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产业结构升级视阈下对我国财政金融政策的研究

时间:2024-04-25

闵雪锋

【摘 要】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加剧,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也在发生改变,经济增长的主导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产业结构也将向高技术化、高附加值化、高服务业升级发展。产业结构升级需要有稳定的宏观环境,更需要财政金融手段的引导,合适的财政金融政策可通过制定和实施各种有效工具渗透到产业发展全过程,诱导各要素发生导向的流动,淘汰落后产业,优化各要素在不同产业间的配置关系,从而实现产业结构转换升级。故财政金融政策是否引导到位、是否存在缺位与不足,对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作用。

【关键词】 财政政策 金融政策 产业结构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加剧,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也在发生改变,经济增长的主导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相应地,产业结构也将向高技术化、高附加值化、高服务业升级发展。党的十八大更明确提出,优化产业结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因此,产业结构升级主题是根据当前经济形势、政府改革规划下的必然举措,成为了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对于我国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现代化和国际化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一般而言,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需要有稳定的宏观环境,更需要财政金融手段的引导,合适的财政、金融政策可以通过制定、实施各种有效工具渗透到产业发展全过程,诱导各要素发生导向的流动,淘汰落后生产力,优化各要素在不同产业间的配置关系,从而达到社会发展中的帕累托最优,实现产业结构转换升级。从财政、金融政策的角度研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更有利于我们展开对财政体制创新、金融体系深化、财政金融政策完善的探讨。

1995年以来财政金融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总体良好。从长期看,我国的财政金融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无论是国家财政收支规模的增加、财政支出结构向服务化、技术化倾向的明显加深,还是外生金融或者内生金融机构信贷数量的扩大,都有效地促进了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推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因此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充分发挥财政和金融政策的作用,引导资金流向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微观经济主体,激励其设备、技术的更新換代,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发展。

财政金融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存在时期差异性。科技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必然给我国的产业结构带来深刻的影响与变化,我国政府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大了对于高新技术的研发投入、科技基础研究,用以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其生产工业和技术水平。国有银行信贷在加入世贸前对第三产业的推进作用不明显,而在加入世贸后提高了其资金的配置效率,深化了金融结构,正向效应逐渐显现。

财政金融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存在区域差异性。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服务化即第三产业的发展而言,存在“中部塌陷”现象,税赋优势不明显,国有银行信贷产生了挤出效应;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技术化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而言,财政支出对中部、西部地区的效应更大,该地区对财政的依附性、吸收力更强,且非国有银行贷款等内生性金融在经济发展相对较弱的西部地区作用不明显;但总的来说,财政收支、银行信贷变量都表现为正向作用,且从大小上分析,西部地区的财政支出相对缺乏些,内生、外生金融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上都是有效的。

财政金融政策对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已经清晰了财政金融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突出贡献,也揭示了影响效应中的制约因素。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为了充分发挥财政金融政策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引导作用,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应该落实以下几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1.完善财政税赋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各级政府须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十二五”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战略目标,继续加大对于第二、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财政投入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和财政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继续巩固现有的财政政策。众所周知,现在常用的财政支出手段仍以政府公共釆购、财政补贴为主,它们能够替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分担一些经营风险,破解资金需求困难,激励企业技术革新,起到对民族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扶持,引导产业结构向合理化、高级化迈进的作用,因而需要继续巩固其政策的作用。

第二,大力扩展其他的财政税赋政策。不同于无偿性的财政投资活动,财政投融资,是对财政投资性支出的一种补充,是有偿性的财政投资活动,它通常应用于具有外溢性特征的产业,通过适当的财政支出,建立良好的社会投资环境,改善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此外,作为一种影响面较大、作用直接、持续时间较长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传统和新兴的第三产业可以提供免征第一二年所得税的优惠措施;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可釆取技术开发费的税前减免、技术转入收入减免等税赋优惠做法减少技术开发成本,提高该行业的劳动生产率,进而通过改变供给因素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优化金融政策工具,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第一,增加信贷投入、明确信贷支持重点,优化银行业结构。银行应加快信贷规模和增长速度,简化信贷程序,放开信贷业务的限制,提高资金的使用率。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应明确信贷支持重点,尽可能地让信贷流向反映出产业政策偏向,对科技含量较高、发展潜力较大的国家支柱产业可优先提供资金支持,对落后产能、工艺、产品以及重复建设项目应限制、控制其贷款,在此方面,央行可通过存款准备金率、差别化利率、风险系数权重、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窗口指导、直接信用等不同的方式来把控信贷规模和流向、引导规范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优化银行业结构,提高银行效率,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在继续完善国有银行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大力引进外资银行,扶持和发展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努力形成多元化的金融体系,破解中小企业筹资难题。

第二,大力发展直接金融、引入风险投资体系,加强金融深化。证券市场对于企业融资筹资、优化资源配置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具体而言,可引导企业的投资者以直接融资方式向有潜力的企业注入资金,培育创新型小企业进入中小板市场融资,鼓励企业发行债券、短期融资融券等。此外,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应加强风险投资体系建设,构建风险投资项目的甄选、监控、退出机制,优化投资环境,完善以政府信用担保机制为主、证券公司、投资银行、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体系为辅的多主体风险投资系统。

3.加快中部服务业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区域均衡发展

由于早期国家政策的原因,加之中部地区本身发展动力乏力,造成了中部地区在经济总量上不如东部地区,在发展速度上不如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动也比较滞后的局面。在促进产业服务化发展上,税赋政策应因地制宜,仿效经济发达地区对不倡导产业采取提高税率、减少抵扣等限制类措施,对经济发展薄弱地区采取减税、加速折旧等鼓励类措施,同时在税收政策制定与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税赋技术的公平性专业性、便捷性。而对于中部地区国有银行信贷表现出的低效率,则需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引入竞争机制,全面深化效率。

4.消除中西部财政金融约束,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方面,中西部地区的财政金融支持是明显不足的,特别是对于其技术化发展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政府应减少对中西部地区的直接投资范围,更多利用财政金融政策杠杆引导民间投资,扩大对其税收优惠、贷款担保贴息等;商业银行应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大力扶持创新性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根据其信贷特点,设定适宜的授信期限和还款方式,并引入风险定价机制、风险評价机制來有效控制其风险。

5.调整产业政策,合理引导资源要素向高技术和清洁产业流动

人力资本作经济增长的为一个重要内生因素,对技术革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西部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本效应发挥得不尽理想,需要创立一个良好的高层次人力资本投资和使用的软硬环境,依靠政策优势促进人才的流向,改善人力资本的产业和区域配置结构;外商直接投资还需向中西部引导,发挥其资源补充作用、产业溢出效应,用产业发展带动区域平衡发展;出口方面,为应对全球化竞争,以低附加值为特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改进技术,提高科技含量,促进产品、设备的更新换代,国内的高新技术产业无论从外部环境、政府支持、还是企业自主研发上都需要学习、借鉴国外的管理经验。

【参考文献】

[1] 郭琪.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政策效应:财政诱导与金融跟进[N].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1

[2] 郭晔、赖章福.政策调控下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J].中国工业经济,2011,(4):74-83

[3] 江小娟.我国产业结构及政策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1999,(6):79-85

[4] 范方志、张立军.中国地区金融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N].金融研究,2003,(11)

[5] 陈聪.我国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9):108-10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