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地方本科院校证券类课程校企合作模式改革研究

时间:2024-04-25

刘品

摘 要:地方本科院校证券类课程校企合作是互利互惠的合作模式,但依然存在企业积极性下降、合作基础薄弱、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建议改革校企合作模式,通过高校协助企业投教工作、企业协助高校开展竞赛、双方合作展开项目教学等校企合作模式的深入和细化,培养出高质量应用型证券人才,达到院校、企业、行业三赢。

关键词:地方院校;校企合作;证券课程;应用型人才

地方本科院校一般由省市主办并管理,大多定位于立足地方、服务所在区域,而如何培养直接面向地方市场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则是当下课程教学的探索重点。证券类课程作为经管类专业必修课程,课程实践性极强,不仅要培养学生基本证券交易操作能力和基础性分析能力,使之成为市场中理性成熟的投资者;更要培养学生业务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未来就业胜任岗位要求做准备。目前,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证券类课程与当地券商分支机构开展校企合作,教学效果比传统授课模式更具应用性,但在校企合作模式实践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 证券类课程开展校企合作的意义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之间通过整合双方优势资源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合作模式。作为一种互利互惠的合作模式,其不仅可以使企业“按需培养”所求人才,也可以降低高校成本投入,有利于开展课程应用型建设,培养有益于行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1.1 人才素养与岗位契合度高

校企合作模式中,企业经验与高校教学高度融合,培养出的证券类人才适配岗位要求,达到“来即能用”。首先,企业人士参与制订授课计划、教学大纲并参与编写教材和讲义,高校证券类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市场动态和市场需求。其次,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企业导师进课堂”,利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指导、课余讲座交流等形式,分享业内资深人士的经验和实操案例,使学生更能了解行业实况和岗位需求。最后,企业与高校合作的实习基地可以接收学生参与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中学以致用。在这种模式下学习成长的证券类人才素养与岗位契合度高,企业录用后培养成本低。

1.2 借助一线资源降低教学成本

地方本科院校普遍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匮乏,证券类课程在经管类专业中开设普及度高,所需授课教师数量也较多,授课教师多为“从学校到学校”的青年教师,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而无论是培养青年教师还是引进富有经验的新进教师,都会增加高校用人成本。同时,为了满足證券类课程实践性要求,也为了降低学生盲目入市的风险,高校需配置相关实验软件或实验平台供学生模拟操作,这些平台大多售价不菲,增加了高校的教学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借助校企合作单位的优势资源,引入企业导师进课堂,借助企业平台开展教学,可以大幅降低教学成本,最终实现校企合作“两方共赢”。

1.3 推动地方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证券行业扩张较快,证券公司网点迅速扩张寻求规模效应,在三四线城市甚至县级行政单位开设网点,大中型券商甚至在一个地市开设多个营业部进行业务细分,不仅加大了证券人才的数量要求,也对高校学生应对地方证券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地方本科院校立足服务地方经济,所培养学生本地就职比例高,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出面向证券行业一线岗位的应用型人才,能积极推动地方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

2 地方院校开展证券类课程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成本高于收益积极性下降

企业方参与校企合作的短期目标是降低用人成本,长期目标是追求盈利所得,而这两个目标与高校方培育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存在差异,导致双方前进步调不协调。在实际操作中,按照高校教学计划,券商大多在大四时期接收学生参与短期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这个时间段恰好是毕业生招聘期,企业在此期间可以筛选优秀学生、抢先招聘优质人才。但地方券商网点规模有限,开设业务种类较单一,薪资待遇与一线城市相比差异较大,对优秀毕业生吸引力不足。企业前期人力资金投入大但依然难以招聘到合适的毕业生,“为他人作嫁衣裳”,成本高于收益,导致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下降,企业合作意愿下降。

2.2 合作基础薄弱持续性差

地方高校校企合作单位选取暂无标准和制度,为了快速开展合作,多为熟人、校友所在企业,建立基础是校企双方领导的人脉关系,而证券业恰恰是人员流动频繁的行业。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信息显示,大批从业人员具有两次或两次以上执业机构登记变更记录。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显示,金融证券类毕业生人员变动率高达58%。校企合作协议签订方为单位而非个人,一旦企业出现人员变动,后续合作往往很难维系,最终不了了之。

2.3 教学效果与预期有偏差

证券类课程校企合作多采用“企业导师进课堂”和顶岗实习相结合的模式。首先企业导师参与理论教学或举办讲座,其次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并利用模拟平台操练,最后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企业导师教学经验有限,没有教育理论支撑,授课内容分散不成体系,且因为自身行业经验丰富,有时无法站在学生角度解答疑问,教学效果不如预期。同时,当前证券类模拟实训平台多是证券交易平台,学生掌握一定证券交易知识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后,却发现证券行业业务远不止于证券交易,实习中所需要的CRM操作、业务合规知识和各金融产品差异性营销模式等依然欠缺,而企业出于管理制度等原因无法向学生开放权限,最终导致学生实习效果不佳,不能达到课程预期效果。

3 地方院校开展证券类课程校企合作模式改革建议

3.1 协助企业投资者教育工作

2015年,深交所修订《深圳证券交易所会员管理规则》,规定会员开展投资者教育的制度与内容,会员有义务协助配合证券交易所开展投教工作。2020年5月15日,深交所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会员投资者教育工作指引》,要求会员完善投教工作机制,设立或指定投教工作相关部门,切实履行投教工作职责。券商作为会员企业,已纷纷建立投教基地,对广大投资者开展普及教育。券商各分支机构上接证交所和公司总部、下通普通投资者,处于投教工作一线,但由于地区性营业部普遍人手短缺、投教工作激励机制不完善、营业部太小没有实体投教园地等原因,投教及相关宣传工作在基层难以铺开或达到预期效果。当代高校学生既有证券基础知识,又有丰富的网络经验,在校方组织下可以协助企业制作趣味性强、更通俗易懂的投教产品,同时学生也能更理解投资知识和风险。寒暑假期间也可以组织有兴趣有责任心的学生配合企业下街道走小区,铺开投教宣传面,或协助企业进行网络媒体宣传,配合企业完成投教工作。更重要的是,一个受到正确投资者教育的高校学生可以影响其原生家庭和未来家庭甚至亲缘家庭,借助高校在校生展开投资者教育工作,对企业、对学生、对行业、对社会都会产生巨大影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