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罗颖
摘 要:我国政治伦理观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自封建时代以来以君主为核心的个体伦理政治观念深深扎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个体伦理政治在当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文明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个体伦理政治已不符合历史的潮流,新时代的我们,只有坚持通过建构制度伦理政治,彻底摒弃个体伦理政治的思维,贯彻制度伦理政治优先的根本原则,同时吸收个体伦理政治中强调个体道德修养的合理性资源。唯有如此,社会主义政治伦理的成长才有坚实的现实基础。
关键词:政治;伦理;制度;道德 ;法治化
0 前言
改革开放初期政治体制改革提上议事日程,政治伦理学作为一门科学获得了巨大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系的建构提供了理论指导。时至今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号角不住鸣响,政治伦理问题依然贯穿这一伟大举措的始终,尤其是近几年我国社会问题大量涌现,如制度缺乏、道德缺失等问题层出不穷,树立正确的政治伦理取向直接关系到我国政治体系的完善构建。对此,我们需敞开胸怀正视历史,继往开来找到政治伦理构建的正确发展思路。
1 我国政治建构过程中的伦理问题
(1)政治制度的缺失
政治制度的缺失导致社会道德的缺失。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政治制度的建构之路异常坎坷,经历一波三折。在经历过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巨大动荡,政治制度建构始终没有达到制度化、法治化,充斥着浓厚的人治化色彩。随着改革开放大幕的拉开,我国逐渐告别计划经济时代的集权主义模式和对人民意识形态价值一元主导的时期,权利逐渐下放,人民思想多元化发展,各阶层的政治诉求、经济诉求、文化诉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可看出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充满活力和激情,但从长远看,由于缺乏制度化的规范,我们各方面的诉求犹如无头苍蝇到处乱撞,仿佛回到了霍布斯的"丛林状态"。
(2)法治的不完善
我国法治化进程已经历了六十余载,但仍没有达到我们所要求的目标,始终摆脱不了人治的烙印,甚至严重滞后于我们社会的发展进程,法治化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护法等。新中国成立初期法治化观念淡薄,以及当时社会的各种运动对法治的冲击,导致我国的法治化早年营养不良,缺乏必要的法治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展和深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法律的配套设施却远远落后,主要表现为立法不完善、执法不严、司法不独立、公民守法和护法观念薄弱等,法治不完善导致法治缺乏相应规范性机制。
(3)腐败的问题滋生
腐败的问题滋生挑战政府公信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告别计划经济时代,快速步入市场经济时代,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也提上议事日程,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度集权模式,大量的权力下放,使各级机关掌握了一定的权力。尤其是改革开放背景下建设市场经济体制,更为权力出租和权力寻租提供了大量的机会。"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这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正是印证了这一现象,特别是在20世纪末期,腐败问题异常严重,大贪、巨贪不断曝光,百姓怨声载道,政府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人民公仆的形象一去不复返。腐败不断蔓延,使社会道德底线不断突破,老百姓默认了腐败或多或少不可避免,认为只要在贪污时不忘办点实事就行了,社会成为这样岂不可悲。
(4)利益诉求通道的不畅
利益诉求通道的不畅使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人民价值日趋多元化,人民生活日益丰富多彩,百姓的利益诉求不断增加。这原本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然而在我国的社会中却成为一大怪事,面对百姓的诸多利益诉求,政府没有合理看待,在既定方针的指导下,将老百姓众多的合理的利益诉求看作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和谐因素,对之进行"处理"。由此便导致百姓更多地对自身合法权益的诉求,越处理越多,越维稳越不稳,陷入了维稳怪圈。同时民众合理利益诉求没得到满足,积极性受打击,加深了社会矛盾。政治作为民众与政府两个利益主体博弈的过程,正因缺乏联系民众、向政府提出利益诉求和政策输出的通道,使众多社会问题出现,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2 我国政治建构过程中伦理问题的理论溯源
(1)"性善论"渊源
我国自古建构的个体伦理政治是基于人性善的假设。以人性善为价值前提,强调人所以为人的根本在于人具有德行,从动态的意义上来看则是人具有向善性,美德成为一切人自然而然必将追求的个体生命原则,通过完善人的善性来促进社会的发展。人性善的论断从来只是文人的美好愿望、价值追求和价值判断,并非是社会的整体价值体现。古往今来的实践证明,性善论站不住脚,立足于追求个体道德修养,激发他们的善性,以推动社会良性发展不存在强力的科学依据。
(2)"个体道德"核心
个体伦理政治的伦理思维的根本在于强调政治的德性基于政治个体的道德品质,依赖个体道德的推演,从而生成、影响、最终决定着该政治伦理走向政治品质。该思维的核心是个体道德的修养,倡导的是精英政治,崇尚的是贤人、圣人、哲学王等。由此可见,个体伦理政治是以道德个体为支点和依托。个体伦理政治将政治伦理的一切相关因素都系在"好人"上,政治伦理品质依赖,决定于官僚的私德,这是靠不住的。著名的哲学家波普尔说到:"我们需要的与其说的好人,还不如说是好的制度……我们渴望得到好的统治者,但历史的经验表明,我们不可能找到这样的人。正因此,设计出即使是坏的统治者也不会造成损害的制度是十分重要的"。在经历了拨乱反正后,邓小平在回忆那段历史时期时曾说:"将一个国家的命运寄托在一个或几个领导人身上,是非常危险的"。正是由于缺乏制度化的安排,导致领导人职务终身制,才会有"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悲剧发生。
(3)"人性"归因
个体伦理政治认为政治之所以有时存在非道德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人性的堕落和道德滑坡。在此状况下,提升政治伦理可行的手段就是利用一切可用的方法与途径,不断地通过道德教化、道德训诫、道德审查,实现道德强化。其实质是蕴含着道德理想主义和道德万能论的幻想。在我国的政治建构过程中,始终抱着性善论、治病救人的理念,一方面不断制造出道德新人,另一方面不断使已经变成了"恶人"的人再回到善人。如此便陷入恶性循环,整个社会缺乏规律性、制度性的安排。应通过对政治制度规则不断地调整与修正,完善政治制度,从而使政治制度承载着更为饱满的伦理性。
3 政治伦理建构逻辑取向
(1)外在制度建构和内在道德修养的有机结合。
面对制度缺失和道德口号主义现状,立足于国家的长治久安,通过制度设计、制度安排、制度规范来约束人的行为,将制度规则内化为人们心中的道德规范,即制度伦理化或制度道德化。其次,通过不断提高个体道德修养,使个体行为符合制度的运行原则,即伦理制度化或道德制度化。只有坚持以制度为主,道德修养为辅,双向互动的原则,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2)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江泽民总书记在2001年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德治与法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我们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3)反腐制度建构和倡廉道德修养相统一。
当前我国腐败现象呈日趋蔓延态势,表现在腐败官员的级别越来越高,大案要案持续增长,顶风作案和案件复发性增强。腐败现象向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延伸,并向"群体化、公开化、合法化"的方向发展,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要求我们不断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坚决抵制腐败现象。反对腐败,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障,监督是关键。反对腐败应重视教育,加大反腐倡廉的教育;反对腐败应大力推行依法治国,推进政务公开,以法律和制度遏制腐败;反对腐败也需尽快实现由人治体制向法治体制的根本转变。强化监督,把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人大监督和群众监督、司法监督和新闻监督有机结合。如果说反对腐败主要应动用法律的力量和手段,那么倡廉则主要是一项道德建设的工程。培养公职人员的人民公仆意识,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提高公职人员的理论水平修养,做一名求真务实的好公仆。
(4)建立健全利益诉求机制,提高利益诉求和政策反馈的规范性。
近年来由于利益诉求通道不畅,使民众大量合法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社会矛盾不断发展和激化,社会问题丛生。加上民众和政府都没理性看待此类矛盾。如政府把民众诉求利益作为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殊不知民众诉求利益正是因其在行使权力过程中损害了民众的相关利益,面对民众的正当利益诉求,政府又一次损害民众正当利益,由此便陷入了诉求、堵塞、再诉求、再堵塞怪圈;如民众面对政府征地,为得到更多补偿迅速盖起毛坯房,面对强拆,有的通过自焚等极端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不得不使我们深思,只有建立健全利益诉求机制,畅通利益诉求渠道,提高利益诉求和政策反馈的规范性,辅之以道德伦理感化,提高政府和民众的认同感,才能够切实有效地解决民众和政府间的利益纠纷,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通过以上对制度伦理政治和个体伦理政治的对比总结,我们所要求的政治伦理必须立足于制度伦理政治,彻底摒弃个体伦理政治的思维,贯彻制度伦理政治优先的根本原则;同时要吸收个体伦理政治中强调个体道德修养的合理性资源,即以制度伦理为政治伦理之本,以个体道德为之护航。制度伦理政治优先,个体道德在制度的规范下获得成长,促进个体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将政治伦理的生成与提升之机制系于不断的创新、完善政治制度,培育政治制度的精神之中。唯有如此,社会主义政治伦理的成长才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楹,卢坤.政治:一个伦理话题[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3]章海山,罗蔚.伦理学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唐代兴.从政治角度看待中国道德信仰错位[J].中国选举与治理网,201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