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4-04-25

谭艳平

【摘 要】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作为一种社会性养老方式,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和农民的切身利益。我国从2009年开始试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至今已有近10年的时间,进展很快并取得明显成效,但在推行过程中仍不可避免出现一些问题。本文就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状况进行了相关分析,找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概述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2009年9月1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为分界点,把新农保和老农保做了区分,规定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新农保主要以个人为主体,实行个人缴费为主、国家补助和集体补贴的养老缴纳模式。在制度模式上,实行了“个人账户+基础养老金”;在筹资制度上,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筹资办法;自试点开始,年满45周岁及其以上,且逐年足额缴纳保险费的,达60周岁才可以享受政府的基础养老金;和“老农保”相比,“新农保”最大特征就是强化了国家对农民养老保险义务和投入,因此,在機构设置、推行制度上有明显的优势。

二、“新农保”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农保制度本身的问题

制度的科学性仍待提高,缴费档次低,社保水平不高且养老金待遇低。一方面参保对象通常选择较低水平的档次,激励机制存在一定的漏洞,导致很难吸引参保对象选择高档次的参保标准,另一方面,农村集体经济基本空洞化,集体补助很难落实。由于对集体补助没有强制性要求,加上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对新农保的了解不够,参保意识不强以及宣传不到位,新农保筹资金“三足鼎立”的局面,变成了靠财政补贴和个人缴费两个支撑点,限制了农民基础养老金待遇标准的提高。

(二)制度实施对象的问题

农民传统养老观念深入人心,参保度不够高。长期以来的家庭养老的观念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很多人依旧认为子女和自身养老很重要,短时间内很难完全转变,因此这一重要的原因导致宣传很难触动传统的养老观。农民群体担心制度变化,若选择参保,则其缴费的时间越长,距离享受养老金待遇的时间越长,更加担心未来新农保制度会有变数,因此许多人干脆选择不参保。

(三)制度实施主体的问题

宣传不到位,农民对政策认知不足。我国在新农保的宣传力度还需加强,尤其对年纪较大的农村老人,需要采取更为合适的宣传手段和方式。经办人员水平和经验有限,服务不到位。由于经办处的一些经办人员本身水平知识的局限,对新农保制度停留在表层的认识,宣传方式较单一等。另外,目前经办人员的成员很多都是年龄较大的兼职人员,待遇较低,宣传新农保的积极性较低,反馈参保对象的信息的时间较长,导致很多村民并不理解新农保制度。

三、改进现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的对策

(一)优化新农保制度和政策

细化制度设计,如实行比例费率制。由于目前新农保制度的养老金待遇没有很好地拉开不同缴费档次的待遇差距,相应的提高养老金待遇。政府可在财力状况允许的条件下,相应地提高基础养老金的补贴。完善新农保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新农保多缴多得,长缴长得的机制。建立健全政府方面的财政补贴的长远机制。并完善中央和地方政府公共财政的分担机制。

(二)加强对农民参保意识的宣传教育

应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树立新的养老文化,积极扩大对农村新型养老文化的宣传,增强全社会的养老意识,保障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老年生活是社会养老保险基本目标,相关部门可适当举办农村居民间的交流会,通过享受到新农保实惠的参保对象在交流会发言,让潜在参保对象直面参保的益处,提高其参加新型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观念。

(三)切实加强新农保工作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服务质量。

加大对农保专业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的力度,要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农保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业务培训,可以对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举办专业业务培训,提高农保工作人员的综合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办事人员的素质,以适应新的报工作的要求。再次,人员安排要以能够满足新农保工作要求为准,不能造成人浮于事的局面,尽量降低管理费用,给人民群众留下好印象最后对经办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树立和培养。加强廉政教育,避免贪污腐败现象的出现,在全省打造一支勤政、廉洁、高效的新农保经办工作队伍。

(四)充分发挥当地政府对新型农民养老保险的积极作用

一方面,应逐步提高中央财政支持的绝对数额,调高基础养老金给付水平,同时要完善基础养老金的调待机制,切实落实地方财政出资责任。明确省、市、县各级财政对新农保的筹资责任,形成良性有序的财政投入机制着重强化省级财政的筹资责任,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另一方面,确保新农保全面实施,根本在于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