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刘旭
【摘 要】 “资产证券化”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至今已有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逐渐成为了主流的直接融资工具,为金融市场带来了活力和生机。2005年,资产证券化于我国正式开始试点,至今已有10几年,期间经历过快速发展阶段,也经历过停滞不前的阶段,但总的来说,为金融市场带来了一定创收。本文主要分析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寻找现存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国情及金融市场环境,提出改善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现存问题 发展对策
一、引言
资产证券化逐渐成为了主流的直接融资工具,为金融市场带来了活力和生机。资产证券化指的是将符合一定要求及条件的资产进行风险及收益的分离和重组,运用相关的金融理论和技术,使得该证券化资产能够在金融市场上自由流通,同时可以满足多类不同风险偏者的投资需求。从本质上说,资产证券化就是通过发行证券的方式,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流通从而实现直接融资的目的。在某种程度上说,证券化将一些流动性差的资产转换成有价证券,从而解决流动性问题,有利于价值的实现。我国资产证券化虽然起步较晚,开始至今仅十余年,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
(一)参与主体范围扩大
在资产证券化试点初期,发行者主要是城市商业银行,主体类型单一,参与者数量较少。但近些年来,主体范围逐步扩大,越来越多主体参与进来。尤其是新规发布之后,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等将近30家银行也获得了相关从业资格,从原始单一的商业银行主体逐步发展为包括国家政策性发展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农商行、外资银行等多种类型主体。总的来说,不仅主体数量明显增长,主体的种类结构也更加丰富。例如,在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的结构方面,商业银行足足占了七成比例,集中程度相对较高。随着经济的逐年发展与进步,投资者也在不断发展进步,创新意识也在逐渐提高。投资基金公司、农信社、财务公司等也在逐渐步入投资者的范围之内,逐步丰富了参与主体的类型,有利于进一步扩大证券化的市场。
(二)基础资产范围扩大
资产证券化离不开相应金融产品的支持。随着证券化的逐步发展,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已初步形成了特有的基础资产池。池中主要由几个部分组成,包括不良贷款、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一般中长期贷款等。由此可见,初期阶段基础资产池中的种类相对较少。随着相关政策出台,尤其是《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主要目的在于鼓励基础资产多元化,支持选择多元信贷资产并纳入基础资产池,扩大资产池的范围,其中包括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新兴产业贷款、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贷款等,在种类上予以扩大,有利于推动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三)产品种类丰富创新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至今,已形成几类重要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其中包括:第一,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这是最常见的一类,也是最重要的种类之一。该证券主要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发行,由中国银行监管会审核机构资质。第二,企业资产支持证券。其主要由中国证券业监管会指导、管理、监督,通常针对特定资产管理服务,并以此为依托。第三,资产支持票据,管理机构有所不同,为市场交易商协会。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变化,资产证券化的产品种类也在不断扩大,正走向多元化趋势,范围涉及越来越多的行业,包括房产、基金、保险、证券、电力、交通等,行业内容丰富,种类形式多样化。实际上,踊跃创新、发散思维恰恰是资产证券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积极进行产品内容创新,是业务发展的新常态。例如,“阿里小贷”,就是创新意识的产物,该产品由阿里巴巴及东方证券公司共同合作的产物,两者经过思维的碰撞、理性的合作,推出新型的资产证券业务,其将信贷资产作为基础资产,这是首次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此外,资产证券化业务备案制确定猴,我国首个房地产投资基金于深交所成功挂牌。外资银行——渣打银行,也在国内发行了首个资产证券化商品,开创了先河,具有重要的意义。可见,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过程中,在主体范围扩大的同时,产品种类不断丰富,业务不断创新,为资产证券化注入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
(四)发行规模扩大
我国资产证券化始于2005年,在开始发行的初期阶段,主要由建行和国开行负责发行,两者作为重要的参与主体,发行了大量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还有信贷资产证券,总规模高达人民币70亿左右。随后,发展至2008年,两、三年间发行规模迅速增长,发展步伐较快。但好景不长,2008年由于次贷危机的影响,金融危机相继爆发,我国不得不暂停资产证券化,重新调整步伐。一直到2012年,信贷资产证券化被重新启动,由央行批准进行,随后一年的时间内,发行总数迅速上升,甚至比2012年多出5倍。
三、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有专业人才缺失;二级市场交易受限;法律制度缺失三个方面。
(一)专业人才缺失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发展已有十几年,发展初期已有几类产品出现,随着产品不断丰富,且数量越来越庞大,再加上产品本身的复杂结构,要充分掌控、维护资产证券化产品,必须要有相应的专业人才。但是就目前而言,证券化产品种类的日益丰富、产品数量的不断增加,严重缺乏匹配的专业人才,工作人员的能力及素质都有待提高,同时,由于人才储备量不足,具备专业法律知识的人才严重匮乏,不利于资产证券化的长远发展。
(二)二级市场交易受限
二级市场主要目的是为投资者提供流动资金,可以对过去的金融商品进行交易,主要是有价证券的买卖、流通场所。但作为有价证券的交易场所,我国二级市场受制于其规模,投资主体基本上由银行组成,占比较大,银行作为主体持有的信贷资产证券数量较大,高達百分之八十。同时,银行之间互持的现象十分常见,也较为严峻。
(三)法律制度缺失
到目前为止,我国资产证券化经历的时间较短,经验不足。总的来说,该业务的开展受到多个方面的影响,包括监管不力、政策缺失、相关部门公信力不足等问题,严重阻碍了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同时,与资产证券化相关的法律法规较为缺失,许多市场行为未能接受法律监管,容易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对投资者权益造成一定的损害,缺乏保证。市场经济虽然迅速发展,但是法律制度更新的脚步较为缓慢,难以与飞速发展的经济市场相互匹配,导致“无法可依”的现象频频发生。就目前来说,与资产证券化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信托法》及《破产法》,但真正涉及的内容较少,且不够细致,亟待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四、完善及发展对策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如下完善及发展对策:培养综合性人才;健全法律体系;促进利率改革,鼓励不良资产证券化。
(一)培养综合性人才
经济的发展得益于金融市场的繁荣进步,离不开金融市场的推进,金融市场的丰富多样,更是资产证券化市场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为了推动资产证券化发展,教育必须充分、到位、落到实处,尤其是法律知识方面的教育,必须树立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明确道德底线。在人才培养方面,还要注意综合性人才培养,在丰富法律知识的同时,要注重金融知识教育,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培养一支能力强、素质高、专业的人才队伍,促进多样化发展。除此之外,还应从学校抓起,提前做好人才储备。金融机构或其他部门可以促进与各大高校的合作,尽早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积极培育优秀的综合性人才,为推进资产证券化做贡献。
(二)健全法律体系
正如前文所述,我国的资产证券化自2005年初次试点至今,已有十余年发展历史,但是法律法规制度仍然不够完善。资产证券化作为金融市场中重要的内容,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关键。我国对资产证券化进行监管的部门虽然数量不少,但是职能分散,尚未形成完整的合作体系和规模。近些年来,虽然隔段时间会出台一些法律法规,例如2018年年初的《资管新规》等。但是,对金融秩序的监管仍然不够完善,需要不断出台政策及法规来进行行为规范和监督,为金融市场营造良好、健康的法律环境。
(三)促进利率改革,鼓励不良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发展至今,银行为了在证券化过程中获取更多的利润,通常将质量相对较好的资产作为基础资产。但是不良资产作为基础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银行获利,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对银行的长久发展会有一定的打击。因此,利率改革必然成为当前重要的工作任务。一直以来,我国实行严格的利率管制,存贷款的利率差是银行获得利润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对利率管制过分依赖,导致银行对开展证券化业务积极性不高。因此,银行应当开快改革利率管制,减少对存贷款利息差的收入依赖,同时相关部门可以适当采取一些鼓励政策及优惠措施,推动银行进一步推动不良资产证券化,从而大幅提高收入。
【参考文献】
[1] 李伟.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市场流动性分析和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8.
[2] 刘承尧.我国目前资产证券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