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一带一路”背景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分析

时间:2024-04-25

张文佳

【摘要】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明确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这一理念的关键在于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本文采用2008-2017数据,通过“ DEA-Malmquist 指数法”测度分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发现,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在逐渐上升,技术进步是主要驱动力,技术效率水平有待提升。

【关键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DEA-Malmquist 指数法  技术进步

***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提出:“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同样高质量发展也是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资源的不断消耗,低技术水平,低效率发展都是难以持续的。

一、相关文献

经济增长需考虑到绿色持续发展,随着环境、能源等问题的日益凸显,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难以衡量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质量。Chung(1997)首次用方向性距離函数和Malmquist Luenberger(ML)生产率指数,计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王兵等(2010)使用ML指数方法对我国工业分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量及研究。殷宝庆(2012)通过 SBM模型对中国制造业进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表明环境规制能提升技术创新。陈超凡(2016)运用ML指数对测算评价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证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显著大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原毅军,谢荣辉(2016)结合SBM模型与ML模型评价比较中国省际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表明区域差异化明显。陈诗一(2017)将环境污染变量引入使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因此,加入环境规制,得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准确评估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更能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关合理的建议。

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

(一)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文章采用2008-2017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面板数据为研究基础(因数据缺少西藏除外)。投入指标为能源消耗(E)、劳动力(L)、资本(K)。期望产出指标是我国的地区生产总值(Y)。数据来源于各省市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

(二) 结果分析

运用 DEAP2.1软件,测算并分析2008-2017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入“十一五”后,我国对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着力注重,改变以往的粗放经济发展模式。2008年到2017年间,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值为 0.974,其增长率为-2.6%,总体“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表现为跨时期的逐步下降趋势。之后两年时间里又出现下降幅度稍有增加的趋势,并在2012年稍有缓解,表现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阶段性逐步下降。2008-2011年总体出现下降趋势,这是由于“十一五”期间,中国制造业飞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2011-2015年呈现大幅度波动变化,由于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新常态下,产业结构在做不断调整,环境问题受到重视,不同区域产业结构做出调整,使“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表现为波动变化。2015-2017年为上升趋势,表明过去一味追求“数量”快速发展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现在在注重生态环境,低碳经济的时代取得一定成效,粗放型经济方式向“高质量”经济转变,创新技术水平的提高、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得到有效控制,推动了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三、结论和建议

结论:我国从2008-2017年期间,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在“十一五”规划期间表现波动变化;总体看,技术进步水平一直处于前沿,技术效率有待提升。我国在重化工业化的推进时期,绿色生产率呈明显下降;而在实施严格环境规制的2014年后绿色生产率明显上升。

政策建议:第一,建立可持续绿色经济发展考核体系,纳入环境指标,对节能减排加强力度;将绿色研发投资作为重点。 第二,注重科技进步和创新,注重技术效率的提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 第三,建立低碳、环保、清洁的合作发展理念,进行低碳经济开发,提高技术效率水平。

【参考文献】

[1]陈诗一,徐颜玉. 从要素市场化看供给侧改革的中长期实践路径—基于随机前沿模型增长核算的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7(11).

[2]陈超凡.  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 ML 生产率指数与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J]. 统计研究, 2016 (33).

[3]原毅军,谢荣辉. FDI、环境规制与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 Luenberger 指数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5(08).

[4]匡远凤,彭代彦.  中国环境生产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分析[J]. 经济研究. 2012(07).

[5]殷宝庆.  环境规制与我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国际垂直专业化视角的实证[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

[6]王兵,吴延瑞,颜鹏飞.中国区域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J].经济研究,2010(5).

[7]Chung. Productivity and Undesirable Outputs: A Directional Distance Function  Approach[J] ,Microeconomics,1997(5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