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促进居民消费升级的对策建议

时间:2024-04-25

严丽娟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增长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居民消费升级已经成为不得不重视的事实。加快构建消费驱动型社会、加速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离不开积极合理的消费政策支持。在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下,中美贸易冲突一直在风口浪尖之上居高不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分析我国消费具体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根据我国实际状况并通过国外倡导的消费政策,提出我国消费转型优化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经济转型;消费升级;消费政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居民消费升级已经成为不得不重视的事实。在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下,以及中美贸易冲突不断升级背景下,加快构建消费驱动型社会、加速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离不开积极合理的消费政策支持。

1 消费升级的现状

1.1 居民消费增长与 GDP 增长之间的差距界限越来越不明显,呈现消费明显的上升趋势

大多数的西方国家居民消费增长率是高于GDP增长率的,但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GDP 增长大多年份是快于居民消费增长。但是,这一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在1990年到1997年,GDP增长与居民消费均差大概在1.8%左右,在1998到2007年这个区间段,二者差值降到了1.26%,从2008年到2016年,二者差值降至0.38%,这也意味着我国的居民消费出现了新的增长极。从长远的角度纵观,我国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会更多。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对居民消费形成压制,但从长远看,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使得居民消费韧性足,潜力大,这一事件不但不会削弱这些固有优势,甚至会成为产生重大创新的机遇。

1.2 恩格尔系数逐渐下降,居民生活水平持续上升

恩格尔系数主要指的是食品支出总额在个人消费支出总额中的占比程度,该指标数值下降表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消费升级。2013-2017年我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递增。而同期恩格尔系数逐年降低的趋势明显,在2017年首次降到了30%以下,已经趋近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基本上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是我国总体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也是居民消费升级的表现。

1.3 新兴消费业态发展迅速发展。

2008年以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电子商务开始兴起,这大大改变了居民的消费习惯与消费方式,“新零售”这一业态正在重塑我国消费零售业,并继续推动着人们的消费升级。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倒逼新兴消费业态发展,“宅经济”“宅消费”应运而生,一些新兴消费业态得到快速发展。本次消费升级的主力之一是处于人口峰值的 80 后、90 后,这些人一方面有较高的教育文化娱乐需求度,另一方面热切追求个性化生活。而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不断加深,老年人的消费模式逐渐从节俭型过渡到享受型,更多老年人将消费应用到了医疗健康、旅游文娱以及通信教育等方面。

2 消费升级背后存在的问题

2.1 目前我国供给端结构升级仍然跟不上消费需求的变化

我国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产阶层人数已达 3 亿人,并且未来会稳步增长。中产阶级对产品的服务及质量要求都相对较高,因此消费升级是大势所趋。但其实就我国目前现状来讲,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的稀缺性十分明显,在市场上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制约了消费升级的空间。2019年1~7月,全国社会零售消费品同比增长了8.3%,相较于2017年和2018年分别降低了10.2%和9.0%,呈现增幅回落的现象。但居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信心依然是很饱和的。就拿2019年第一季度全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来说,超越了100%,消费增速虽然下降但需求却在继续攀升,存在明显的相悖论。可见,居民虽然具有强烈的消费意愿,但并没有将其转化成真实的购买力,消费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导致生产、流通以及分配等环节的消费经济不能畅通。

2.2 高房价对居民家庭其他各类消费支出的挤出效应

从城乡居民消费实际增长、消费支出结构、消费量结构等视角来观察,我国居民消费还处于持续升级中,那为什么“消费降级”的说法会出现呢?主流观点大多是将“消费降级”这一现象归因于房价上涨导致的“住不起”,也包括房租在内的全国居住价格的明显快速上涨。在2017年和2018年两年涨幅均超过居民消费价格的涨幅,2018年相较于2015年上涨了6.7%,而同期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仅为0.9%。住房消费占比不断上升挤占了其他家庭消费,降低了总需求,同时增加了工资上升的压力。把家庭大额刚性消费目标的实现作为其主要消费追求是我国居民长期形成的消费观念。为了完成这一消费目标,日常的消费就会被抑制,转化成大额刚性积累的购买力。

2.3 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显著,不同收入阶层消费差距较大

随着完善农村经济体制以及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伴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消费潜力也在逐渐释放。2005年到2017年间城乡居民消费倍率在不断下降,差距在缩小,但仍然维持在2倍以上,城乡之间的消费差距并没有消失,还存在着较大的下降空间。除此之外,消费偏好及倾向是由不同阶层的性质决定的,当消费差距逐渐扩大,特别容易形成消费断层,影响整体的消费结构优化。

2.4 制度障碍

我国的供给端和需求端存在内外资多维度管理,在市场区域一体化方面的改革并没有做到兼顾前瞻性,市场流动程度不高。重点领域消费市场没能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传统监管体制很难适应全新模式下快速的经济发展需求。在消费领域中的一些难点相对难以克服,居民消费的相关升级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优化。同时,互联网平台衍生出的全新产业链已初具规模,但信用体系还存在着不健全的现象,依然有“劣币淘汰良币”的困扰,在新品开发和品牌推广上依然难度倍增。

3 对策建议

3.1 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促进居民消费稳定增长

一是改善收入分配。通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预期,包括改善收入初次分配(即劳动所得在 GDP 中占比大幅度上升,目前是 40%)和改进再分配(通过实物和货币补贴、税收调节等手段来缩小初次收入分配差距)。二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主要包括积极推进城镇化以及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持续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服务业,使居民就业创业机会增加等。三是优化居民收入结构。使财产性收入在家庭收入中占比提高,家庭非劳动性收入明显增加,在工资性收入和资产性收入中增加后者的比重,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增加股票、基金、债券等金融产品以及房租等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四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尤其要强调的是住房、医疗、生育、教育以及养老方面的保障体系建设,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让居民在有能力消費的基础上敢于消费。

3.2 考虑居民升级的需求,根据新需求制定新供给策略

消费是有一定规律和层次的。经调查发现,在一些高收入的人群中也存在着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转型。反之,低收入的人群平均消费也有向高收入人群过渡的强烈倾向。农村居民消费也向往着城市居民消费。所以,可以看出乡村消费以及低收入人群的消费是推动经济快速增长最好的助推器。

此外,消费供给结构不合理,尚不能完全适应消费需求变化。一方面,对于中低收入阶层特别是农村居民群体,改善型消费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另一方面,中高收入阶层对教育、休闲娱乐、奢侈品以及旅游等方面的享受型消费需求市场较大。因此,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需求进行定向供给,有利于供给体系管理,全方位拉动内需。

3.3 稳定重点商品和服务价格

从近年的价格变化来看,一些食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并不会导致居民“节衣缩食”,更不会改变消费升级的大趋势,而占消费支出中比重高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剧烈变动很容易引起居民的关注和讨论。这些价格上涨带来的社会焦虑应该受到重视,重点商品和服务价格的稳定对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促进消费升级有着重大的意义。特别是在我国正持续快速推进城镇化的这个大背景下,居住成本的高低不但直接关乎居民基本生活需要,同时也承载着人们改善生活条件的梦想。稳定的房价及房租,是推动我国居民消费持续升级的基础。

3.4 通过启动服务消费来增加新的消费增长极

目前,服务消费是弱项和短板,主要体现在服务型消费供不应求的矛盾突出,导致需求外流,也是造成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的一个重要因素。服务产品的提供不是一味地进行高端市场的开发和升级,比如,上海新闸路有功能齐全且设施豪华的养老院,这就是一种高端升级服务。但对于老年人来说,如果他能走得动,玩得动,多数是不会愿意去养老机构的。这些老年人更需要的是健康护理,是医疗服务,而满足这些条件的养老机构才是现在最短缺的。因此可以看出,推出的服务产品只有精准定位了各类市场需求,才能较大地拉动服务消费。

3.5 规划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增强竞争实力

在我国的确缺少像巴黎、纽约、伦敦这样的大型且带有国际范的消费中心城市。上海的四个品牌建设正在加速推进中,也逐步向国际化的消费中心城市实现跨越。居民消费是一项必然产物,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加速形成是十分有必要的,不仅能够快速回笼资金,也能带动商业、购物、旅游等大型活动以及服务业间的协同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慧敏,夏清明,张李明.市场营销[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7.

[2]刘国炳.增速放缓与企业转型发展思路创新[J].经济界,2017(06).

[3]魏勇,杨孟禹.收入结构、社会保障与城镇居民消费升级[J].华东经济管理,2017,31(03):90-99.

[4]范敘春.收入增长、消费结构升级与产品有效供给[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05).

[5]杨泽宇.流通软实力促进大中城市消费经济增长统计研宄[J].商业研究,2015(23).

[6]林晓珊.增长中的不平等:从消费升级到消费分层[J].浙江学刊,2017(03):112-120.

[7]路红艳.推进消费升级的路径选择[J].中国国情国力,2016(07): 25-2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