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张博伦
【摘 要】 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各界群体对于儿童这个群体的关注程度呈上升趋势,为了保障儿童的合法权益,民政部在2019《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再一次明确了国家和社会责任。本文针对困境儿童当中的一个案例,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展开论述,对案主的支持系统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协助案主走出困境。
【关键词】 困境儿童 社会责任 生态系统理论
一、进入系统
由于王某连续两日未归,王某的叔叔婶婶通过报警向警方叙述了王某失踪时的情况,通过学校老师协助以及网吧附近的派出所民警搜查,于第三天一早找到了正在网吧打游戏的王某,学校中心的社会工作人员得以学生心理辅导员的角色进入了王家的生态系统,与王家的父亲、叔婶讨论王某在学校时的问题,同时,王某的父亲也向学校表达了自己未能达到一个合格父亲的原因:两位年迈的父母、破败的屋子、不便行动的身体,他希望能供有人协助改善这些最根本的问题,从而使其自身家庭系统能解决王某的问题,因此王某的父亲成为了社会工作人员进入系统的主要家庭成员。
二、评估生态
与王某的父亲进行交流之后,社会工作人员一方面对于王某行为的产生原因进行了阐述,另一方面对于王家当前生活的情况对于王某的影响进行了可能性评估。
对于案主问题原因的产生,可以主要分为:微观原因、中观层次、宏观方面
(1)微观方面,案主王某的个人原因:案主王某的自制力较弱,家庭当前情况既已如此,还能在此情况下逃课、去网吧,甚至于两天两夜不回家;逃避心理,有抵触情绪,由于家庭当前的状况如此,首先没有人能够正确引导他的行为,家人之间缺乏交流,其次是周圍的环境使他不愿意面对,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中观层次,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家庭方面:案主的父亲由于行动不便,在日常生活中无法跟进案主的一些行为;案主父母较早离异,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对一些事物的正确认识;案主祖父母年龄与其相差较大,可能在交流过程中偏向老一辈的教育方式,导致交流减少,案主很有可能不愿意听他们的话,并且大部分时间会用在照顾王某父亲的身上;案主生活的周围环境较差,一家四口生活在仅有10平米的房子当中,空间狭小,使王某没有自己的生活空间,是压力感的来源之一,且住宅周围糟糕的环境,也同样不利于王某的身心发展,试想每天放学回家的过程中都需要经过此处,不论是否会有同学一起路过,每天看到这些场景的心情想必都不会很好。因此,家庭所带给王某的感受可以归纳为:拥挤的房子,周边糟糕的环境,没有可以进行有效交流的家人,支持网络的缺乏。
学校方面:王某两天两夜不回家,那么他肯定没有去学校正常上课,而学校在王某第一天未按时到校之后就应当与其家里联系,显然学校没有做到这一点,在此问题的产生过程中负有一定的责任。
(3)宏观方面,即社会以及政策原因:
案主王某父母较早离异,童年生活已属不易,在生活中受到的关爱远远少于其他同龄人,家庭关系的缺失,导致他的不自信不愿意与他人进行交流,从而只能从网络上寻找陪伴和依赖感,而社会监管的不力,又导致了王某可以在未成年的年龄阶段,自如的进出网吧,因此社会和网吧负责人需要对这些孩子承担一定的责任。最后社会政策对于王某父亲行动不便的群体不友好,四口人依靠每月微薄的保障金和退休金度日,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家庭经济状况也是导致了王某自卑心理产生的直接原因,青少年正是容易产生攀比心理的年龄阶段,在与人交往过程当中难免会发生,产生自卑心理之后最直接的问题就是与其他人的交流大大减少,同时与家人与同学过少的日常交流,可能会导致王某日后产生性格上的缺陷。
三、协调与沟通
面对王某、王某父亲这二重问题,需要二者同时有所改变。首先针对以上的分析以及王某的实际问题,可以与王某制定一个约定,也算是一个初期目标,即不再逃课,并且保证不再去网吧,用客观的态度帮助王某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叔叔婶婶继续鼓励王某,与王某多多交流,并且对祖父母的教育方式用客观的态度阐述这种教育方式可能对王某产生的后果,改变教育方式,进一步增强王某的自信心;与王某的中期目标主要是加强沟通的能力,想要王某能够主动与其他人交流,那么首先他能够与家庭成员沟通无障碍,可以给王某和王某的父亲请一位手语老师,在学习和增强交流的过程中,使王某体会到家的温暖;终期目标即重新为王某建立起支持网络,让王某看到自身的价值,有面对困难的决心和勇气,主动结交朋友,使王某更好的融入学校这个大环境当中。
针对王某的父亲,首先要解决其个人的基本问题,即日常生活起居,链接相关资源,介绍康复运动人员来家中协助王某父亲,使王某父亲恢复自信心;其次也是沟通问题,在沟通问题解决之后可以带王某父亲参加相关适合的工作能力培训;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教育王某,青少年的性格、言行受父母的影响比较多,如果王某的父亲能以这样的姿态为王某做出一个工作和日常行为当中的表率,那么相信王某即使以后在面对其他困难时定不会以逃避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四、再评估
在约定之后的一个月,首先询问王某是否有积极完成约定,在有去网吧的念头之后自己是怎样解决的,并且不论他的做法如何,社工不得对于他的行为作出评判,与学校老师和王某家里人交流,王某上学的积极性如何,在课堂当中的表现,放学之后是否有按时回家,做到以上几点之后,社工可以对于中期目标的完成进行进一步规划;相应的,王某父亲情绪和态度有什么变化,如果没有发生变化,或者行动力不高,需要找出其采取这种态度的障碍在哪里,对于发生障碍的层次,采取其他的行动策略来改变当前的障碍,还可以介绍有成功示范经历相同或者类似的家庭来王家介绍经验。
五、评估
在针对王某和王某父亲的干预计划进行到中期之后,社工可以运用生态图、家庭关系网络图,对于上一次评估出来的问题进行主观感受上的回答,比较与干预计划进行之前的差异:王某的积极性是否有提高;沟通和交流是否增多;学校对于王某的正向反馈是否变多;王某父亲对于生活是否更加乐观;对于参加工作的意愿是如何表示的,以及手语是否对于王家起到了一定作用;通过家庭关系网络图评估量表作为评估工具,比较社会工作人员的介入前后有何变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