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汉江护堤护岸林建设管理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4-04-25

范洪涌 刘争真

摘 要:本文依托对汉江护堤护岸林现状的认识,以防洪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为基石,以建设管理中的习惯办事风格、短期经营方针、非专业性及粗放式管理模式等现存问题为视点,结合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导向,以系统规划、人才培养、品种多元、复合经营等为路径,试探索新时期条件下汉江护堤护岸林建设管理对策。

关键词:护堤护岸林;管理问题;对策

0 前言

汉江沿线的护堤护岸林既是河道堤坝工程的主要防护屏障,又与堤坝工程形成有机的防洪工程统一体系。护堤护岸林的建设与管理不仅体现汉江堤防工程的管理水平和形象,而且事关汉江防洪减灾体系的健全完善和汉江流域生态文明的建设。现结合湖北省汉江河道管理局(以下简称汉江局)的情况对当前汉江护堤护岸林建设管理方略进行探索。

1 汉江局护堤护岸林建设管理概况

(一)护堤护岸林基本情况

汉江局管辖汉江中下游及东荆河两岸总共751.8公里的堤防工程,现有护堤护岸林面积4301.8公顷,林木267.3万株,蓄积量28万立方米。主要树种为杨树、水杉、池杉等。

(二)护堤护岸林建设管理的成效

新中国成立以来,汉江及东荆河河道管理部门始终高度重视护堤护岸林的建设与管理,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表现如下:

(1)发挥了显著的防洪效益。具备迎水面防浪、背水面固土(沙)功能的护堤护岸林,为确保历次抗洪斗争的胜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创造了宝贵的经济效益。护堤护岸林的更新换代为堤防部门开辟了财源,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木材原料的需求与日俱增,堤防部门每年通过更新采伐林木的销售收益弥补了工作经费的缺口。

(3)展现了可观的生态效益。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通过几代人长期艰苦卓绝的护堤护岸林建设管理实践,在江汉平原腹地形成了长达750余公里蔚为壮观的河道堤防人工两林带,提高了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为构建生态汉江打下了坚实基础。

2 汉江护堤护岸林建设管理现状中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党的十八大已作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决策,湖北省政府印发的《省汉江流域综合开发总体规划(2011~2020年)》明确要求:"建立以林业建设为核心的综合防护体系,增强沿汉江及其主要支流沿岸林地截污和削减污染物的功能,构建绿色屏障"。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在汉江护堤护岸林建设管理工作中出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护堤护岸林的建设管理缺乏科学系统的整体规划

一是在护堤护岸林的更新、营建上存在随意性,缺乏系统性研究与规划,习惯按经验办事。二是在对病险堤防除险加固工程措施规划设计中,忽视护堤护岸林的规划和建设。甚至在有些重要堤段,因为堤坝的除险加固施工的需要砍伐了大量具有良好的防护、景观、生态效应的护堤护岸林。

(二)林业科技含量低

林业技术人员匮乏,基层管理人员绝大多数未经过专门的林业技术知识的培训。护堤护岸林从栽植到管理,缺乏现代林业科学技术的支撑。

(三)日常管理方式粗放

护堤护岸林现有的管理方式总体上属于粗放型,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和整体技术水平不够,林木生长周期缺乏应有的除杂、翻耕、柯枝、防病、治虫等管护措施,造成幼树成活率不高、林木生长缓慢、成材周期延长。

(四)林木品种单一

汉江护堤护岸林树主要是水杉和杨树,近年来木材市场上水杉价格一直优于杨树价格,各基层单位为解决自身经费,对水杉成材林大量采伐,造成水杉保有面积逐年减少,同时又因片面地追求林木的速生性,在栽植还林时大多习惯性选用杨树品种,直接造成杨树栽植比重逐年加大(现有林木约80%属于杨树),这带来两个突出问题,一是防护林带自身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弱,二是在同一地块周而复始栽植杨树造成地力衰退,直接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

(五)林业经营方式落后

林业的经济收益仅仅停留于每年采伐林木的销售收入上,没有充分发挥堤防部门巨大的林地资源综合优势,没有顺应市场需求开发高附加值的林产品,缺乏集约化经营。

3 汉江护堤护岸林建设管理对策

(一)科学系统制定汉江护堤护岸林建设管理的工作规划

要将汉江护堤护岸林的建设、管理作为防洪保安和生态汉江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加以高度重视。避免工程建设与护堤护岸林建设脱节,应将护堤护岸林建设管理规划与汉江下游除险加固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规划结合起来,争取利用国家基础建设的资金投入,依靠专业的机构,在对汉江林带进行气候、土壤、地形、水文情况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科学系统地从汉江林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总体目标、具体措施、实施步骤等方面明确制定总体规划。利用规划的权威性、专业性一以贯之地来规范、指导汉江的林木更新、幼树栽植、防病治虫、抚育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林业技术专业人才,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对汉江护堤护岸林建设管理的支撑作用。应加强林业技术人员的培养或引进,面向基层宣传推广林业技术知识,增强护堤护岸林日常管理中的科技含量,以科技的推广运用促进管理手段和理念从传统的粗放型向现代的精细化跨越,为汉江堤防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三)加快林木栽植品种多样化建设

建立适合汉江流域生长的良种育苗科研基地,为汉江护堤护岸林的栽植品种多样化提供技术支撑和品质保证。应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加快栽植品种多样化建设,发展多林种栽植类型的防护林,有计划地兴建林木病虫害隔离带,不仅可以提高汉江防护林自身防控病虫害的能力,而且还能以林木产品的多样性适应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四)建立健全汉江护堤护岸林病虫害测报防控系统

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汉江护堤护岸林病虫害防控原则,建立和完善林木害测报系统。一是要组织技术人员、配置应有的设备,成立专门的林木病虫害监测机构,及时发现和发布林木病虫害防控信息并指导具体的防控工作。二是要建立覆盖每个基层单位的病虫害防控队伍,及时有效落实相关防控工作任务。

(五)开展农林复合经营,开辟以林养林渠道

护堤护岸林成材周期相对较长,农作物或药材生长周期较短,发展林地间作药材有着广阔的前景。以一片更新还林的护堤林为例,在同一土地上,当幼林郁闭度在 0.3以下时,可在护堤林间套种农作物;当同一土地上林木郁闭度达到0.7以上时,又可以利用中药材生长耐阴的特性,开展药材和林木间作。开展农林复合种植,既可改善护堤林生长立地条件、防控林间高杆杂草、减少林木病虫害的发生,又可节约护堤林管理经费。

(六)加大扶持力度,开展产业建设,提高林木附加值

研究制定完善的政策,建立林业产业发展基金,扶持引导基层单位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开展林业有关产业化生产经营,培育以堤林资源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4 结语

汉江护堤护岸林的建设与管理只有直面当前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始终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真抓实干、克难奋进,才能为汉江防洪减灾体系的建立健全和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湖北省汉江河道管理局护堤护岸林林木资源现状调查资料汇编》[M].2013(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