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摘 要】 自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以影子银行为代表的非金融机构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传统商业银行与影子银行并行的银行体系。影子银行的存在给监管当局带来了挑战,尤其在于其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将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这一目标对于中央银行实行有效的货币政策至关重要。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把相关研究做一个文献综述整理。
【关键词】 影子银行 货币供给量
一、引言
关于银子银行的定义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观念。目前比较认同的说法是金融稳定理事会给出的界定:影子银行就是游离于监管机构以外的信用中介活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认为其本质是风险转换并降低交易对手风险,最主要的影子银行行为包括证券化和抵押品中介化。学术界对于影子银行产生的原因有许多解释,但其本质仍旧为信用中介活动。
中国影子银行发展较晚,产生于银行信贷收缩时期,具有逆周期的特征。商业银行使用理财产品、银信合作、银证合作以及同业业务将信贷资产出表化处理以提供给原本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获得商业银行贷款的机构和企业。中国影子银行的模式能够为市场提供流动性转换、信用转换、期限转换的金融中介,不同之处是其不具有吸收存款、监管和“最后贷款人”等保障。
影子银行的功能、构造等都与货币供给量紧密相关。影子银行可以影响流动性以及货币数量与价格目标进而影响货币政策的问题。有关影子银行对于货币供给的问题一直以来也是众说纷纭,中国式影子银行主要从事理财产品、第三方支付、银信合作、私募基金、同业业务、金融租赁等为主要特色的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供给活动。
二、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于这一话题研究的文献比较少,下面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归纳与整理,将这一话题主要的涉及面列示。
(1)影子银行与货币供给的关系
大部分学者认为是正向关系。周小川(2011)指出影子银行的发展增加了货币供给量,类似于商业银行的信贷创造功能,影子银行也会派生货币。肖卫国、兰晓梅(2019)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验证我国影子银行对货币供给的正向作用。王振、曾辉(2013)实证研究表明影子银行按照会影响货币供应量。吴晗、张克菲(2019)基于银行同业业务创造货币的视角,认为同业业务创造了货币。纪敏、李宏瑾(2018)认为商业银行表外理财业务的发展提高了货币乘数。朱恩涛、张小雅、翁玉颖(2016)提出扩张的货币政策有利于影子银行的发展。而连飞(2018)认为影子银行的规模变化对货幣供给具有反向影响,对于这一关系的解释主要是因为影子银行的预留扣减率提高减少了传统商业银行的货币派生功能。
(2)影子银行具有逆周期性特点
裘翔、周强龙(2014)指出正向利率冲击对于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具有抑制作用,但会促使影子银行信贷的大规模扩张;负向利率冲击则与之相反。解凤敏和李嫒(2014)将影子银行引入存款的创造模型,认为影子银行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点,并且在不同周期其发展具有“非对称性”。连飞(2018)使用BVAR模型检验中国的数据,结果显示影子银行对货币供给的作用具有周期性特点。
(3)两者关系具有时滞效应
李新功(2014)构建VAR模型,实证研究了影子银行与货币供给的双向影响之间的时滞效应。朱恩涛、张小雅、翁玉颖(2016)认为影子银行发展会冲击货币政策有效性,这一冲击还具有滞后性特点。
(4)金融监管会影子银行发展受阻
肖卫国、兰晓梅(2019)指出在当前我国经济去杠杆化以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背景下,我国宏观监管方面会对影子银行的货币创造具有抑制作用。
三、总结
国内许多学者侧重于对影子银行与货币供给关系的影响研究,这一关系主要表现为正向,而且会具有时滞效应。影子银行与货币供给的关系在不同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其表现形式也会存在差异。影子银行对于金融系统稳定性带来了挑战,诱发系统性的金融危险。其发展也增加了全球市场的联系,因此监管当局应该加强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而货币当局要善于使用其“逆周期”特点,进行货币政策的调控。
【参考文献】
[1] 袭翔,周强龙. 影子银行与货币政策传导[J]. 经济研究,2014,(5):97-102
[2] 蔡雯霞. 影子银行信用创造及对货币政策的影响[J]. 宏观经济研究,2015,(10): 43-54
[3] 李新功. 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供应量影响的实证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2014,(1):72-77
[4] 解凤敏,李媛. 中国影子银行的货币供给补充与替代效应——来自货币乘数的证据[J]. 金融论坛,2014,(8):22-29
[5] 王振,曾辉.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 国际金融研究,2014,(12):57-67
[6] 周小川. 金融政策对金融危机的响应——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形成背景、内在逻辑和主要内容[J]. 金融研究,2011,(1):3-14
[7] 肖卫国,兰晓梅. 我国影子银行与信用货币创造——基于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视角[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9,(1):76-81
[8] 吴晗,张克菲. 银行同业业务与实体经济融资——基于货币供给创造的视角[J].金融论坛,2019(5):22-30
[9] 纪敏,李宏瑾. 影子银行、资管业务与货币调控方式转型——基于银行表外理财数据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18(12):2-17
[10] 连飞. 中国式影子银行与货币供给:促进还是抑制?——基于信用创造视角的研究[J].武汉金融,2018(8):24-29
[11] 朱恩涛,张小雅,翁玉颖. 我国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分析[J].会计之友,2016(4):38-43
基金项目: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影子银行对于货币供给的作用》;项目编号:CX2019SP142。
作者简介:王志圆(1996—),女,汉族,湖北省洪湖市人,经济类硕士在读,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研究方向:宏观金融与经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