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霍山县科技创新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24-04-25

万卫国

【摘 要】 为打好科技创新这张牌,做好“培育创新主体、助推转型发展”,县政协组织县直有关单位和部分委员,集中调研了应流集团、宜康食品等7家县内企业,赴浙江省新昌县、东阳市进行了考察学习。本文结合调研情况,总结了我县科技创新主要做法及成效,分析了不足,指出了下一步科技创新工作建议,以期把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需求反映给政府,为企业做好服务,为我县县域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关键词】 县域经济 科技创新 调研报告

为做好“培育创新主体、助推转型发展”集中调研活动,县政协组织县直有关单位和部分委员,集中调研了应流集团、宜康食品等7家县内企业,赴浙江省新昌县、东阳市进行了考察学习。结合调研和考察学习情况,就我县科技创新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年来我县科技创新工作主要做法及成效

“十二五”期间,我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工作,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全县科技事业取得长足发展,连续四届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为全县经济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一)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转型升级牵引力。1.落实政策激励机制。县委、政府坚持政策引导科技创新,出台了《中共霍山县委霍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霍山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设立了800万元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项资金,明确了多领域、多层次的扶持办法。2.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扎实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积极促成校企合作,引进培育创新载体,搭建平台支持企业和个人创新创业,全县共有60余家企业与省内外5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60余项,共同开发和转化科技成果70多个。一大批中小企业通过合作,提升了创新能力,走出了山门,拓展了市场,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近两年,全县共获得省级科技成果10个,位居全市前列。3.打造创新服务平台。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不断打造创新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大力引导支持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二)突出主體培育,增强转型升级内动力。逐步完善对企业创新全过程的引导机制,支持企业从易到难,由简单的申报一个专利开始,不断加深对科技政策的了解程度,建立与科技部门的紧密联系,实施更多的科技计划项目,增加研发投入,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高,逐步成长为民营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

二、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虽然近年来我县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浙江新昌、东阳等先进地区相比较,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一)助力创新的体制机制不新。鼓励支持创新的顶层设计和制度供给不够新、不够多,鼓励创新创业的一些政策措施无论是力度还是与企业创新需求的针对性、有效性方面还不够强,一些部门、乡镇和企业认识不到位,对科技创新重视不够,推动乏力,政策碎片化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创新的环境不优、氛围不浓,部分中小企业对科技创新扶持政策了解不足,科技创新还没有真正深入人心,创新驱动合力有待加强。

(二)创新主体意识和能力不强。由于经济下行压力没有根本缓解,部分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上持观望、等待的态度,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对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还有这样那样的模糊认识,企业怕担风险、不敢创新,能力有限、不会创新的现象较为普遍;科技咨询、中介服务等科技服务行业不够发达,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直接制约和影响了创新创业热潮的掀起;同时,不少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意识不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缺乏长期科技战略合作,停留在自身低水平的科技活动层面,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三)创新型人才资源有限。科技创新的关键是人才。近年来,随着我县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所带来的人力资源结构变化正逐步凸显,对高端人才总的需求不断加大,同时也对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提出新的要求。虽然我县制定了专门的人才引进办法,制定了很多的政策奖励和扶持措施,但从根本上看,创新要素集聚能力依旧较弱,柔性引才模式尚未完全建立,激励引导人才创新创业的办法依旧欠缺,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不足,“引不进”、“留不住”的现象同时存在。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目前,全国上下对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鼓励和支持创新的政策越来越多,力度越来越大,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历史机遇,着力破解制约我县创新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培育创新创业主体,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建议如下:

(一)明确工作重点,培育创新主体。我县重点要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加快培育创新主体。加大对龙头、骨干和高成长性企业的扶持和培育力度,鼓励迎驾、应流、世林等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综合运用财税政策、产业政策等,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充分利用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和工程化平台的支撑作用,引导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二)营造浓厚氛围,增强创新动力。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切实增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主动性和能动性。

(二)强化人才工作,激发创新活力。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跳出本地来集成配置人才、资本等创新资源和要素,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合肥乃至长三角、境外等人才密集地区建立研发机构、组建研发团队,创新“平时生活在外地、创新成果在霍山”的柔性引才模式,招揽人才为我县创新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 李文辉,江涌芝,何秋锐,陈忠暖.中国省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效率及其经济贡献率研究[J/OL].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4[2018-11-06].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023.C.20181022.0842.002.html.

[2] 王鸣涛.省域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模糊评价研究[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8(10):35-40.

[3] 张海枫,高文涛.对张掖市小微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调查与思考[J].甘肃科技,2018,34(15):1-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