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时间:2024-04-25

李贝

摘要:中国经济新常态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新常态呈现着较大的差异,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增长速度、发展方式、结构的转型,该如何应对新常态化中的机遇与挑战,是我国政府决策部门、经济学界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重点从宏观经济发展、地区经济发展、企业发展三个方面提供了应对新常态化的建议。

关键词:新常态;经济发展;挑战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际组织不断下调经济预期,全球各主要央行均实行低利率乃至负利率的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当前全球经济呈现出低增长、低通胀和高不稳定性的特点。因而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过程中,该如何应对新常态化的经济环境,是政府决策部门、经济学界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鉴于此背景,本文将从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含义与特征、新常态的机遇、新常态的挑战以及应对新常态的建议等四个方面展开探讨,拟增加对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认识。

1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含义与特征

经济新常态源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穆罕默德.埃李安提出,以描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发达国家经济的变化,新常态下的世界经济呈现出的是增长缺乏动力、持续高失业率、金融去杠杆化、公共财政赤字问题等特征。而中国经济新常态则是不同于埃李安所提出的经济新常态的概念,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危机后经济缓慢恢复带来的痛苦”的过程大相径庭。

2014年的中央经济会议中,已经明确从消费、投资、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市场竞争、资源环境、经济风险等八个方面对中国新常态经济作出分析。具体而言,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表现可以从以下四点归纳:一是人口红利消失、人口老龄化、生态环境恶化三方面的经济传统优势的弱化,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增长,经济增速下降;二是经济结构调整,边际消费倾向增加、消费结构提升、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产业结构升级,第三产业逐步占主导地位;三是产能过剩、地下金融、房地产泡沫、地方政府债务、外部风险等逐步瓦解;四是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二者之间的关系逐步捋清。

概括而言,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将向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发展方式从单一的规模粗放型向效率集约型增长,经济结构则从规模扩张为主转向精细化增长的深度调整;经济增长从传统增长转向新的增长。

2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机遇

2.1新常态下宏观经济发展的机遇

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整体的基本国情并未发生质的变化,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仍然较为有利。一方面我国经济仍处在新型城镇化的黄金阶段,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潜力和需求空間巨大,能够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再者,整体而言人口红利的优势在逐渐消失,但是潜在的人才红利仍然具有较大的空间;最后我国对外开放仍可提供充足的经济增长动力。

2.2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

经济新常态下,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着十分巨大的发展环境与机遇。首先,东部沿海地区的的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中部、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和构造现代产业体系;第二扩大内需将促使西部地区的发展动力得到进一步的驱动;第三,中部地区良好的地缘位置以及人才引入的政策优势,有利于打造地方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第四,“一带一路”战略是西部地区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加强对外开放联系与合作的新机遇。

2.3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在宏观经济机遇、区域发展机遇下,新常态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第一,国内企业的海外并购,通过海外并购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以及产业;第二,可以借此机会逐步向海外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国内的企业升级发展腾挪出空间;第三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国内的消费需求和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带来的源源不断的动力,为民间资本和中小微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第四,居民的消费升级的需求带动着企业转型升级;第五,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与传统行业的结合,为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方向。

3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挑战

3.1新常态下宏观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在宏观经济层面,进入经济新常态的中国,在金融风险、产业结构、社会稳定与投资方面都带来的不同程度挑战。第一,低通胀导致的通缩,抑制着消费和投资,对未来经济的运行状态带来巨大的压力;第二,房产投资增速回落速度快,房地产库存多,房产空置率高给房地产行业带来的巨大发展压力;第三,地方政府负债率,需要规划如何把控和化解转换过程中的财政金融风险;第四,宏观经济的后发优势未能充分释放,经济增速下降带来的增长性衰退,影响经济的平稳运行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第五,生态环境的污染以及社会稳定的难度加大,会对经济增长带来阻力。

3.2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新常态下,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在迎接着巨大的机遇的同时,面临着诸多的困境与风险。首先,传统产业比重大,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及工业化导向的发展,仍然在主导着经济,工业转型升级难,抗风险能力脆弱;其次,投资增长放缓趋势,经济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第三,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起点低,开放水平仍有待提高,开放程度制约和阶段制约着中西部区域承接紧急新常态下带来的机遇;第四,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集中在县乡基础设施和公用服务设施严重不足,制约着中西部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3.3新常态下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的发展不仅面临的是外部经济环境带来的压力,还有企业本身的管理以及内在的问题。在外部环境下,一方面,经济增速的下降带来了经济增长调高质量的要求;再者重工业化的发展临近尾声,产业机构的轻量化不可逆;第三,改革红利的效果并非马上生效,实际效用还有待时间磨合;第四,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土地成本、运输成本、专利成本压缩着企业的利润空间。而内在问题方面:一方面是大部分民企缺乏核心竞争力,因为在大部分民营企业起步时,都集中在技术含量低、资金门槛小但市场空间巨大的轻工业行业,在行业的发展迭代中错失了行业升级的契机;另一方面,家族管理导致民营企业的管理缺乏活力,集股东和管理层于一身的民营企业主,未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环境。

4应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建议

4.1新常态下宏观经济发展的政策

新常态下的经济运行虽逐步实现稳健增长和调整结构的态势,但风险和矛盾依然严峻,因而宏观经济发展的政策应当深化改革与结构升级并重,扩展需求与民生保障并重,规划引导与区域协调并重。具体而言,第一,需要突破凯恩斯主义的教条,放开只要经济下滑就采取刺激经济政策的观念,逐步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框架的理论基础从传统的逆周期刺激理论转向新结构改革理论;第二,货币政策应当摒弃全面宽松,强化定向支持和倾斜,强化预期管控;第三,产业政策应当把重点放在强化结构调整基础和引导调整方向上,协调好政府干预与市场调整的关系;第四,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应当重构外贸竞争优势和加强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深度和格局;第四,需要深化和促进教育体制改革,加速人力资本的积累,完善科技创新体制的构建,促进科技与产业融合。

4.2新常态下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

地区经济发展面对新常态下诸多的挑战和机遇,在政策选择上应当考虑以下方面:第一,转变发展理念,驱动改革、转调和创新的“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第二,充分衔接“一带一路”,加强与珠三角、长三角的联系,提升对外经济的开放程度;第三,强化改善民生,让民族地区的人民共享跨越发展成果。

4.3新常态下企业发展的对策

经济新常态意味着企业需要转变发展策略,以摆脱成熟而落后的市场、产品和商业模式的约束,实现转型和升级。因而从对策上来说,第一,企业需要从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作为切入点,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与管理创新;第二,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媒介作用,发挥电子商务平台扩宽市场视野;第三,促进产业与金融的紧密结合、技术与资本的紧密结合。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