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刘奇 王华彪
摘要:文化生态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环境之一。一个地区的文化底蕴、文化氛围,一座城市的文化品位、文化取向,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省也需要尽快实现经济转型,走绿色崛起之路,这些都迫切需要加强文化生态建设。
关键词:传承保护;培育涵养文化生态;必要性
“文化生态”是一个崭新的名词,最早是由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斯图尔德于1955年首次提出的。文化生态是一个全新的、整体性的概念,顾名思义就是文化的生存状态,是文化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是文化设施、内容、活动、方式、品位、境界、风尚等各个方面的综合体现,是文化与文化发展的外在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集中反映。同时,文化生态是文化价值观和文化生存方式的统一体,是文化生命力的呈现形态。
1.传承保护文化生态面临着不少挑战和威胁,迫切需要加强文化生态建设。
文化生态是一个比自然生态更为复杂的系统。它既包括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包括人的科学文化素质。人类破坏自己生活的文化生态,割断生活的历史文化传统,既有几千年历史文化积淀形成的传统,又面临外来文化的冲击特别是亚文化或副文化的污染和破坏等挑战和威胁,其后果可能不像破坏自然生态那样直接,但却会深远地影响到自身的发展。
(1)文化信仰被物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重要精神支撑,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在中华传统文化当中,重要的、核心的、急需的,与今后的社会发展、增强国力最密切相关的是道德。中华民族的道德观直接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和精神追求。这种追求是源于万千年的生活、生产的经验,在历史长河中逐渐认识、发展、完善、总结出来的。中华民族的社会价值就是稳定、和谐的中庸之道。个人的价值概括起来说就是仁义礼智。中国人的宇宙观是天人合一的。正是因为天人合一,所以我们悟到和而不同,所以我们的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独特贡献,我们应当礼敬自豪地对待。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很长时期内,由于受到党内“极左”思想的影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但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发扬,甚至发生了砸烂“孔家店”、文化大革命“破四旧”这样严重戕害民族传统文化的事件,导致了中国文化传统的断裂。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物质富有,但精神信仰的问题、道德的问题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尖锐突出。欲望在吞噬理想,多变在动摇信念,心灵、精神、信仰在被物化、被抛弃。
(2)文化安全遭威胁。中西之间的冲突,根本上是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发展道路的冲突,本质上是不同价值观念的冲突。中美文化的最大差异,是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差异,中国文化突出强调集体至上,美国文化突出强调个人至上。应该说,各民族的文化各有千秋,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而不同,倡导尊重和维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但是美国不同,它凭借经济、科技优势和先进的文化生产力,在全球推行文化霸权主义,漠视各民族的文化多样性和道路选择。在全球化、市场化深入发展的形势下,只有提高中华文化的竞争力、影响力,才能有效应对国外的文化冲击。
(3)文化生态被破坏。文化生态环境维系着人们的精神故乡,传承着民族文化的薪火,滋养着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改善文化生态环境需要在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民族民间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和城镇化的狂飙突进,因盲目建设、过度开发、短期利益等,正在造成对文化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对于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中央的头脑是清醒的。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把“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作为“人文城市建设”的重点,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更加凸显了党和国家对文化生态的高度重视和极大关切。
2.挖掘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迫切需要加强文化生态建设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是文化生态的最根本基因。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关系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是建设美丽中国、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挖掘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加大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示文化独特的精神魅力,增强中华儿女的自信心、自豪感;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梳理和萃取中华文化中的思想精华,用文艺特有的方式作出通俗易懂的当代表达,有利于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让文化生态更加富有生机;培育特色鲜明气氛浓郁的节日文化,有利于使人民群众在分享文化成果、感受中华民族文化无穷魅力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认同。另一方面,挖掘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是新形势下贯彻党的文化路线方针政策的需要。***总书记多次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并对传承、保护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出了要求。总书记的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光辉,为我国传承保护和培育涵养文化生态提供了最为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传承保护和培育涵养文化生态指明了方向,提出了终极目标,那就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3.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愿景。迫切需要加强文化生态建设
(1)文化生态建设为河北绿色崛起、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精神支撑。文化生态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环境之一。一个地区的文化底蕴、文化氛围,一座城市的文化品位、文化取向,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省委八届九次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转变发展指导思想进行了安排部署,明确提出坚持靠改革创新推动绿色崛起。在全省开展解放思想“八破八立”研究,在推动京津冀协调发展中实现河北转型发展,与省委提出的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愿景是高度吻合的。
(2)文化生态建设是实现河北绿色崛起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是实现河北绿色崛起的重要举措。文化产业是传承保护和培育涵养文化生态的重要载体,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的特点,是典型的“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朝阳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有利于拉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有利于扩大就业和创业,有利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深入研究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之间的关系,积极发展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的新型文化业态、文化样式、文化空间,使传承保护和培育涵养文化生态成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崛起的有力抓手。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