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提升银行金融风险控制水平的措施研究

时间:2024-04-25

姜婷婷

摘 要: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银行业当前的业务规模越来越大,规模增速和贷款增速日益下降,负债成本越来越大,银行盈利能力降低,银行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金融风险日益严峻。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情况下,银行业如何正确地分析和把握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等各种金融风险及采取有效措施应对、预防和控制金融风险,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村镇银行为例,提出了银行业控制金融风险的具体建议和操作策略。

关键词:银行金融风险;控制水平;村镇银行

0 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六稳” “六保”工作,希望能够促使经济社会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商业银行和经济发展的关联度非常之高,已经受到后者的较大影响。当前,银行业务规模增长越来越缓慢,贷款增速下降,负债成本增加,降低了银行盈利能力。银行业如何在重压和挑战之下,科学地应对和化解金融风险问题,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和压力,有效预防各类金融风险,促使银行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银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金融风险及其类型

1.1 金融风险的概念

金融风险是经济活动中诸多经济要素存在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银行损失的概率。银行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能够连接资金的需求方和供给方。当然,它也不可避免地面临多种类型的金融风险。因此,金融风险管理始终是银行业的核心业务之一,必须将金融风险控制当作银行不变的话题,确保资金安全和降低金融风险。只有银行高效率地控制金融风险,方可确保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1.2 金融风险的类型

银行主要面临下列几类金融风险:首先是信用风险。它也被叫作违约风险,指的是证券发行人、借款人或相关交易对方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无力或者不愿履行合同条件而导致违约的问题。它会让交易对方、投资者或者银行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其次是流动性风险。银行管理的一个主要目标是银行按照存款持续时间的长短,合理地配置贷款资产,以避免出现挤兑风险等。再次是面临一定利率风险。利率风险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银行的常规性经营活动。通常情况下,银行内部因素和所面临的外部形势都会使银行出现一定的利率风险。从盈利视角分析利率风险给银行造成的危害,要侧重于利率变化如何影响银行的贷款业务。传统意义上的银行缺口管理措施,尽管操作简单易行,然而却属于静态方式,无法观察和预测利率的未来变动影响银行资产负债的情况。当前银行业正在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多种金融科技,积极地开展利率动态管理,银行业要重视分析未来金融风险冲击和影响银行经营管理的情况。此即本文研究的重中之重。

2 银行建设科学合理的金融风险控制系统

2.1 构建金融风险控制系统目标

银行在长期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的实际需要和金融风险的未来发展趋势,确立科学合理的金融风险控制系统目标,才能有利于其设计科学合理的金融风险控制系统。其目标是尽可能地借助各种先进的金融科技,充分收集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充分地分享和交换各种金融资源,深入地运用以网络为基础的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借助大数据资源为银行打造共享知识和数据的信息化协同平台,让银行能够充分地共享和交换信息、数据和知识。而且,应该打造基于分类金融的管理单元,金融风险控制系统的核心是通过規避金融风险,提升银行的经济效益。它也应该成为银行分析、预测、管理、控制金融风险的重要工具,为管理层打造科学、系统化的金融系统分析工具和机制,以有效地控制和预警银行金融风险,稳步削减银行业务运行可能遭受的各种损失。

2.2 搭建金融风险控制系统架构

现代银行当前的知识管理系统应该且已经和它的核心业务密切融合,非常融洽地渗透在银行运营管理的整个过程中。所以,银行风险控制系统重点涵盖了下列组成部分:数据管理、数据源、应用控制、数据交换、综合服务管理系统。首先,知识管理平台是能够让银行实现金融知识以及金融信息的管理以及咨询的平台。其次,风险仿真系统重点模拟业务运行过程中诸多金融风险要素的具体变化状况,先把相关运行数据变换为相关信息,然后转换为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科学地优化相关的管理决策。再次,综合业务系统可以有效地测量、解决和分析所面临的各种金融风险,从而削减银行的金融损失。搭建金融风险控制系统,重点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构建:

(1)银行金融风险模拟系统。金融行业牵涉到相当多的工业企业领域,在各种经济活动的风险变换多端,比如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等。假如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各种金融风险,可能会给银行带来不可避免的损失,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地方和国家的经济发展。这个子系统能够模拟和分析过去的诸多经济活动,可以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金融业务状况进行有效预测,为控制削减金融风险提供可靠的依据,实施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措施,稳步促进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2)控制金融风险的知识共享平台。银行的业务内容注定了它牵涉到多个学科、业务部门。因此,银行相关业务部门应该打造知识、数据、信息共享体系。这个体系要全方位地控制、管理、监督银行资金的整个循环流动过程,统一管理多个部门和多个领域的金融信息、知识和数据。(3)金融风险业务综合管理系统。它应该立足于前面的金融风险仿真系统,综合把握现代银行金融管理的发展趋势,从而打造融合了金融风险计量、识别和控制的金融风险业务综合管理系统。

2.3 构建风险识别系统

风险识别系统应该选取三个层面的金融风险指标。首先是宏观经济指标。它可以有效地表明宏观经济环境是否稳定健康。其次是泡沫风险指标。侧重表明风险资产价格的实际变化状况。再次是世界主要经济指标。世界主要经济指标重点分析我国宏观经济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国外经济发展的影响。风险计量系统能够采取经济计量原理,有效地识别、科学计算计量风险识别系统中的相关风险指标,对经济变量的危险性进行分析。第一,金融机构的相关风险计量。通过筛选银行的特定风险识别指标,有重点地研究和分析。第二,针对金融行业进行的风险计量,侧重于计量被监管主要行业的相关风险识别指标。而且要对世界范围内的各种风险冲击实施风险计量,要尽可能地关注开放经济情况下各国的货币政策和主要国家的实时汇率变化状况。风险控制系统采取风险控制的多种管理方法和措施,降低发生风险的概率,使损失程度以及概率下降,能够为银行的可持续运营护航,为银行管理层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及合理性的风险控制预案。

3 村镇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的有效对策

本文以村镇银行为例,提出了它在防范金融风险过程中应该采取的策略和对策。

3.1 大力健全股东结构

村镇银行的所有资本或者大部分资本主要是民间资本,政府资本完成了早期协助成立村镇银行的任务后,应该循序渐进地退出村镇银行,优化村镇银行的资本结构,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异地资本和本地资本、自然人资本以及法人资本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资本放开”的同时,又要强化资本约束和资本监管;增强股东的责任感以及关注度,本地股东要达到一定比例,借助他们的地缘、人缘优势优化现有的股东结构;支持银行员工以及高管在规定范围内持股,强化约束以及激励措施;强化审查股东资质的力度,拒绝各类虚假出资者、投机者、盲目投资者。

3.2 完善银行经营管理机制

村镇银行以服务三农、服务縣域为办行宗旨和定位,必须大力开展业务创新,形成全新的核心竞争优势。不断优化信贷模式,打造“农户+协会+企业” “农户+企业”的合理信贷模式,结合产业发展的具体要求,为种养大户、专业户、龙头企业提供配套化的各种金融服务。还要构建面向这些银行客户的损失分担或者担保机制,信贷资金要采取封闭运行机制。它可以强化社员和龙头企业之间的合作,合理兼顾三方利益,增强信贷资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金融部门要强化风险内控,科学解决风险防范以及业务发展之间的关系;依据“治理有效、运行科学、简化形式、股东参与”的指导原则,重视在金融风险防控过程中的核心功能,全面监督银行的风险控制活动,直接管控大额贷款以及重点风险部位;推动实施相应的内部管理机制,对业务流程进行规范,以实现有效制衡的目标。

3.3 强化金融风险监管力度

要积极地强化金融风险监管的力度,恪守“管法人、增强透明度、管内控、管风险”的业务监管思想,依据“准确分类—提足拨备—做实利润—资本充足率达标”的规定,持续监管各个村镇银行的金融风险。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应该结合各个村镇银行当前的资产质量状况、资本充足情况,实施针对性的监管措施。强化金融风险监管,优化和创新符合村镇银行特点和实践的金融风险监管措施和方式,强化“引导式”监管、“盯住式”监管、“先导式”监管、“联动式”监管。在此过程中要建立和实施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市场退出机制,大力强化金融风险监管,增强一线监管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投入更多的资源和设施,强化基层监管,夯实岗位监管职责,实施现场定期走访、监管日志制度,保障主要风险指标符合监管要求。

4 结语

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内不少商业银行纷纷“走出去”,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强烈影响。为了有效应对各种金融风险带来的压力、挑战,化解金融风险危机,要扎实地防范以及控制金融风险。它是银行自身的职责,也是各级主管部门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相关单位要深入研究金融风险理论,逐步搭建完善银行金融风险控制体系,全面监控资金流通的情况,以真正有效地防范、控制金融风险,降低发生金融风险的概率。

参考文献:

[1]李志辉.国际金融业风险管理发展的新趋势-综合风险管理[J].南开经济研究,2002(01).

[2]杨连波.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及防范对策[J].财会月刊,2012(06).

[3]林建生.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及其政府监管探讨[J].商,2012(18).

[4]王东东.我国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及风险度量[D].合肥:安徽大学,2012.

[5]郭连强.我国房地产金融创新的有关问题研究[J].求是学刊,2015,42(2):45-4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