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叶长安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三观健康、人格健全的当代优秀大学生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在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着重强调教育中的德育的重要性,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人格品质关乎社会、民族乃至国家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国际形势变幻莫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巨大挑战,部分大学生因为各种问题,如家庭背景、贫富差距等,进入大学校园后因为攀比产生心理落差,叠加心理承受能力的欠缺,容易逐渐丧失理想信念,形成了不良的价值观。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是当前高校面临的共同问题。
【关键词】新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 探析
大学生作为即将建设国家的重要群体,他们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和价值取向。大学生作为尚未正式踏入社会的群体,他们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处于正在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时期开展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西方敌对势力仍然对中国的发展围追堵截,大学生作为理想信念尚未牢固树立的青年团体,正是这些西方敌对势力争取的目标。这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更大的挑战,高等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要适应形势变化,积极面对挑战,创新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务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教育模式和理念较为落后
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各教育阶段都有开设,在初高中阶段并非主课,大学阶段并非应试科目,容易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得不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该学科的教学安排容易被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上也容易产生些微松散,与此相对应,学生对该科学习往往不够重视。甚至在一些大学,由于该科在大学阶段只开设一到两个学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缺乏明确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在教学上仍然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课后作业布置敷衍了事,习惯于将课本知识进行单向灌输,不考虑学生的教学反馈和吸收效果,既违背了国家在推行新课改过程中始终强调的教学要以人为本的理念,又没有将大学生的教育主体性放在首位。这种教学方式过于死板呆滞,不能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反而会降低大学生学习兴趣,甚至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心理。新时代大学生处在互联网十分发达的信息时代,死板的課本知识和陈旧的教学模式无法将他们从五彩斑斓的网络世界中吸引出来,无法帮助大学生建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取向,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前进。
(二)仍然保持强烈的爱国情怀
伴随国家教育改革的推进,爱国教育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开始执行,大学生的爱国情感从小已经得到培养,虽然当前高等学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但是并没有影响到大学生爱国情怀的普遍高涨。在面对国内外大型突发事件上,大学生群体的爱国情感始终表现的淋漓尽致。调查显示,学校开展爱国教育工作实效突出,大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能保持冷静的态度和客观的视角看待国际冲突和风险,对党和国家的拥护始终不变。在个人的学习生活中能保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将党和国家利益与个人的理想信念相挂钩,人生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当前现状表明,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应看到存在的各种不足,既要增强信心,看到未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也能期待通过教育模式的改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将进一步提升。
(三)对于学科缺乏足够的尊重,舞弊现象严重
前文提到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阶段和初高中阶段的不同,大学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不作为应试科目,极易导致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学科的尊重感,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课后教师安排的作业敷衍了事,甚至抄袭应付,甚者个别高校统计显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逃课率居高不下,由于平时缺乏认真听讲和课后复习,学生在期末考试中难免希望借助作弊通过考试,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淡薄考试诚信意识,即影响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会养成部分学生只求功利、不择手段的不良想法和错误习惯。
(四)学习生活压力增大,心理问题逐渐突出
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家庭背景相差悬殊,加之经济形势的变化,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和专业所在的行业发展问题,给他们带来不小压力。在诸多压力的叠加下,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面临很大的挑战。大学阶段,大部分大学生有了独立自主意识和初步建立的三观,看待问题有着自身的见解,如果在压力之下的内心得不到缓解,就会影响初步建立的理想信念和思想意识,不但带来诸如烦躁、抑郁、悲伤、冷漠等负面情绪,而且极易产生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长期存在,就会投射到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即可能带来更多心理健康隐患,也容易导致更多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发生。
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互联网时代到来,诱惑随处可见
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人们的学习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作为信息时代的重要工具,在人们学习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的人通过互联网顺应时代潮流瞬间致富,有的人沉迷网络,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作为尚未正式踏进社会的大学生,面对互联网上形形色色的信息时,辨别能力较差,很容易被不良信息和反面舆论带动情绪,长期接触不良信息和反面舆论容易被洗脑,进而动摇大学生科学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思想品德。作为学习的工具拥有海量的资源储备,给网络使用者提供了无限便利的同时,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和不同舆论也鱼龙混杂,对于没有成熟定型的价值理念和坚定的理想信念的大学生来说,淡薄的法律意识和不强的分辨能力极易使他们误入歧途。更有甚者,一些别有用心的媒体篡改过后的新闻资讯,很容易带动缺乏阅历的大学生群体与之共舞,极易给社会和谐乃至国家利益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
(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带来多元文化的冲击
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不同国家的民族文化有了更多交流交融的机会,这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既是历史机遇也是现实挑战。经济全球化在将中华文化展示给世界各国的同时,也增加了中国被他国强势文化输出的风险。大学时期作为大学生探索能力和好奇心较强的阶段,正是在精神上开拓世界探索未知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对不同国家的民族文化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这一过程即可以开拓当代大学生的全球视野,增加他们对世界各国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理解,又给了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开展文化渗透的机会,很多大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对文化侵略的防范意识,不知不觉被西方文化俘获,从文化开始到意识形态的渗透,会给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带来不良影响,久而久之,难免动摇当代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和思想道德体系,给我国和平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整体局势带来巨大隐患。
(三)经济大发展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均GDP高速增长,与经济大发展相伴随的是,人们开始变得浮躁庸俗和急功近利。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不怕吃苦、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随着经济社会的大步发展,人们的精神世界没能跟上发展的步伐,在实现物质跨越中迷失了精神自我,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很少被提及,徇私舞弊和弄虚作假频繁出现,各式各样的社会问题逐渐爆发,老人无人敢扶、好事无人敢做、送礼走后门攀关系等不良风气逐渐形成社会潮流。冷漠的社会氛围和错误的价值导向给当代大学生作出不良示范,这些社会现象折射出当前社会道德和思想意识领域的发生的不良变化,社会大氛围也影响着象牙塔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大学生的科学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思想道德。
(四)经济形势的起起落落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大学生的数量迅速增长。大学生对就业岗位的盲目认识和自身能力的参差不齐,毕业即失业逐渐成为更多大学生的现状。就业前景的暗淡和自身前途的迷茫,在校大学生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在很大的心理压力之下,心理素质较强的大学生往往会迎难而上,产生危机意识,鞭策他们在校期间加倍努力,以求在毕业时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大学生,沉重的心理压力只会让他们产生逃避心理,得过且过,浑浑噩噩,长期积压的心理问题如果找不到出口加以释放,必然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
三、解决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一)创新授课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时,由于理论知识过于枯燥乏味,容易使大学生产生疲倦心理,进而对该科产生不耐烦心理和回避态度,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质量。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在授课时加大趣味性,例如,在讲到毛泽东思想时,可以先讲些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以讲故事的形式做铺垫和穿插,持续吸引大学生兴趣和注意力,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改进教学方法。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课堂中,还要落实到课堂外活动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授课时必须紧紧结合实际,将理论知识和生活内容相结合,对现实社会中出现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和点评,培养大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接地气落实处。大学生熟练使用网络工具,对社会热点十分熟悉,教师授课要结合时事热点,适时利用学生对于热点问题的关注,结合时事问题和大学生进行讨论,既能引起大学生广泛地学习兴趣,也增加了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营造积极的校园氛围,经常开展校内外活动
校园生活作为大学生踏入社会前的最后一块落脚点,高等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通过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善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在各个大学得到初步推行,不同高校纷纷鼓励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并将之视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关键阵地。校园文化的建设相当重要,高等院校要注重开展系列思想性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涵开展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国家重要节日的爱国主义教育,积极开展爱国主义主题的校内文化活动,适时开展文化主题教育,将爱国主义思想深深根植在打学生心灵之中。利于校外活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选好载体,抓住机会,例如,扶贫攻坚、对口服务小区或敬老院等活动,通过开展这类实践活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三)加强校内网络建设,大力弘扬主旋律
网络作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學习和生活中带来巨大便利。互联网上的良莠不齐的信息给辨别能力不强的大学生带来了思想上的困惑和价值观上的冲击。高等学校要妥善利用好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平台,在教育理念上要创新突破,紧跟时代潮流,不再固守陈旧模式,大力利用互联网作为开展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官方网站等,在网络上对大学生开展另一场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摒弃人云亦云,轻易被人煽动,被人牵着鼻子跑等错误做法,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和普及性,提高大学生辨别虚假新闻的能力,同时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提升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国家意识、爱国意识和大局意识,为实践中取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多实效打下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R].
[2]***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交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叶长安(1979-),汉族,男,河南固始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