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欧债危机的经验教训与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发展前景

时间:2024-04-25

刘思良

【摘 要】 2009年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共体主权债务饱受争议,而随着爱尔兰退出欧债一体机制,成为首个脱困的欧洲国家,为其他国家债务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欧债危机源于欧洲一体化进程中以希腊为首的高赤字国家入不敷出,导致高债务国家经济整体断链,这一教训也为东亚货币金融合作发展提供一定参考。本文以欧债危机为借鉴,针对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有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欧债危机 东亚货币 金融合作 发展前景

一、引言

过去十年世界经济整体势头是在向上发展。但就发展历程来看,这一道路却显得迂回曲折。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险以及接踵而至的欧债危机,其后续的影响还是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区域经济合作。近些年无论是亚投行、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还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都见证着我国在区域合作中的带头作用,而亚洲区域经济金融合作也在中国一系列倡导中不断得到深化。但就目前东亚货币金融圈发展现状而言,远不及欧盟发展规模。本文以史为鉴,在吸取欧债危机的经验基础之上,对东亚经济合作现在进行详细分析,以期推进东亚各国间的金融合作。

二、欧债危机概况

(一)欧债危机进程

2009年高度赤字的希腊政府屡屡超出约定要求,三大评级机构主动下调希腊信用等级,欧债危机从此爆发,之后陆续影响到了欧洲全境,尤其是西班牙、爱尔兰、意大利等五国都相继陷入困境之中。虽然爱尔兰主动脱离欧盟债务纾困机制,有效缓解本国债务危机。但从欧盟整体发展上看,到如今仍饱受债务影响,尤其是希腊至今还处于经济下滑边缘。

(二)欧债危机起因

1、外因

欧债危机爆发的外因主要分为如下三个方面:第一是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导致全球经济的恶化,欧共体毫无例外被卷入其中;第二是全球三大权威信用评级机构对本身就负债累累的国家进行不断地下调信用评级,导致这些国家债券信用不断降低,导致无法进行外商融资;第三是希腊高赤字政府入不敷出,整体经济得到重创甚至于崩溃,大量人口失业,直接引发欧债危机。

2、内因

从货币、职权、政策三方面对欧债危机爆发内因进行分析,得出如下三方面观点:一是欧盟各国经济发展也存在差距,即便有了统一货币也难以有效解决各国发展面临的实质性问题;二是欧元统一与财权分配不协调,欧盟三大经济体在欧共体中占有绝对的领导地位,各国政府自从本国利益为着力点,欧共体的团结也是以于大国经济扶持小国为前提;三是欧盟各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主要依托点都存在较大差异性,其相应政策引导均只以本国利益为核心。而陷入困境的五国主要支柱性产业却靠的是第三产业,这又会造成服务产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长效性,同时政府还将面临高福利、高失業率等诸多补贴,种种因素导致政府最终无力负担,进而引发债务危机。

三、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现状

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受到经济严重影响的东亚各国均意识到加强区域合作、增加整体协调的重要性,在加上区域各国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不明显,可以扬欧盟一体化之所长,壁其所短,推进区域金融合作。而从目前来看,东亚金融圈有能力也有信心做到更好,具体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

(一)经济增速较快,市场潜力巨大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亚洲四小龙”作为东亚经济发展引擎,取得世界瞩目的佳绩,创造出东亚奇迹。在此期间,新加坡、韩国均步入发达国家水平。而到了八十年代,“亚洲四小虎”也作为新兴力量经济也得到快速提升,其平均增速也达到8%。虽然在上世纪末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的重创,但东亚仍在是一个经济潜力大股,在区域合作进程中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经济互补性强,区域合作加深

古往今来东亚地区都有着经济上的互补优势,首先是源于区域地缘辽阔,物产丰富,生活饮食方面都能得到物质上相互交换;其次是地理位置的特殊,不同区域之间的交通便捷,新大陆桥架设雏形已初步形成,更有利于加强区域经贸合作,推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再次是东亚各国经济差异性虽小,但又有属于本国的特色,从而各国都能利用东亚平台实现优势综合利用,以此带动整体经济的进步。

(三)经济指标趋同,各国共谋发展

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虽然东亚地区绝大部分国家都经历了经济的短时间衰退,但在国内体制改革与制度重新修正的基础之上,近些年来经济也得到了稳步提升。就原“亚洲四小虎”而言,四国的经济增速都相差无几,并且各国失业率都控制在5%以下,物价水平也尽在小范围内浮动。经过金融危机的警钟之后,四国对金融制度也更加警惕,并保持汇率水平同其他三国相似,相应的波动幅度也时刻控制不超限。

同时,东亚各国以前车之鉴,为防止赤字过高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均将外债控制在原欧盟规定要求的60%之内。上述的多类经济指标表明,东亚地区的主体经济指标逐渐趋于相同,为地区金融合作提供有力支撑,为东亚货币统一迈出实质性进步。

四、东亚货币金融合作前景

东亚地区选择多种货币互换原则彰显出各国对货币互通的认可性,而东亚货币金融合作也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就合作前景而言,东亚货币合作是共赢共享发展,在未来期望之下,合作的总体方针应当以严格危机管控制度为依托,协调各国货币汇率为主要手段,建立联动反应机制为目的,最终实现东亚货币一体化。

(一)实现时效沟通,加强危机管控

针对全球经济金融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区域协调反应和紧急救援显得尤为重要。在未来共建东亚金融合作,需要从政策和制度两方面进行考虑。总体来说,未来救援机制的构建需要从下述几方面逐层进行:(1)确立信息实时共享机制,实现各国间的时效沟通;(2)加强政策引导,避免各国金融领域政策冲突;(3)扩大区域协调一致性,加快外企融资便捷性;(4)构建突发事件应对机制,设立预先防范方案;(5)加强各国协调合作,共建东亚地区金融一体化。endprint

东亚货币基金建立是对区域合作乐观期望的体现。从未来发展上看,东亚地区具备基金建立的基本条件。首先是区域经济发展稳定,外汇储备充足,对外贸易盈余有足;其次是各国合作广泛,相互合作信任度加深。因此未来发展中,东亚各国能够通过实现区域协调一致,实现共谋发展蓝图。

(二)推进汇率协调,全面深化合作

从区域金融合作整体上看,东亚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整体相似,保持稳定的货币汇率是共赢的选择。而针对同一货币采取的一篮子计划,目的在于建立公平公开的中心汇率制度,对偏离该汇率的各国需要加以限制,发挥区域协调联动作用。

另外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等性,未来几年还要规定灵活的汇率协调机制,防止外来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方针,各国之间全面加强金融经贸合作,才能树立稳固全局观,保证区域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从区域金融合作局部出发,未来区域金融合作要以此区域基本汇率为着力点,构建起对外部货币在汇率兑换上的统一协调。外部货币边界性的定义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而并非除东亚盟国之外的货币都视为外部货币。同时在区域防范机制构建过程中,可将汇率政策、物价环境等作为参考指标,做到防范于未然。同时考虑到东亚地区机制的欠缺,还应当建立一个财富基金管理制度,以便整合区域主权债券。

(三)稳定货币汇率,共建联动机制

纵观全局发展,在区域合作不断加深的同时要依靠强有力制度的保障。首先要出台切实可行的一篮子制度为统一货币建立打下坚实基础;然后基于此形成高效汇率联动机制,将亚洲货币单位推到实际进程中来。在地方区域管辖范围之内,相应的国家应当严格遵从汇率制度,并密切注意该地区与亚洲货币统一单位的差异,做到即时调整。最后再利用货币一体化推动本国金融业的发展,促使整个区域都保证协调进步,最终实现统一的汇率机制。

从长远上看,在一揽子政策出台之后,也要逐级建立局部区域的固定汇率制度。紧盯货币政策不稳定的特点,密切留意其波动范围,做到预先策略以及防范措施。要想同时做到汇率的稳定和可持续性,就得用严格的管控制度实时紧盯其发展。只有将货币区的规模进行精简量化,才能加快经济发展一体化的建设。而做到该过程的最少运营成本,也就最优可能成为最优货币区。未来东亚地区的发展只有重点依靠这些货币区,才能实现长足有效的经济效益。

(四)推行统一货币,实现货币联合

未来东亚区域的合作不会只停留在汇率协调的表面阶段,随着世界经济发展,资本流动加快,汇率的调整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作用将变得越来越小。因此在汇率调整与货币联合之间,必然选择货币联合。统一的货币更有利于衡量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权责比例,还能有效遏制金融危机的爆发。总结以往危机爆发的内因,汇率不稳定往往会造成外资企业的资金枯竭,也是导致危机爆发的主要内因。所以东亚区域货币的统一是未来发展主要方向。未来东亚地区统一货币的选择方案最大可能性是仿效欧元,建立不属于任何国家的货币体制。

对未来东亚金融合作的展望,最核心、最根本的體制建设在于货币单一化。而这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应当在大中华、东盟以及日本建立起三个主要的货币区,再一次为依托,带动周边国家逐步转入货币一体化。同时经济端也应一道发力,在各国经济和信任彼此加深的过程中才能最终真正实现货币的一体化。

【参考文献】

[1] 粟勤,周银红,张艳玲.从欧债危机的视角分析欧元的困境[J].国际经济合作,2012(3):51-54.

[2] 吴昊,刘丹.欧债危机的成因、影响及应对策略——兼论对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启示[J].社会科学家,2013(7):58-62.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