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阻力因素、动力来源及中长期发展路径

时间:2024-04-25

严佳卉

摘要:在全球比较参照系的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发展刚好处于中等收入发展阶段,但“十二五”以来,中国整体经济增长率面临不断下滑的压力,经济社会发展形式较为严峻。中国能否在“十三五”时期完成经济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是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中等收入陷阱”这一问题影响到我国发展的方方面面,只有成功迈过这个坎,才有望实现中国梦。本文结合中国国情与发展实情,分析了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存在的阻力因素、动力来源,并提出了中长期的经济、政治发展规划。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阻力因素;动力来源;发展路径

0.引言

2015年中国国民总收入为686181.5亿元,处于世界第二的地位,但根据人均GDP的测算,新常态下的中国也是处于中等收入阶段的中国。下一步会怎样,是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还是迈过“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对于中国来说是完全不同的局面。可以说,这既是一个有着黄金发展机会的时期,也是一个矛盾重重、障碍不断的时期。本文在已有的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与发展实情,分析了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存在的阻力因素、动力来源,并提出了中长期的经济、政治发展规划。

1.有关“中等收入陷阱”定义的讨论

2007年世界银行交出了一份有关亚洲在出现金融危机后的发展报告,即《东亚经济发展报告》,这是“中等收入陷阱”这一概念第一次被提及。此后,这一概念被描述为這样的情况: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一定范围,经济发展出现停滞甚至倒退时,长期徘徊在中等收入阶段,无法进入高收入阶段时,就可以称这个国家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美国学者Eva Paus认为,“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中等收入国家很难再拥有低成本商品产业的竞争力且尚未在广泛的基础上具备高科技产业的竞争力。到目前为止,有关中等收入这一概念的表述及量化还众说纷纭,还不是特别清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中等收入陷阱”这一概念绝不是一个不存在的伪命题。

2.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阻力因素、动力来源

2.1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阻力因素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阻力主要存在在以下几个方面:(1)收入分配不合理。从国内外的研究文献中可以看出,中等收入陷阱与收入分配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曾有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的国家中,收入差距小的往往能够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收入差距大的基本都长期徘徊在中等收入阶段,经济无法进一步发展。收入分配不合理一方面会通过消费机制影响经济,出现消费不足。并且,差距会使低收入者难以累计资本,影响经济结构的升级转型。低收入者无法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则更难以获得高收入,形成恶性循环,整个社会的经济也没有增长动力。另一方面,收入分配不合理会影响社会的稳定,社会动荡,就会增加投资风险,外资无法进入,内资更是有外流倾向,从而投资不足,不利于经济发展,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增加。中国社会既存在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也存在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虽然中国低收入人群的收入也在不断增加,但目前还是处于稳定的环境,如果遇到突发事件,例如经济危机等,收入分配不合理带来的恶果就会凸显。(2)传统动能不足,新动能未完全衔接。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是存在周期性的波动。无论是早年的英美等发达国家,还是亚洲的日本、韩国,都是经历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后,及时调整,才成为高收入经济体的。能否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衔接,对于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至关重要。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处在新旧动能交替的环节,自2012年以来,我国居民对于“吃、穿、住、行”的消费需求已经逐步得到满足,消费对于经济的带动作用逐渐减弱。传统产业日渐低迷,技术创新不足,亟待调整产业结构。中国的传统已经不能长期带动经济的发展,新动能虽然经过培育逐渐显现,但在现阶段还存在体量不够大的问题,能否应对传统产业调整带来的压力还有待考量,未能实现衔接交替。

(3)制度变革效果缓慢。“十三五”上提出,现在正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克难时期,体现了我国制度改革的决心,也反映了我国制度变革到目前为止成效不明显。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制度供给对于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尤其是在目前经济需要赶超的阶段。日本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时,尤其注重法治化市场经济基本制度安排,进行了一系列的学习与变革,才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4)人口、环境、资源的制约。我国是人口大国这是一直以来的基本国情,随着时间推移,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未富先老”的局面是我国迈过“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阻碍。有学者测算,人口老龄化对于中国整个养老体系形成公共支出压力的高峰,20年内必然出现。在此期间,我国养老体系从硬件到服务所有的投入必然发生一系列的压力性质的要求,势必会对经济发展带来很大负担与拖累。同时,资源的的稀缺性也使我们不得不注意资源与环境的问题。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一直是以粗放模式发展的,对于资源和环境都没有重视,到现在产业进入集约型发展才注意到资源与环境的问题,不可避免,遭受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制约,如果不能积极转变发展模式,经济将会因此桎梏,跌入中等收入陷阱。

2.2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动力来源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动力有以下几点:(1)综合国力强大。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可以说是日益腾飞,2015年,整体经济就在国际上排在第二,具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另外,我国在人才培养上也加大投入力度,我国在校大学生达到3000万,每年有超过600万大学生毕业,可以说是人才济济。2015年,我国对于研发的投入在人均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已经超过了2.1%,发达国家这一比重一般在2.5%左右,近几年内,我国有望赶超。(2)区域发展逐渐均衡。一直以来,中国内陆和沿海城市发展都不均衡,沿海城市远远跑在前头。一些长三角、珠三角的核心城市,例如上海、深圳、苏州等,已经可以算进入了高收入经济体的行列,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领跑城市。但随着国家对区域发展的逐渐重视,内陆城市不断发展,追赶沿海城市,原本的差距已经有了一定的改善。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内陆地区的经济增长率连续4年超过了沿海地区,与此同时,沿海地区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整体发展率依旧保持领先。总体说来,我国发展动力一方面来源于沿海地区人均国民收入能保持每年超过5%的发展速度,而且连续10年都具有经济活力;另一方面,5年内,内陆地区经济发展速度都赶超了沿海地区。这就是中国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动力之一,在将资源合理配置后,通过内生拉力,将落后地区带动发展,形成区域均衡发展的良好局面。这是中国独具的优势,相比之下,上世纪拉美国家就不具备这样条件,拉美都是一些小国,一旦某个区域经济疲软,就容易拖累整个国家经济下行,从而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3)经济改革逐步推进。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改革都有一定的成效,也构成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动力。在此次改革中,对于投融资体制、国企国资、财税金融等都进行了改革,利用影子银行实现利率的市场化,用金融来带动创新。价格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对于金融、养老、医疗等服务领域价格改革从开启到深入,向市场化一步步靠近。

3.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中长期发展路径

3.1明确“十三五”规划发展理念,赢在顶层设计

“十三五”时期是塑造中国未来的关键五年,关系到2020年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中国能否抓住发展“窗口期”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当前中等收入群体家庭人口占全国家庭总人口的37.4%,中等收入群体扩大,近年来基尼系数也呈缩小的趋势,但是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有的生产方式难以为继,经济增长缺乏动力,中国处于一个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关口。因此必须做好顶层设计,未雨绸缪,综合规划。要按照十三五规划的经济社会发展宏伟蓝图,深化改革,建立新的发展方式,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

3.2深入市场化改革,增强经济内生动力

“中等收入陷阱”的本质是经济增长问题,要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就必须努力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关键在于深入市场化改革。建立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能够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化进程相比,虽然采用的是渐进式的改革方式,但发展依然是巨大的。然而,我国在市场机制的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问题,土地、劳动力和资本市场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府部门的管辖,从而为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未来要想使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就必须做出艰难改革,进一步推动要素市場的改革,加强市场在生产要素分配上的指导性地位,构建完善的劳动力要素市场体系,推动土地和资本市场的改革进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只有建立健全完善、有序的市场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为国民经济的深入发展创造出有利的市场环境和条件,最终成功使中国避免掉人中等收入陷阱。

3.3培育经济发展动能,促进产业创新转型

中国目前正处在新动能和旧动能交替转换的过程,能否顺利实现新动能和旧动能的交替、促进产业创新转型,事关我国在经济的发展中能否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通过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对我国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对行业和地区的要素进行优化配置,能够使传统动能有大幅提升,重新焕发生机。同时,我国必须积极培育经济新动能,不断接替旧的发展动能。培育新动能,首先就必须转变观念,必须认识到新动能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性。另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为新动能的培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以“互联网+”与创新共同驱动为核心,以“众创、众包、众扶、众筹”为平台能够发展经济新动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