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摘 要】 本文首先对老子提出知足常足思想的背景进行介绍,然后分析老子知足常足思想的内涵,阐述了现代人知足常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 知足常足
老子乃国人先哲中的集大成者,老子的思想深邃而精辟,洞悉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暗示了人应持何种态度面对自然与人生。老子本不想留任何言语,他深知曲高和寡:“上士闻道堇能行于其中;中士闻道,若闻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大笑,不足以为道矣。”(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生活于那个列国纷争的乱世,各国战乱不断,老子深刻认识到这些归根结底还是由于人心的不知足,统治阶级的不知足,人们的欲望不满,老子希望天下能够回到先民生活的那个状态,结绳记事,无欲无求,日落而息,日出而作,少欲知足,安居乐业。相互之间没有纷争,就不会有矛盾,也就不相打扰,享受自然恬静的生活。所以老子结合本身的理想,提出了“知足之足,常足笑”劝人做到“知足”是老子在《道德经》中的重要思想,无论是个人还是一个国家最大的生存祸害就是不懂得知足,最大的过失也就是贪得的欲望。
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兵略训》称“人有衣食之情,而物弟能足也,故群居杂处,分不均,求不淡,则争。争,则强胁弱而勇侵怯”。《诠言训》也指出“善有章则士争名,利有本则民争功”就是说世间的有太多的不合理才会你争我夺,可能是由于得到的不满意也可能是因为分配的不公平等矛盾的存在。在《原道训》中说“达于道者,不以人易天”不争则达“道”,不争关键在于“人”,又称以其无争于万物也,故莫敢与之争,“则天下归之,好邪畏之”。
老子认为纵欲、贪婪之心归根到底是一种不知足,必须要去掉这些虚妄之心才可以返璞归真,最大的罪恶就是满足纵欲。隋朝中文子王通曰:“大智知止,小智唯谋”。世人唯有明白了“知足常足”的深刻涵义,才会走的更加长远,才会明白如何去领悟人生的真谛。孔子在《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老子便是在不断的呼吁世人要明白人生的宝贵,不要为了眼前的些许名利而忘乎所以。“甚爱必大费,多藏必久亡”,这是非常之有理的古训。
《文子·道原》中说:“老子曰:人之性欲平,嗜欲害之,唯圣人能遗物反己。”世人大多是因为欲望难平而最终害了自己,唯有领悟“道”才得以“知足”。人们不懂得停止自己的那些无止尽的欲望,一味的追求自己所向往的东西,无论是否为人们应该所得到的。老子教导世人如何去放下不应当存在的欲望,世人不懂得“止欲”就不会明白“知足”的道理,就不会懂得怎样去应对那些应该放下的贪婪和欲望。宋徽宗赵佶曾经说过:“人见可欲,则不知足,不知足则欲得,不欲得则争端起而祸乱作。不泰至则戎马生于郊,然则知足而各安其性命之分,无所施其智巧也。日用饮食而已,何争乱之有?”
在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三章里面老子说道“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就是强调个人修养与自我建立的过程,懂得了时常满足的也就渐渐的变得富有。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改变是一种志向。立足根本,不去好高骛远自然会长久。身死但是会永垂不朽便长存于天地之间。明白“知足”了不去“妄为”,才会保持长久的富足而不是只争一朝一夕,这里面的“知足者富”就是指富贵并不是拥有的钱财多少,而是不会为了生活而出卖自己的人才是富有的人。《文子·道原》中说:“嗜欲者,生之累也。”最大的过错是贪婪,贪婪就是无休止的索取心,受内心欲望的驱动,人会做出违反自然之理的事情,而将自己陷入歧路。老子说“大道甚夷,而人好径。”就是要人们明白应当脚踏实地,不能因为欲望的驱使走捷径,世人易执迷于欲望而不懂得“知足”,也是告诫很多人不要因为贪图走捷径终将走上自取灭亡的道路。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四章之中提到:“知止不独,可以长久”,就是知道满足才会长久,知足就会知道满足,容易满足,这样就可以明白适可而止,懂得了满足之后也就不再空受到屈辱,就不会带来更多的危险,只有这样才可以保持长久。墨子曰:“知止,则日进无”。太多人时常追求名利而丧失自我,只看眼前利益不在乎長远。放眼看去,芸芸众生,随处可见翻滚在名利争夺的圈子之中,其中充满了太多的存亡与得失。王弼:“天下有道知足知止,无求于外,备修其内而已”。倘若人们领悟了老子的“知足者久”,不竭深而渔,不投林建都,这个世界才可以长久发展下去。
通行本《老子》第二十九章中说道:“是以圣人去甚,去,去秦。”让世人减少那些不应该存在贪欲,是一种对于无厌欲求的“知止”,既不是禁欲,也不是纵欲,而是保持一个适中的态度。通行本《老子》多次提到“无欲”(少私寡欲),也就是保持正常的合理的欲望。老子所言“无欲”是让世人调整自身的内心,越过那片带有原始贪婪的欲望之海,只有这样才可以感受到我们在自己的身上,是由于欲望促成这一切,欲望在人们的内心之中,本是一片黑暗的海,没有阳光升起之前,自己便如一叶浪花跳跃海面,或者就是一个泅渡的人。没有阳光,黑暗之中看不到地平线,没有方向到达岸边。世人必须靠水沉浮,尽管人们筋疲力竭,但是仍然得无法休息,所以过度放纵自己欲望的人会时常感到内心的病倦。
老子所言无欲并不是把人的欲望全部抛弃,而是为了达到灵魂与肉体之间的分离。并不
是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要达到一种纯粹的欲望,修正的欲望,而不是完全没有欲望,要正视自己的欲望。“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殖,可以长久”。老子《道德经》第四章懂得知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明白适可而止的道理,就会很少危险。世间万物能知足就安乐,贪楚必定招祸乃至身亡。
【参考文献】
[1] 道德经大全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
[2] 南怀瑾:老子他说[M]m.上海:上海夏日出颇社,2009
[3] 老子哲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 张松辉:老子译注与解析[M]。湖南:岳属书社,2006
[5] 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6] 黄瑞云:老子本原[M].北京:人民文字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曾爱玲,现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政治工作系教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