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SWOT与AHP分析的陕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战略研究

时间:2024-04-25

王佳楣 张珩 罗剑朝

摘 要:本文通过采用SWOT方法和AHP方法对陕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竞争地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陕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自身劣势是制约其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发展面临的最大机会是国家政策扶持,最大威胁则来自于当地经济结构失衡,现有的客户、网点以及员工优势在发展战略决策中的作用不明显。目前适宜采用W-O战略来促进发展,即抓住机构改革机遇,优化产权治理结构;提升管理水平,增强风险控制能力;发掘新型信贷产品,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

关键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战略;SWOT分析;AHP方法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4(4)-0081-06

一、引言

作为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正规金融机构之一,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以及县级农村信用联社等在内的各类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农村经济主体参与农村信贷资金活动的主要机构,长期以来在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截至2011年末,陕西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共有107家机构,存、贷款规模分别达到2800.27亿元和1675.88亿元,有效地支持了农户和中小企业等经济主体的发展。2006年随着国家放宽和调整了农村金融市场机构的准入,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迅速在全国成长起来。伴随着金融市场的放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长期垄断的局面被打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尽管近年来陕西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总体运行状况已大为改善,但仍存在治理结构不完善、历史包袱过重等问题。如何在坚持发挥“支农惠农”作用的同时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如何在实现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在行业竞争格局正在改变的情况下如何制定发展战略,已成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回顾以往文献,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的研究,一部分集中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的方向上,如杨栋等(2006)认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只能在商业性贷款和政策性支农中择其一。另一部分则重点研究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面临的问题,认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经营管理水平、法人治理结构、人员业务素质、风险及内控制度、创新及研发水平、企业文化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张海林,2009;李蓉等,2009;张皓等,2011)。

关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战略的研究,虽然有学者从整体视角出发进行了探讨,但是大部分学者对发展战略的研究是按照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两类发展方向展开的,实证性研究较为缺乏,且实证方法也多采用单一的SWOT决策。本文通过分析陕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优势、劣势以及面对的机遇和挑战,采用SWOT方法对其竞争地位进行了定性判断,提出可供选择的发展战略方案;随后引入AHP方法定量评价了各战略因素的重要性,综合两者得出了陕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选择的经营发展策略。在SWOT决策基础上结合AHP方法,力求为陕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战略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研究陕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战略选择问题,在调查中发现影响其经营策略的因素大致可分为内部与外部两类,如何系统性地将内部的优势、劣势与外部的机会、威胁相互匹配来进行综合分析,就成为决策的关键。对于这类复杂又难以准确量化的决策问题,SWOT分析给出了简单直观的方法,它通过构造结构矩阵并对矩阵的不同区域赋予不同意义,从结构入手对其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进行系统性分析,从而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此外,为了使研究结论更加准确,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整合决策者的主观判断与实践经验构建层次分析模型,对因素的重要性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化的分析,从而增强决策的准确性。因此,本文将选用SWOT方法和AHP方法来研究陕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战略问题,以期对促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提供参考。

(一)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是把组织内外环境所形成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风险(Threats)四个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以寻找制定适合组织实际情况的经营战略和策略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分析因素。通过调查研究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能力因素。其中,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属于客观因素;内部环境因素包括优势因素和弱点因素,属主动因素。

2、构造矩阵。将所有因素根据轻重缓急或影响程度排序,构造SWOT矩阵。要将那些对组织发展有直接的、重要的、大量的、迫切的、久远的影响因素优先排列出来,而将那些间接的、次要的、少许的、不急的、短暂的影响因素排在后面。

3、制定计划。制定计划应秉持发挥优势因素,克服劣势因素,利用机会因素,化解威胁因素的思路。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将排列与考虑的各种因素相互联系并加以组合,从而得出一系列组织未来发展的可选择对策。优势——机会(SO)战略,是发展组织内部优势与利用外部机会的理想战略模式;劣势——机会(WO)战略,是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劣势,使组织改变劣势而获取优势的战略;优势——威胁(ST)战略,是指组织利用自身优势,回避或减轻外部威胁所造成的影响;劣势——威胁(WT)战略,是一种旨在减少内部劣势,回避外部环境威胁的防御性技术。

(二)层次分析法(AHP)

层次分析法主要将复杂问题按支配关系进行分层,通过对比各层各要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最终确定各要素相对重要性,从而按次序做出最终选择。具体步骤如下:

1、构建递阶层次评价模型。将问题分为三个层次,即目标层(M)、准则层(N)和措施层(K)。在模型中,同一层次的要素对上层要素有一定的作用,同时支配下层各要素。

3、一致性检验。由于在建立判断矩阵的过程中,为保证评价分析的有效性,需要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具体如下:

(2)查找相应的平均一致性指标RI,对于1——9阶矩阵,Saaty给出了RI的值,如表1所示。

(3)计算一致性比例:当CR=CI/RI,当CR<0.1时,则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否则要对判断矩阵作适当修正。

(三)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来自于对陕西省延安市和榆林市辖内银监局、人民银行以及25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实地调查,数据期间为2011年5月-2012年10月。此外,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内容涵盖机构基本信息、机构经营情况、当地经济金融发展状况以及发展建议四部分内容,保证了数据的可得性与有效性。其中,农村信用社16家,农村合作银行6家,农村商业银行3家,地区分布详见表2。

三、陕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客户资源优势。陕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将市场定位于农户和中小企业,在农村长期从事金融服务活动,与农村客户的联系十分紧密,因而积累了稳定的客户资源。截止2011年底,陕北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达到354.85亿元,增长了22.18%。其中,农户贷款为328.36亿元,增长22.42%,农村企业涉农贷款为26.47亿元,增长170.78%,其涉农贷款总额占该地区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85%以上。因此,农村经济主体为陕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了客户资源优势。

2、机构网点优势。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网点撤并退出与中小型商业银行暂时缺乏关注,设在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主要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邮政储蓄银行。由于成立时间较短,邮政储蓄银行一时难以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凭借原有网点优势依然有广泛的上升空间。截止到2011年底,陕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共有513个营业网点,其中延安204个,榆林329个,成为当地网点数量最多的金融机构。

3、员工地缘优势。陕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网点员工与信贷人员,一半以上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他们了解本地市场,熟悉农村金融业务,服务和营销方式深具亲和力,与客户积累了相当成熟的联系。长期以来他们贴近农村、深入农村,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农村金融工作经验,对农村各种信息看得准、反应快,对预防和解决贷款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有一定的帮助。因此,员工队伍的地缘优势,增强了陕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促进自身业务发展的竞争力。

(二)劣势分析

1、股权结构不合理,公司治理不规范。自2008年陕北各县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制以来,虽然股权结构较以前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仍存在自然人股东总体持股比例过高,股权过于分散的现象。从2011年底的数据看,延安地区自然股占比为86.17%,法人股占比为13.83%;榆林地区自然股占比为66.51%,法人股占比为33.49%。股权的过于分散,导致股东监管机构运营的积极性不高,以至于部分县区已出现内部人控制或经营者主导的现象,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此外,由于“三会”之间的分工不明确,董事会与监事会的执行权力受到约束,外部投资者为防止内部人侵权而建立的制衡机制难以发挥有效作用,这种不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最终将削弱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持续竞争力。

2、风险控制能力差,抗风险能力较弱。作为一类特殊的组织,风险控制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经营中面临的关键问题,风险管控能力则体现了金融机构的竞争力。根据调查情况看,以合作制形式存在的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仍然较高,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县区。这主要由于部分信贷员风险意识不高,缺乏对不能按时到期还款客户的及时跟踪管理;同时,专业风险管理人才的匮乏使得对风险识别与评估的覆盖面不足,监督与纠正机制也较为落后。此外,与其他商业性银行相比,陕北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普遍存在业务操作不规范的问题,加剧了风险。

3、服务手段滞后,产品创新不足。根据银行营销学的4P原则(即为Price、Place、Promotion、Product),金融机构的非批发性负债业务的发展主要受价格、网点位置、销售途径以及产品这四个因素的制约。就陕北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看,网点服务设施落后于商业性银行,且大多数网点分布在与经济、交通等因素相关性较弱的区域,使客户产生一定的经济成本。其次,产品销售途径比较单一,集中于柜台销售,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自助服务技术或设施发展缓慢,降低了竞争力。此外,产品创新动力和能力不足,金融产品相对匮乏,仅仅能提供传统的存、汇和有限的结算业务,中间业务也主要局限于代签汇票等基本业务。

(三)机会分析

1、国家政策扶持。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对农户小额贷款的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同时,中央银行还对农村金融机构再贷款方面实行利率优惠政策。此外,央行为了消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长期以来存在的不良贷款,进行中央银行票据兑付,有效化解历史包袱,银行业监管部门并放宽了市场准入机制,同意农村商业银行在异地设立支行和组建新型金融组织。这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不仅提高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盈利空间,也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2、农村金融需求增长。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土地流转的快速发展,催生出新的资金需求。随着陕北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各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纷纷因地制宜开发出了林权抵押贷款等新型信贷产品。例如2011年延安富县农合行开始通过对经济林和生态林的确权登记对农户进行贷款抵押,从而为农户提供了新的融资途径。截止2012年底,富县农合行已发放林权抵押贷款500万之多。农村金融需求的新增长,为陕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掘新型信贷产品,优化经营服务与管理理念提供了机遇。

3、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作为陕西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近几年来陕北各县区经济仍旧保持高速发展,截止2011年,延安市和榆林市的生产总值分别达到1113.35亿元和2292.26亿元,位居全省前两位。在石油、煤矿等能源产业的支撑下,多数县区农村居民收入稳步上升,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随着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的大幅提高,在支持各类企业成长的同时,也为促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进一步拓展农村金融市场提供了丰富的渠道与市场。

(四)威胁分析

1、经济结构失衡。陕北属于能源产业优势地区,正是这一点造成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长期以来过度依赖于能源产业形成的金融市场,在扶持其他产业时缺乏动力,相对排挤了其他产业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失衡不利于金融市场的长远发展。就目前陕北地区的发展形势来看,资源开采处于前期的资本密集型发展阶段,吸引了大量的异地资本投入,尽管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凭借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也取得了较好的盈利,但是由于能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其价格随市场波动的特性,仅依靠存贷利差将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面临极大风险。

2、监管标准提高。自2011年以来,银监会对金融机构经营的安全性、风险性等相关指标制定了新的监管标准,并颁发了《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其中,在资本强化方面,要求农合行和农商行力争在2016年底前达到新的资本监管标准,即资本充足率不应低于10.5%;在贷款损失强化方面,要求拨备覆盖率不低于150%,贷款拨备率不低于2.5%。监管机构从技术指标层面加大对资本的约束力度,强化经营安全性,加大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经营难度。

3、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政策的放宽,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开始进入农村金融市场,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争夺农村金融资源,从而打破了原有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长期垄断农村金融市场的局面。截止2012年底,延安地区已先后成立了建信、农银和民生3家村镇银行和23家小额贷款公司。与此同时,一些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也开始瞄准经济相对发达的县区设立分支机构。准入政策的放宽,使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出现了新格局,激烈的市场竞争,将使陕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面临的重大挑战。

(五)SWOT战略分析

对影响陕北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可能采取的战略有:(1)S-O战略:依靠优惠政策,充分利用客户、网点等地缘优势,积极支持“城乡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提升竞争力。(2)S-T战略:利用人员和客户优势,积极开拓新市场;细分市场,实现业务多元化;提高技术管理能力,降低经营风险。(3)W-O战略:抓住机构改革机遇,优化产权治理结构;提升管理水平,增强风险控制能力;发掘新型信贷产品,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4)W-T战略:优化内控机制,降低经营成本;改善服务质量,稳固现有市场;关注特色产业,调整业务结构。SWOT分析矩阵如表3所示。

四、陕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AHP分析

SWOT分析主要是从定性的角度来描述机构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所构成的竞争地位,为了能够进一步判断各要素的重要程度,在定性基础上引入层次分析法(AHP)对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量化处理,并评价各因素重要程度。

(一)建立因素评价层次模型

根据SWOT战略分析,将影响陕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战略选择的因素评价模型分为三层,第一层M为目标层,为战略决策影响因素评价;第二层N为准则层,体现了影响其战略的决策的主观和客观因素;第三层为措施层,每个层面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三类因素。具体如图1所示。

(二)判断矩阵构建及一致性检验

在构建判断矩阵之前,采用专家打分法对各因素重要性打分,其中农村金融研究学者8人,金融监管部门专家6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管理层6人。本文将分值分为“0-4”5个级别,通过多次意见反馈,最终评分结果取得一致。专家评分后,采用1-9标准标度法对各组要素进行处理并构造判断矩阵。在层次分析法软件中通过特征值方法对上述判断矩阵进行测算,得到各要素的权重和CR值,其中CR结果分别为0.0460、0.0000、0.0049、0.0097、0.0049,均小于0.1,通过一致性检验,说明分析矩阵合理。

通过建立AHP模型对SWOT分析因素进行评价,可以看出在影响陕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战略决策的因素中,劣势最为重要(0.4963),机会(0.2275)和威胁(0.1935)的重要性次之,优势(0.0872)的重要性最弱。其中,在劣势中W2>W3>W1,且W2和W3的重要性相当;在机会中O1>O3>O2,即国家政策扶持机会最重要;在威胁中T1 >T3>T2,即经济结构失衡的威胁最大。所以,现阶段陕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采用W-O战略较为合理。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对陕北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深入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陕北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面临的劣势和机会要强于优势和威胁,适宜采取W-O战略利用外部机会弥补内部劣势来促进发展。(2)自身劣势是影响陕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的最重要制约因素,特别是风险控制能力差、抗风险能力弱是影响其发展的最主要内部因素。(3)陕北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面临的最大机会是国家政策扶持,最大威胁则来自于当地经济结构失衡,现有的客户、网点以及员工优势在发展战略决策中的作用不显著。

W-O战略是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劣势,使组织改变劣势继而获取优势的战略。因此,要促进陕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抓住机构改革机遇,优化产权治理结构。同时,提升管理水平,增强风险控制能力;发掘新型信贷产品,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第一,完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制度,优化股权结构,推进其向股份制产权形式转变,明晰各股东的关系,调动股东监督经营管理的积极性,使“三会”力量能够有效发挥。第二,构建责权明晰的风险管理体系,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风险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计量,有效控制和防范风险,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第三,充分依靠国家配套政策因地制宜开发金融产品,探索利用农村宅基地抵押、林权抵押等新型信贷产品,有效解决客户多元化信贷需求,并逐渐发展中间业务,创造新的业务增长点。

参考文献

[1]高雪瑞.区域经济背景下新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战略取向[J].中国农村金融,2011,(16):76-78。

[2]刘卫华.浅议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战略管理[J].上海金融,2009,(9):90-92。

[3]刘洋.基于SWOT分析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竞争战略研究—以淮南市为例[J].金融纵横,2011,(5):55-59。

[4]杨栋,赵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路径探析[J].农村经济,2006,(9):75-78。

[5]张皓,郭敏.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问题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1,(12):46-49。

责任编辑、校对:张宏亮

(四)威胁分析

1、经济结构失衡。陕北属于能源产业优势地区,正是这一点造成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长期以来过度依赖于能源产业形成的金融市场,在扶持其他产业时缺乏动力,相对排挤了其他产业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失衡不利于金融市场的长远发展。就目前陕北地区的发展形势来看,资源开采处于前期的资本密集型发展阶段,吸引了大量的异地资本投入,尽管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凭借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也取得了较好的盈利,但是由于能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其价格随市场波动的特性,仅依靠存贷利差将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面临极大风险。

2、监管标准提高。自2011年以来,银监会对金融机构经营的安全性、风险性等相关指标制定了新的监管标准,并颁发了《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其中,在资本强化方面,要求农合行和农商行力争在2016年底前达到新的资本监管标准,即资本充足率不应低于10.5%;在贷款损失强化方面,要求拨备覆盖率不低于150%,贷款拨备率不低于2.5%。监管机构从技术指标层面加大对资本的约束力度,强化经营安全性,加大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经营难度。

3、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政策的放宽,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开始进入农村金融市场,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争夺农村金融资源,从而打破了原有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长期垄断农村金融市场的局面。截止2012年底,延安地区已先后成立了建信、农银和民生3家村镇银行和23家小额贷款公司。与此同时,一些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也开始瞄准经济相对发达的县区设立分支机构。准入政策的放宽,使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出现了新格局,激烈的市场竞争,将使陕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面临的重大挑战。

(五)SWOT战略分析

对影响陕北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可能采取的战略有:(1)S-O战略:依靠优惠政策,充分利用客户、网点等地缘优势,积极支持“城乡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提升竞争力。(2)S-T战略:利用人员和客户优势,积极开拓新市场;细分市场,实现业务多元化;提高技术管理能力,降低经营风险。(3)W-O战略:抓住机构改革机遇,优化产权治理结构;提升管理水平,增强风险控制能力;发掘新型信贷产品,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4)W-T战略:优化内控机制,降低经营成本;改善服务质量,稳固现有市场;关注特色产业,调整业务结构。SWOT分析矩阵如表3所示。

四、陕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AHP分析

SWOT分析主要是从定性的角度来描述机构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所构成的竞争地位,为了能够进一步判断各要素的重要程度,在定性基础上引入层次分析法(AHP)对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量化处理,并评价各因素重要程度。

(一)建立因素评价层次模型

根据SWOT战略分析,将影响陕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战略选择的因素评价模型分为三层,第一层M为目标层,为战略决策影响因素评价;第二层N为准则层,体现了影响其战略的决策的主观和客观因素;第三层为措施层,每个层面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三类因素。具体如图1所示。

(二)判断矩阵构建及一致性检验

在构建判断矩阵之前,采用专家打分法对各因素重要性打分,其中农村金融研究学者8人,金融监管部门专家6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管理层6人。本文将分值分为“0-4”5个级别,通过多次意见反馈,最终评分结果取得一致。专家评分后,采用1-9标准标度法对各组要素进行处理并构造判断矩阵。在层次分析法软件中通过特征值方法对上述判断矩阵进行测算,得到各要素的权重和CR值,其中CR结果分别为0.0460、0.0000、0.0049、0.0097、0.0049,均小于0.1,通过一致性检验,说明分析矩阵合理。

通过建立AHP模型对SWOT分析因素进行评价,可以看出在影响陕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战略决策的因素中,劣势最为重要(0.4963),机会(0.2275)和威胁(0.1935)的重要性次之,优势(0.0872)的重要性最弱。其中,在劣势中W2>W3>W1,且W2和W3的重要性相当;在机会中O1>O3>O2,即国家政策扶持机会最重要;在威胁中T1 >T3>T2,即经济结构失衡的威胁最大。所以,现阶段陕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采用W-O战略较为合理。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对陕北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深入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陕北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面临的劣势和机会要强于优势和威胁,适宜采取W-O战略利用外部机会弥补内部劣势来促进发展。(2)自身劣势是影响陕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的最重要制约因素,特别是风险控制能力差、抗风险能力弱是影响其发展的最主要内部因素。(3)陕北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面临的最大机会是国家政策扶持,最大威胁则来自于当地经济结构失衡,现有的客户、网点以及员工优势在发展战略决策中的作用不显著。

W-O战略是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劣势,使组织改变劣势继而获取优势的战略。因此,要促进陕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抓住机构改革机遇,优化产权治理结构。同时,提升管理水平,增强风险控制能力;发掘新型信贷产品,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第一,完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制度,优化股权结构,推进其向股份制产权形式转变,明晰各股东的关系,调动股东监督经营管理的积极性,使“三会”力量能够有效发挥。第二,构建责权明晰的风险管理体系,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风险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计量,有效控制和防范风险,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第三,充分依靠国家配套政策因地制宜开发金融产品,探索利用农村宅基地抵押、林权抵押等新型信贷产品,有效解决客户多元化信贷需求,并逐渐发展中间业务,创造新的业务增长点。

参考文献

[1]高雪瑞.区域经济背景下新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战略取向[J].中国农村金融,2011,(16):76-78。

[2]刘卫华.浅议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战略管理[J].上海金融,2009,(9):90-92。

[3]刘洋.基于SWOT分析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竞争战略研究—以淮南市为例[J].金融纵横,2011,(5):55-59。

[4]杨栋,赵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路径探析[J].农村经济,2006,(9):75-78。

[5]张皓,郭敏.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问题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1,(12):46-49。

责任编辑、校对:张宏亮

(四)威胁分析

1、经济结构失衡。陕北属于能源产业优势地区,正是这一点造成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长期以来过度依赖于能源产业形成的金融市场,在扶持其他产业时缺乏动力,相对排挤了其他产业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失衡不利于金融市场的长远发展。就目前陕北地区的发展形势来看,资源开采处于前期的资本密集型发展阶段,吸引了大量的异地资本投入,尽管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凭借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也取得了较好的盈利,但是由于能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其价格随市场波动的特性,仅依靠存贷利差将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面临极大风险。

2、监管标准提高。自2011年以来,银监会对金融机构经营的安全性、风险性等相关指标制定了新的监管标准,并颁发了《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其中,在资本强化方面,要求农合行和农商行力争在2016年底前达到新的资本监管标准,即资本充足率不应低于10.5%;在贷款损失强化方面,要求拨备覆盖率不低于150%,贷款拨备率不低于2.5%。监管机构从技术指标层面加大对资本的约束力度,强化经营安全性,加大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经营难度。

3、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政策的放宽,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开始进入农村金融市场,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争夺农村金融资源,从而打破了原有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长期垄断农村金融市场的局面。截止2012年底,延安地区已先后成立了建信、农银和民生3家村镇银行和23家小额贷款公司。与此同时,一些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也开始瞄准经济相对发达的县区设立分支机构。准入政策的放宽,使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出现了新格局,激烈的市场竞争,将使陕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面临的重大挑战。

(五)SWOT战略分析

对影响陕北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可能采取的战略有:(1)S-O战略:依靠优惠政策,充分利用客户、网点等地缘优势,积极支持“城乡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提升竞争力。(2)S-T战略:利用人员和客户优势,积极开拓新市场;细分市场,实现业务多元化;提高技术管理能力,降低经营风险。(3)W-O战略:抓住机构改革机遇,优化产权治理结构;提升管理水平,增强风险控制能力;发掘新型信贷产品,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4)W-T战略:优化内控机制,降低经营成本;改善服务质量,稳固现有市场;关注特色产业,调整业务结构。SWOT分析矩阵如表3所示。

四、陕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AHP分析

SWOT分析主要是从定性的角度来描述机构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所构成的竞争地位,为了能够进一步判断各要素的重要程度,在定性基础上引入层次分析法(AHP)对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量化处理,并评价各因素重要程度。

(一)建立因素评价层次模型

根据SWOT战略分析,将影响陕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战略选择的因素评价模型分为三层,第一层M为目标层,为战略决策影响因素评价;第二层N为准则层,体现了影响其战略的决策的主观和客观因素;第三层为措施层,每个层面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三类因素。具体如图1所示。

(二)判断矩阵构建及一致性检验

在构建判断矩阵之前,采用专家打分法对各因素重要性打分,其中农村金融研究学者8人,金融监管部门专家6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管理层6人。本文将分值分为“0-4”5个级别,通过多次意见反馈,最终评分结果取得一致。专家评分后,采用1-9标准标度法对各组要素进行处理并构造判断矩阵。在层次分析法软件中通过特征值方法对上述判断矩阵进行测算,得到各要素的权重和CR值,其中CR结果分别为0.0460、0.0000、0.0049、0.0097、0.0049,均小于0.1,通过一致性检验,说明分析矩阵合理。

通过建立AHP模型对SWOT分析因素进行评价,可以看出在影响陕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战略决策的因素中,劣势最为重要(0.4963),机会(0.2275)和威胁(0.1935)的重要性次之,优势(0.0872)的重要性最弱。其中,在劣势中W2>W3>W1,且W2和W3的重要性相当;在机会中O1>O3>O2,即国家政策扶持机会最重要;在威胁中T1 >T3>T2,即经济结构失衡的威胁最大。所以,现阶段陕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采用W-O战略较为合理。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对陕北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深入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陕北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面临的劣势和机会要强于优势和威胁,适宜采取W-O战略利用外部机会弥补内部劣势来促进发展。(2)自身劣势是影响陕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的最重要制约因素,特别是风险控制能力差、抗风险能力弱是影响其发展的最主要内部因素。(3)陕北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面临的最大机会是国家政策扶持,最大威胁则来自于当地经济结构失衡,现有的客户、网点以及员工优势在发展战略决策中的作用不显著。

W-O战略是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劣势,使组织改变劣势继而获取优势的战略。因此,要促进陕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抓住机构改革机遇,优化产权治理结构。同时,提升管理水平,增强风险控制能力;发掘新型信贷产品,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第一,完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制度,优化股权结构,推进其向股份制产权形式转变,明晰各股东的关系,调动股东监督经营管理的积极性,使“三会”力量能够有效发挥。第二,构建责权明晰的风险管理体系,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风险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计量,有效控制和防范风险,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第三,充分依靠国家配套政策因地制宜开发金融产品,探索利用农村宅基地抵押、林权抵押等新型信贷产品,有效解决客户多元化信贷需求,并逐渐发展中间业务,创造新的业务增长点。

参考文献

[1]高雪瑞.区域经济背景下新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战略取向[J].中国农村金融,2011,(16):76-78。

[2]刘卫华.浅议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战略管理[J].上海金融,2009,(9):90-92。

[3]刘洋.基于SWOT分析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竞争战略研究—以淮南市为例[J].金融纵横,2011,(5):55-59。

[4]杨栋,赵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路径探析[J].农村经济,2006,(9):75-78。

[5]张皓,郭敏.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问题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1,(12):46-49。

责任编辑、校对:张宏亮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