每个月的第三周《运营分析周会》,由商品经理进行片区间的协调,确定出货方和收货方,进行片区单品库存切割,出货片区门店,由商品专员安排进行下架,转移到其他片区。我们称之为“月大调”。

过季退仓:按照单品的销售周期标准,片区商品专员严格控制门店在售商品,如果单品超过规定的保质期时间(我们会在ERP系统中给单品设置过季时间参数),就要结束产品的销售,防止过季库存影响门店产品新鲜度、增加导购的销售难度,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提升商品销售毛利的生命周期管理

目前,我们在连锁企业中对毛利率进行调查发现,普遍存在开季毛利率高、季中锐减、季末跌价抄底的现象。大多数鞋业组货店,基本定价倍率2.0,标准毛利率是50%,在季末我们统计结果显示,由于营销活动对降低折扣的需要,大多数企业毛利率低于40%,有少部分企业会低于30%,盈利性极差。

如下图所示,一款产品在有效的销售周期内,销量发展十分健康,可是当超出8周后,折扣和销量的发展就不如人意,这也是很多企业困惑的地方。其实,我们要做的不是乘胜追击,反而应该是适可而止,因此毛利率低的根本原因浮出水面,原来是企业对单品的销售时间没有控制,普遍使用降价的方式超期、超量销售产品,引发毛利率危机。为此,我们开始在操盘企业中,建立单品生命周期管理标准,控制单品的库龄、保质期、库存天数三项指标。

单品库龄:对单品在门店放置的天数进行监控管理

单品保质期:对单品在门店销售时间设定标准(通常4-16周,视企业产品而定)

库存天数:按照日平均销量计算现有库存可销售的天数

商品专员在自己的销售进度数据中,要建立單品的三项指标跟进,保证库存天数不超标。其中单品保质期是商品经理与采购进行判断,片区不容许有库龄超过保质期的产品,库存天数标准由商品经理制定。原则上片区单店的整盘库存天数不能超过6周(1.5个月),片区单店的品类库存天数不能超过6-8周,片区单店的单品库存天数不能超过3周。

片区商品专员要负责三项指标:业绩、销量、毛利率

当前较为优秀的连锁经营公司,对片区商品的绩效管理指标,通常是设定三个:业绩目标、销量目标、毛利率目标。

业绩目标:商品经理与销售部协商制定,分解到片区和门店到单月/每周/节日/导购

销量目标:商品经理与销售部协商制定,分解到片区和门店到单月/品类

毛利率:商品经理与销售部协商,财务部审批

小结

正规的片区商品管控要有严谨的流程和逻辑,不能满足于传统粗放的铺货、调拨、补货这种低效的工作。要实现片区业绩达标、销量达标、毛利率达标,需要我们重新建立运营管理标准,以商品管控作为主线,推动采购和销售的协调发展,让经营变得更加易于控制,目标才能更加指日可待。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