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时间:2024-04-25

包云娜 褚成明

摘 要:普惠金融的充分发展对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获取金融服务、积累资本要素从而实现精准脱贫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青海省海北州为例,通过深入调研获取实际数据,运用普惠金融维度分析的主要监测指标,测算海北州普惠金融获得性、使用情况、服务质量等三大类28项指标的数值,评估其金融普惠程度,实证分析海北州普惠金融发展状况,为本地区和其他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普惠金融评估和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普惠金融

中图分类号:F127.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8(4)-0079-04

一、引言

国内对于西部地区普惠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黄志强(2015)、陈光远(2016)、丁俊权(2017)等学者都着重对西部农村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情况进行质性分析,提出对策建议;丁竹君(2016)、张宇(2017)则是运用西部农村中观范围的数据来从区域性相对宏观的角度对普惠金融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估;赵浩(2014)、朱一青(2015)、聂强(2017)从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普惠金融服务实现、普惠金融法律、普惠金融产品等方面展开研究。

与实际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契合,关于普惠金融的理论研究在近几年才更为盛行,尤其学者们开始更加关注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普惠情况。总的来说,出于数据的获取难度,以往定量研究多采用区域性的相对中观数据,往往忽略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而对于小范围的特定研究对象多是进行定性分析,未能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量化分析。另外,调研发现,在一个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受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引导理念、监管部门规划、金融机构发展长远眼光和市场发育程度等的影响,人们对普惠金融的认识和发展举措尚处于初始阶段,还缺少完整、系统、区域性、针对性强的理念和观点提出。本文以海北州这一典型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运用相对微观的州的数据进行小范围的普惠金融发展状况评估和普惠程度测算,分析制约因素,就如何结合海北实际探索行之有效的普惠金融新途径做出论述和研究,提出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措施,为金融资源在西部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群体中的有效配置和实现金融精准扶贫提供参考。

二、海北州普惠金融发展绩效评估及制约因素分析

海北州属于半农半牧地区,多民族长期共存,贫困人口比重7.78%,辖区脱贫任务重,工作难度大,发展受制于资金困扰比较严重。在海北州这样一个多民族、欠发达地区推行普惠金融,有助于金融资源合理配置,加速当地扶贫脱困步伐。

(一)海北州普惠金融发展绩效评估

海北州普惠金融发展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借鉴包容性指标体系,从可获得性、使用情况和服务质量三个维度来评价海北普惠金融发展情况,选取28个指标,其中可获得性包括8个指标,使用情况包括13个指标(使用情况又细分为支付结算和信贷服务两部分),服务质量包括7个指标。这28项指标数据以2015年末海北州经济金融数据为基础,通过比较通行的普惠金融监测方法,以定量指标评估海北区普惠金融发展绩效,具有比较可信的数据支撑。

1、可获得性。通过对海北州主要普惠金融指标分析,从网点、从业人员与常住人口比例、每万人拥有的金融服务等基础指标看,辖区普惠金融发展基本适应金融服务的需求。截至2015年末,海北州常住人口为27.53万人,银行网点59个,ATM数量113台,金融机构空白乡镇44个,银行业从业人员739名,设立助农取款点396个。普惠金融可获得性情况如下:每万人银行网点为2.14个、ATM数量为3.74个、Pos机数量40.61个;每百平方公里银行网点数和ATM数分别为0.17、0.29;每万人银行从业人员数量26.84名;助农取款点与行政村比例为1.85:1。从金融服务获得性看,海北地区普惠金融服务创新较欠缺,产品创新缺乏区域特色,因此造成获得性不高。

2、使用情况。从支付结算和信贷情况两个维度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计算。支付结算主要从每万人拥有银行个人结算账户开户率、银行卡持有数量、网上银行(含手机银行)开通率、人均储蓄存款与人均GDP比例四个指标进行比较,2015年海北以上指标依次为2.86个、2.03张、24.29%、0.51。信贷服务方面,人均贷款与GDP比重为0.52,小微企业贷款占比31.57%,户均贷款539.53万元,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92.14%。涉农贷款占全部贷款比例34.71%,农户户均贷款4.29万元,农户贷款获得率62.48%,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占全部农户贷款的比例为22.21%,其中利率上浮幅度在30%以内的农户贷款占全部农户贷款的比例为26.35%。辖区支付业务量保持较好水平,人均结算账户、银行卡持有量基本满足日常资金交易需求,人均储蓄与人均GDP比值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服务质量。主要从地方政府对普惠金融服务群体的贴息占当年财政支出比重、金融机构宣传普及金融知识费用占营业费用比重、投诉、信用体系建设的7项指标进行测算。依次为:地方政府对民生和“三农”贷款贴息占当年财政支出资金比例为1.28%、金融投诉率5.13%、农户信用贷款建档率95.93%、培育评定信用户占辖内农户数65.11%、企业信用档案建档率59.02%、信用村、信用乡镇占全部行政、全部乡镇数40.16%。一是地方财力支持普惠金融发展力度较弱,形成融资活跃程度低,多元化金融服务供需矛盾较突出;二是信用乡镇、信用村覆盖率较低。三是针对“三农”和薄弱领域资金需求特点的产品种类尚未与服务对象的需求很好對接,比如信贷产品设计与生产周期、用款习惯、还款方式相匹配。四是金融产品单一,现有的一些信贷品种不能适应“三农”、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贫困农牧户需要,如备春耕生产贷款业务受额度小等因素制约,出现业务萎缩现象。五是随着收入的增长,部分新型富裕农牧民投资理财需求日益强烈,而在广大农牧区村除了基础的存、贷、汇等业务外,城镇中常见的保险、国债、银行理财、股票等金融品种在农村无法获得,农村金融服务深度与广度不足,中间业务开展受到限制。

(二)制约因素分析

1、服务覆盖面、服务成本与普惠理念不匹配。一是认识有误。普惠金融发展在竞争格局中应当坚持经济效益,保持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要体现金融普惠的本质。辖区金融机构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未能找准平衡点,思想认识片面理解为普惠金融是慈善和救助,忽略了对受益群体提升“造血”功能。二是获得服务的成本高。银行网点服务半径大,县域金融机构网点平均服务面积广,办理业务路途较远,成本高。三是贷款成本高。金融机构服务成本高、风险大等原因,以高利率来覆盖其风险和成本,使得获取贷款的利率上浮幅度较大。

2、普惠金融服务的持续性、均衡性有待提高。一是“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的政策依赖性较强,贴息贷款、授信池保证金等都要依靠财政资金,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性较差。二是普惠金融服务设施分布不均,从金融设施的布放情况看,金融网点与服务水平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经济相对落后的乡镇金融服务设施不足。三是“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的发放、利率优惠等方面存在不均衡情况。在贷款对象上特别青睐经济条件好还款有保证的借款人,而对经济条件相对较差、担保有困难但资金有需求的金融服务对象取得贷款支持较为困难。

3、银行与保险业态发展不协调,协同效应发挥不充分。农牧区缺乏把富余资金转化为信贷投入的对接机制,农牧民缺乏抵御农牧业生产自然风险和畜产品市场风险的能力。农业保险深度和广度有待提升,涉农信贷风险尤其是因重大自然灾害形成的巨额信贷损失缺乏分散渠道和补偿安排,这些因素制约着普惠金融协调、协同发展。

4、普惠金融实践的政策环境尚未有序理顺。一是财政补贴、农业财产保险等涉农风险抵补机制没有形成,普惠金融政策落地生根的资金安全保障措施未能真正到位。二是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配套措施有待完善。宅基地使用权、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抵押担保配套支撑手段滞后,涉农政策性担保体系不健全。三是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社会环境欠佳,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作用的协调与规范,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5、包容性不足排斥正规金融普惠空间。由于正规金融服务的包容性不足,被排斥在外的群体在享受不到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的价值低廉的金融服务情况下,寻求向非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而民间借款高额利息资金成本加重了经济负担,阻碍脱贫步伐。

6、融资难、融资贵,信贷政策与实体经济发展需求仍有差距。一是支柱产业布局的区位优势尚未充分挖掘。受规模小、农牧民资金实力弱等影响,在资产规模、信用评级、授权授信、抵押贷款等方面达不到国有商业银行统一的要求,削弱了银行信贷扶持力度,客观上弱化了对实体经济持信贷服务力度。二是抵押担保困难,农牧民缺乏有效抵押物。三是部分区域信用环境欠佳,农牧民、小微企业诚信意识不高,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等惠农贷款品种难以大范围推广。四是信贷业务办理手续仍然较复杂,办贷时限与链条过长,利率过高,融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影响着信贷资源与实体经济和有效对接。

三、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分析,建议:一是提高金融覆盖面,丰富组织体系,健全多层次服务网络,推进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发挥互联网渠道的有益补充作用,将移动支持作为普惠金融的重要载体;多渠道推进普惠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健全普惠金融信用体系;建立规范统一的普惠金融监测體系,实施金融监管差异化激励措施;强化地方政府对普惠金融发展的配套支持,完善补贴和风险补偿机制;增加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参考文献

[1]陈光远,郑晓栩.我国西部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问题研究[J].甘肃金融,2016,(09):59-63。

[2]丁竹君,郑晓栩.我国西部农村地区金融普惠程度的测度及影响因素[J].青海社会科学,2016,(04):113-121。

[3]胡国晖,雷颖慧.基于商业银行作用及运作模式的普惠金融体系构建[J].商业研究,2012,(01):91-95。

[4]焦瑾璞.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现状及发展建议[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06):11-14。

[5]肖翔,刘钊.普惠金融发展的政府作用[J].中国金融,2014,(05):81-82。

[6]赵浩,乔永,郭亮,孙军.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政策贴息类普惠金融产品的实践与探索[J].甘肃金融,2014,(11):47-5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