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刘芮
【摘 要】 资产证券化是介于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两种传统融资模式之间的一种创新型的融资方式,资产证券化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应用于发达国家的金融领域,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借鉴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融资模式,也采取资产证券化的方式解决其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部分问题。笔者基于我国金融领域现状,提出并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风险,并提出可以有效控制这些风险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信贷 商业银行 风险 控制
一、信贷资产与信贷资产证券化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借鉴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融资模式,也采取资产证券化的方式解决其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部分问题。信贷资产又称为信贷业务,在本质上就是我们熟悉的贷款业务,它是商业银行所发放的各类贷款所形成的资产业务,信贷与其他贷款业务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需要借款人提供担保物品。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把在短时期内流动性较差,但在未来能够产生现金流的资产进行组合,并对这些重组的组合资产进行信用增级,当对这些资产组合评定的信用等级提高到一定程度或其信用质量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将这些组合资产投放在金融市场上以证券的形式出售换取现金流的过程。信贷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中最为主要的业务,信贷资产证券化增强了组合资产的流动性,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快速获取现金流以贷款给企业盈利的机会。
目前市场上盛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主要有两种类型,即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和资产支持证券化。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指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将自己所持有的流动性不强但能够在未来带来现金流入住房抵押贷款进行优化重组,构建为住房抵押贷款资产群组,然后投放到证券交易一级市场,让证券机构用货币资金将其买入,证券机构再对买入的住房抵押贷款资产群组进行信用增级或是担保后以证券的形式投放到二级市场出售给投资者的过程。资产支持证券是商业银行为发行主体,将信贷资产以信托的方式委托给其他金融机构,这些受委托的金融机构再将这些信托资产发行到市场上以交易过程中收付的现金作为收益的过程。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实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增强银行资产的流动性,特别是将长期债权转化为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增强了商业银行总资产的周转率;信贷资产证券化也有利于商业银行进行资产负债的管理,改善资本结构,降低融资过程的机会成本,同时也提高了资本利用率,分散了非系统风险。
二、浅析信贷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信贷资产证券化始于上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随后其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拓展,信贷资产证券化这一创新的金融理论与实践对国际金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05年信贷资产证券化于我国开始试点实行,与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的相关法规在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领导下也开始陆续出台。与信贷资产证券化相关的法律的陆续出台使我国确立了以信贷资产为融资对象,以信托公司为主体以信托形式筹建SPV,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并使其在债券市场上流通的信贷资产证券化框架。
如今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运行整体较为稳定,债券市场也得到稳健的发展,与此同时,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供给量与市场份额也在快速增长,参与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商业银行在不断增多,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在债券市场上的发行效率也比试点之时有了很大的改善,这很好地发挥了金融市场对支持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从开始试点到如今,信贷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试点的初始阶段,在2005年至2008年底,我国共有11家金融机构参与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工作,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共发行了总价值为667.83亿元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第二个阶段是試点的停滞阶段,在2009年与2010年之间,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工作在我国处于停滞阶段,在此期间,我国并未发行新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第三个阶段是试点工作的快速发展阶段,2011年国务院同意继续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工作,在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量高速增长的同时,国家信贷政策的支持领域也得到了扩展,如涉及到铁道交通运输行业、电力热力生产与供应行业、建筑行业、煤炭开采行业等。
信贷资产证券化有效地解决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存在的问题,比如流动性差、交易成本高、财务风险集中等等。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信贷资产证券化也是如此,一方面,信贷资产证券化确实可以有效分散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非系统风险、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以提高商业银行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能力、在资本市场与信贷市场之间起到良好的沟通作用、使金融市场上的产品种类得以丰富;而与此同时信贷资产证券化也有着明显的不足之处,虽然信贷资产证券化分散了商业银行的非系统风险,但是并没有消除信贷资产的系统风险,并且把这些无法消除的风险扩散到了其他领域,扩大了风险的影响范围。因此从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过程入手,分析研究信贷资产证券化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找出可以有效防范与规避这些潜在风险的措施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对研究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的分析与控制有着重大意义,而且对信贷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继续实施与进一步发展也有实践性意义。
三、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潜在风险
要分析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潜在风险,我们要从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实施过程入手。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三个构成要素是是商业银行、证券投资者与相关证券机构,这三个构成要素相辅相成又互相制约,其中一种因素的变动将会引起其他因素的相继变动,进而影响到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整个交易过程。因此,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交易过程会带来较多的潜在风险,如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和环境风险。不能否认的是,高风险与高收益相对应,我们需要了解这些风险的产生原因,进而对其实施有效控制,以实现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高收益。
信用风险是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潜在风险,信贷资产证券交易过程中的商业银行、投资者或是相关机构中的任一方若做出毁约、诈骗、隐瞒等违法或不良行为。都有可能会造成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其他参与者承担其违反信用的行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三个构成要素也是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的主要参与者,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称之为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三方中任何一方的违反信用的行为都可能会对其他参与方造成经济损失。例如,在资本市场运作过程中,商业银行作为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起人若在融资过程中为筹集大量资金而隐瞒自己财务报表中的不利信息,这就有可能对投资者造成经济损失。endprint
作为发起人的商业银行其在融资过程或是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市场化过程中存在的隐瞒行为甚至是欺诈行为造成的信用风险极有可能顺延交易环节不断延伸,进而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
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操作风险主要包括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定价风险、资产重组风险和破产豁免风险等。在实施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对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合理定价对信贷资产证券化能否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投资者能否接受发行者对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定价对于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能否成功发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定价会对资产证券化造成风险。由于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把在短时期内流动性较差,但在未来能够产生现金流的资产进行组合,并对这些重组的组合资产进行信用增级进而以证券的形式发行进而进行融资,因此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在发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着资产重组风险,资产重组风险主要包括政策风险、融资风险、运作风险和合并重组风险等。破产豁免是指在资产证券化中将基础资产的风险和基础资产所有人的其他资产风险相隔离,破产豁免是所有资产证券化的核心技术也是特有技术。因为实现资产证券化的核心环节是对组合资产进行信用增级,提高资产组合的信用级别以通过证券交易所发行证券,筹集资金实现融资。用各种手段对信贷资产进行信用增级,必然要求法律支持破产豁免。破产豁免要求商业银行在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对各个信贷资产进行有效评估,不得虚报数据、隐瞒或欺骗其他参与方。
金融市场是变动而复杂的市场,市场风险是指金融市场上某一因素的变动引起整个金融市场的动荡,由此可能引发信贷资产证券化出现损失。市场风险主要是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若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涉及外贸,那么汇率风险也不容忽视。就本质而言,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都是由于资本市场利率变动所引起的风险,其结果是造成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起人即商业银行与债务人之间收支不均衡。而汇率的波动会影响贸易国之间供需的变化,贸易顺差或逆差会影响到债务人的还贷行为与还贷的额度,这就造成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使市场因素复杂多变。流动性是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能否有效转化为现金流的关键因素,资产的流动性强则能较快带来效益,有效规避市场风险的影响,实现对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存在风险的分散。反之,若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流动性较弱,就会增加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成本,不利于参与者实现其财务目标,甚至可能造成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失败。
环境风险主要是指外部环境因素变化对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的影响,比如经济风险、政治风险和法律风险等。经济风险是宏观经济意义上的风险,是指由社会经济状况波动引起的风险,社会的经济状况的波动是有规律可循的,它往往呈现出周期性变化,社会经济状况的这种周期性变化会影响整个证券市场,进而影响到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收益。政治风险是指国内或国外政策的改变引起社会经济的动荡,比如贸易壁垒的设置。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引起的社会经济的变动会波及到整个金融市场,进而影响到信贷资产证券化在金融市场上的运行,给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各个参与者造成经济损失。因为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多方参与的,其关系较为复杂,运行过程也涉及到较多环节,在其运行与交易过程中提供法律的支持与保护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信贷资产证券化是金融市场的创新产品,我国对于金融市场的法律有欠完善,到目前为止,我国并没有行之有效的法律保障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运行。
四、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潜在风险的控制
对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的控制,需要在分析潜在风险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或避免潜在风险的发生,从而将风险对信贷资产证券化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对于风险的控制,常用的措施有风险规避、风险分散、风险转移和风险削减四种。风险规避是在预测风险的基础上进行的,从而采取措施避免风险的发生,但风险是与收益相对等的,风险的降低也会导致收益的降低。风险分散就是将投资单个证券改为投资证券组合,从而分散非系统风险。风险削减则是针对难以避免的风险使用的策略,力求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风险转移的实质是将已发生的风险的部分进行转移,以降低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购买商业保險是一种常见的风险转移方式。
针对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风险的控制,笔者根据我国金融市场现状提出以下建议:完善与金融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做到金融市场的运行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同时可以借助法律法规实现对金融市场进行有效监管,保障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有效进行;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管理,在整个资产证券化过程中,资产的信用评级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因此我国应当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管理,以充分发挥其精准的资信评级作用;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对信贷资产证券化整个过程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统一管理,以在风险发生时迅速做出决策。
五、小结
本文从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实质入手,分析了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其潜在风险与管控措施,以期信贷资产证券化在我国能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立勇.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发现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15(23).
[2] 张琦,方莹.当前信贷资产证券化情况及存在问题[J].时代金融,2015(25).
[3] 高坤,靳飞云.资产证券化解读——以银行资产证券化为例[J].商,2016(11).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