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共享经济的农村创新发展模式研究

时间:2024-04-25

杨步熙

【摘 要】 近年来共享经济理念在国内流行,并逐渐发展出了较为成熟的共享经济行业,这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创新发展渠道。本文主要探讨共享经济下农村创新发展的可行性,结合农村发展共享经济的基本条件,提出基本农村共享经济创新发展模式,以期为各地方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共享经济 农村 共享要素 政府统筹 社群

一、基于共享经济的农村创新发展条件及其可行性

共享经济是指在互联网平台中对闲置资源进行共享并获取收益的方式,其特别强调了各类经济和社会资源(被人)使用的价值,因此共享经济最核心的作用是提升经济资源的流动和使用率,这实际上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直接的增量。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仍存在显著的低质、低效化问题,这也成为农村经济精益化、集约化发展的驱动力。共享经济则有利于推动区域内经济资源利用率的提升,从而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显著推动。

对于农村而言,区域内各类经济与社会资源相对分散,同时受区域生产类型、经济类型单一化的影响,许多资源会出现长期闲置、季节性闲置等问题。这导致农村本就相对有限的资源难以得到充分利用,无法将农村已有资源完全投入到经济利益的创造活动中。比如闲置资源类型多且总量大,如废弃宅基地、农业生产季节性限制资源、公共活动场所、农民闲余时间等类型众多,这类资源恰恰是共享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开发对象,因此农村地区的资源分布特点符合共享经济发展的需要。此外,目前农村网络发展普及率高,具备了共享经济发展中的网络共享渠道条件,同时农村宗族/宗法社会下人际信任关系强,这也为共享经济发展中的人际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农村共享经济创新发展中可用的共享要素

共享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可共享资源条件的限制,前文分析中指出农村可共享资源规模较大,但同时资源类型也相对多样,因此在创新发展中需要梳理可用资源,从而制定更合理的共享经济创新发展计划。结合资源类型的特点,可以将农村共享资源类型分为三大类:

其一,实体和金融资源。实体资源是农村规模最大的闲置类资源,其中主要的类型为土地、屋舍、生产工具、未被使用的场地等,这类资源被闲置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众多、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较强且作业间歇性较为明显。此类资源有相对较长的闲置期,可以被用于集中开发,例如屋舍开发为民宿、共享型农家乐等。农村闲置金融资源和实体资源类似,都受到生产活动的季节性因素所影响,许多农村家庭资金以活期储蓄等形式存在,这类资源的总体规模较高,在集中运作的条件下能够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金融支撑。

其二,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农村最具特色的共享资源,现代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规模化发展水平较高,这使得农村许多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剩余劳动力可以通过参与城镇化、工业化建设活动来的为家庭创造额外收入。而这类剩余劳动力通常难以获得稳定的工作,因此此类资源有较高的流动性,但也正是由于这种流动性,也使得农村闲置人力资源成为了农村共享经济发展的有利资源,其满足共享经济中的非全职化、低职能化人力资源需要。

其三,知识资源。知识资源是农村地区较为特殊资源,主要是指具有一定传统特色、未被广泛掌握的农村实用性技法、技能、经验等,例如特殊的工匠技艺(如手工艺、传统食品制作技艺)、生产技术(如制茶技术、屠宰技术等)、表演技术(如戏曲表演等),这类知识资源也具备集中开发的条件,能够成为实体共享资源开开发的辅助要素,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收入渠道。

三、农村共享经济创新发展的基本模式建议

(一)以政府统筹为核心的项目式发展

农村共享经济在探索发展时期有借助政府号召力和支撑能力,促进农村共享资源的有效集中。虽然农村可共享资源众多,但农村已有的公共服务并不完善,资源流动市场不够规范,各类闲置资源介入共享经济体系的难度较高,因此需要政府做好统筹安排,消除农村群众的疑虑。具体实践中,政府应当通过统筹平台来加强农村地区内的地缘信任条件,引导群众做好闲置资源的转移,加速资源集中;同时也要做好共享经济发展的制度建设,消除农村内部矛盾。例如,在地方性共享农庄的开发中政府需要做好土地资源的重新规划和统筹工作,使闲置的住宅用地、住宅房屋资源、非农用闲置地块进行集中整合,用于共享式休闲住宿、农村观光、农业体验性经济项目的开发,提升闲置资源的价值产出能力,同时在共享经济模式下实现低成本运营(资源的使用权短时转移给消费者,降低农村共享经济运作和管理的成本)。

(二)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基础的社群式发展

农村共享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是对闲置资源的整合开发,而政府统筹工作只在公共性资源管理方面有较强号召力和组织力,但在个体拥有的细碎资源的组织方面却相对乏力。比如农村季节性闲置的农业生产资源并不适合以统筹方式来整合,这就需要借助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社群组织力来实现共享式经济发展与合作,例如:将个体购置农业生产机械生产的模式转变为村、组集中购置共享机械,降低总体投入,通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自主规划和治理来确保共享生产资源的均衡分配,这更有利于盘活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可以引导农民将由此节约的资金进行共享,整合并用于集体购买商业性农业生产保险,这能够在不实施规模化、集中化生产的情况获得与其类似的农业生产风险控制条件,进一步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三)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农民自主发展

当然,现代农村群众的能力与思想发展水平较高,有一些个人能力优秀、创新意识和拼搏意识较高的农民乐于自主发展,这类群众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来对个体资源进行共享式运作,例如在互联网上推广的共享式家庭农庄、共享式特色种养殖,以对生活活动、生产物料处置权的共享来向消费者提供农家生活、农业生活的体验条件,挖掘家庭闲置资源、农业资源的新价值,实现家庭增收。

【参考文献】

[1] 杨裕民, 程晓君.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共享经济发展研究——以安徽省安庆市为例[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7):24-27.

[2] 魏祎, 王萍. 共享發展理念下农村产业扶贫的现实困境及纾困之道[J]. 生态经济, 2019(5):130-13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