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职美术学科学生习作评价有效性初探

时间:2024-04-25

谭燕

摘 要:中职美术学科教学有别于其他形式的美术教学,其评价模式也有其独特性。本文从对中职美术学科学生习作有效评价的认识入手,为实现有效评价,引入了多元化评价体系,提倡使用鼓励表扬、自评互评等,避免"一画定成绩"的尴尬。

关键词:中职美术; 学生习作 ;有效评价

0 引言

美术课程对丰富视觉体验、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习兴趣和提高素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评价作为美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和教师获得的反馈信息,对教学实施过程及效果做出客观、科学的判断。评价的结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也影响着美术教育的质量。

1 对中职美术学生习作有效评价的认识

传统的习作评价是一种以既定目标为依据的鉴定、考评和测量。现代课程评价要求美术学科应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教学,推进课程发展为目标,突出美术评价的过程性和个体的差异性。习作的有效评价是一种以学生的作品为对象,尊重学生意见,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自省与自控的特殊的认识活动。评价过程应贯穿于整个作品创作的始终,并分析、诊断与调控教学过程,做出针对性的策略与方法的调整。习作的有效评价不能仅关注学生的作品,更要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如绘画能力、审美能力、批判性思维、评价能力、创造力以及人格等和谐发展。对学生习作的有效评价应将不同的评价方法综合运用,从而获得对学生习作的全面、多维、系统的评价。

2 中职美术学生习作有效性评价的方法

(一)多元主体评价

传统习作评价在提高学生的鉴赏力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单一的评价产生了一些弊端,如教师评价,过于依赖教师个人的审美倾向和对学生的主观印象,学生互评评价效应期短。

教师对学生美术习作评价是最高的,教师对学生个人特点、认知规律和技能水平掌握最全面,有助于对学生的美术作业做出正确的评价。学生眼中的教师评价可谓"一言九鼎",最具权威性。教师的正确导向把习作评价推向高潮,正确而合理的评价能激发学生创作兴趣,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教师的评价固然重要,学生的自我评价也不可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也是对自我习作最具发言权的人。进行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提高美术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学生自我评价也符合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学生在更深层次上认识自身的才能,体验自己的劳动成果。培养学生的评论能力,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借助同学互评,开展对同学作品的观察、思考、总结和评价,这样的评价可以帮助作者更全面的认识自己的习作,也是对别人作品的诠释,更是开展二度创作的好机会。评价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为作者提供全新的角度。家长评价,往往能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用。由家长为孩子的作品打成绩,还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收获成功的喜悦。

(二)多元方式评价

传统评价多以唯一的结论来进行量化,形式单一,方法简单,评价缺乏激励和教育功能。这种评价方式与美术学科思想极不相符。所以重视多元性原则在教学评价中的运用是很有必要的。第一,变单一性评价为多样性评价。当前美术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多集中在作品的展现力和表达手法上,"画的不错""基本功扎实"等激励性语言随处可听。重复的评价语言听来会觉得单调乏味。因此,评价中首先要丰富口头语言,因时因情因景因文因画而异。将口头评价和体态语的评价相结合,有力的大拇指配以真诚的赞语,更能传播情绪。实物评价也非常实用,一本好的画作对学生来说无异于是最好的褒奖。第二,变模糊性评价为导向性评价。习作评价中对学生的习作的问题不置可否,让学生难以从教师的评价信息中获取有效信息。这样的评价有鼓励之用,但笼统模糊,缺乏导向性。教师的评价应该要加强评价的针对性、诊断性,以总结性评价澄清正误,明确是非,广用导向性评语,指引学生思考方向,拓展思维深度和广度。第三,及时性评价与延迟性评价相结合。习作评价中,我们常见教师在每看到一篇习作之余,都及时地给予评价。及时评价诚然可以激励学生,但教师过早地对一个可能有着多种见解的习作给予终结性的评价,容易扼杀其他学生的真知灼见。适度的"延时评价",可以让学生产生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畅所欲言、集思广益。第四,预设性评价与生成性评价相结合。习作评价之初,如果教师能对学生进行认真的分析和预测,多开展感性和理性的思考,定能给学生及时、准确、积极的评价。在美术习作评价中,预设性评价非常重要。为了生成高质量的习作评价,更需要教师运用生成策略,在预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行为表现,利用教师的智慧,生成出符合当时课堂环境和教学情境的评价。

3 结论

有效评价对美术教育而言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是每个美术教育者亟待探索的问题。在美术教学中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既有利于教师在小班化教学中的课程教授,又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我们相信随着美术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探究和实践,美术评价的多元化研究将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原理和方法[J].20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